鹿丙荣
目的:探讨锁定髓内针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35例采用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为A组,3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树伟;崔光辉;赵幸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对《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2015年9月~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2014级各专业选修热带医学的本科生共120例作为学习组,随机抽取同年级各专业未选修热带医学本科生共10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热带医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之间没有差异( P>0.05),学生在对热带病的处理态度和行为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热带医学知识需要加强,学生应该主动了解更多的热带医学知识,开设《热带医学与热带病》有实用性及必要性。
作者:罗夙医;严敏;李冰雪;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嗅觉功能的改变。结果120患者总有效率为95.8%(115/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11/120);术后1年复发率为5.0%(6/120);治疗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用于老年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安全可靠,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嗅觉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行免疫吸附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实施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给予患者狼疮活动指数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检测指标改善情况、住院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IgA、IgG、IgM、抗ds-DNA、抗核抗体滴度、狼疮活动指数降低。两组C3、C4、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增加。观察组IgA、IgG、IgM、抗ds-DNA、抗核抗体滴度、狼疮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3、C4、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显著,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志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充足的医疗保险可以使医疗服务更高效,但是目前很多澳门居民仍然尚未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险保障。要同时达到医疗覆盖率高、服务质量佳和筹资机制公平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是医疗保险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如果政府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的私人医疗保险市场,那么医疗卫生系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提升全民健康保险普及化、发展风险分担机制、推动私人医疗保险。澳门要实现全民的公平医疗,就要在医疗卫生政策中采用公共筹资和私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
作者:刘仲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生准确评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机会,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3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有2年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根据术后是否自然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果93例患者宫腹腔镜术后2年内总自然妊娠36例,总计自然妊娠率为38.71%(36/93)。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30.11%(28/93),术后7~12个月之间妊娠6例,术后1年内累计自然妊娠率为36.56%(34/93),接近总妊娠率。术后13~24个月之间妊娠2例,1年后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关影响因素中,不孕年限、流产引产史、盆腔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中重度粘连、输卵管积水等7项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孕症诊断一旦成立应尽早治疗。对有流产引产史、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等病史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尽早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术后医生应综合患者的不孕年限、相关病史、术中情况,为患者提供优化、个体化的随诊受孕方案。对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完全不通或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辅助生育技术,以免错过佳妊娠年龄。
作者:彭汝娇;刘姜伶;郑诗丹;梁红梅;余红秀;方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该院78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应用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组(A组),44例应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组(B组)。结果 A组和B组优良率均为100%,手术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和C臂照射次数小于B组(P<0.05),而B组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大于A组( 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不稳定盆骨骨折,应用范围较广。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中软组织创伤更小,但适用范围较窄,且放射损伤较重。
作者:肖建斌;李世平;刘经宝;严越茂;肖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实践提供一种药学监护模式,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本文就临床药师通过对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进行了监护,并及时跟踪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积极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同时为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建议。因此临床药师可协同临床医师通过对重点案例的分析,优化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提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能力和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二平;章小燕;张克良;钱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产前超声筛查结果及胎儿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怀孕双胎9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及同期自然受孕双胎100例孕妇为参照组,收集产前超声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胎儿情况,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羊水过多、脐带绕颈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羊水量显著多于参照组,羊水过少、脐带附着位置变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胎儿畸形率、死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双胎输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活婴数、先天畸形、平均胎龄、低体重儿必理、新生儿窒息比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ART双胎受孕未增加围产期孕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自然受孕相比在羊水异常、脐带位置变化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华景;郭津含;陈静;林丽璇;熊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房中药饮片流通中风险因素。方法借助鱼骨图从人(班组长、上药工、调剂员、复核员)、机(机器)、环(配方间、二级库)、法(养护措施)、料(中药饮片)五个方面深入查找引发饮片质量问题的风险因素。结果2012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饮片质量问题212件,其中霉变、虫蛀、含水量大合计占比66.5%;4、12月份季节交替及7月份霉雨季节饮片发生质量问题件数明显增多。通过鱼骨图,归纳要因入下:(1)不了解饮片特性;(2)未做到“先进先出”;(3)温湿度读取不方便;(4)部分品种配备药斗数太多;(5)药斗储药量太大;(6)未采用正确养护方法;(7)未建立梅雨季养护制度;(8)不合格饮片未及时处理;(9)饮片破碎后变质。结论通过控制药房中药饮片流通中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问题饮片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丽;曾白林;黄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组,A组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为早期肾病组,C组为临床肾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BUN、SCr等水平。结果B组和C组CysC、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C组SCr及BUN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β2-MG、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β2-MG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CysC、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CysC及β2-MG就有显著升高,在辅助诊断方面优于BUN及SCr等传统指标。
作者:代广;王东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的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24 h ABPVs、24 hABPVd 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SBP、DBP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SBP(120.28±20.22)mm Hg,DBP(83.20±11.23)mm Hg,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24h ABPVs、24h ABPV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降压效果显著,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有效协助降压,维持血压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雪玲;邢光;李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资料齐全的2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9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低、行开颅手术、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空腹血糖≥8mmol/L、损伤类型中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3~5分、早期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颅脑损伤类型(脑干损伤、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在救治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防治。
作者:杨金理;欧小晶;冯志铁;黄开让;申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年之约: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受生殖健康”的全球共同奋斗目标,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2015年已挥手告别,但我国大多数产房产痛仍在延续,让临产孕妇在期待中夹杂忧惧。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监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便于实施护理对策。方法采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18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正接及反接时进行再循环的监测,并分析可能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再循环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血管通路正接时,其再循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通路反接时,动静脉内瘘(AVF)再循环情况较颈静脉管及股静脉管的再循环率低,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静脉内瘘管与颈静脉管或股静脉管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静脉管与股静脉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AVF)顺穿或反穿时,A-V间距<5cm其再循环情况较A-V间距>5cm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时,好建立动静脉内瘘,进行AVF穿刺时,A-V间距尽量相差5cm或以上,以减少再循环发生率。在AVF不能使用时,可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即颈静脉管或股静脉留置管,但是尽量避免反接,以减少再循环率。
作者:蔡晓雯;宁志芳;王利平;蓝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DCO)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取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10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观察组行DC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不同组别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长、体温恢复时长以及骨痂所用时间四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康复优良率达到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值、TT值和P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15例非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不同负荷分为三组,即A组低负荷(<10%),B组中负荷(10%~20%),C组高负荷(>20%)。对比3组间SDNN,SDANN,rMMSD, PNN50%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时域指标SDANN明显低于低负荷及中负荷组的患者;3组之间HRV时域指标比较,SDNN,rMM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A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DANN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存在负相关(r=-0.361, P=0.000)。结论随着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SDANN数值显著降低,主要与自主神经受损有关。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交感神经增强更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将会增加。
作者:胥家永;任国成;高志广;许长存;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偶测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Fib、HbAC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维持了患者血糖的正常水平,且轻微升高了患者的HDL-C,具有抗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先义;程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并为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给予对照组氟西汀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温胆安神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率为2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氟西汀的基础上,采用温胆安神汤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兰恩;付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秋冬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学检测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47例,并对其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学进行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47例患儿血清病原学检查中,单项感染326例,阳性率为31.14%,混合感染202例,阳性率为19.29%,单项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多项感染(P<0.05);在326例单项感染的患儿中,MP具有高的阳性检测率,为18.05%,其次为RSV(3.25%)、ADV(3.25%)、INFB(2.96%);在202例混合感染中,MP+INBF具有高的阳性率,为10.32%,其次为MP+LP(2.77%), MP+LP+INBF(2.01%),MP+ADV(0.96%);6~12个月的患儿的阳性率(52.36%)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P<0.05),1~3周岁患儿的阳性率(85.45%)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和6~12个月患儿(P<0.05)。在1047例患儿中经咽拭子病原学检查发现,阳性患者为476例,阳性检出率为45.46%。其中RSV具有高的阳性检测率,为19.87%,构成比为0.44,其次为RHV、RBOV、ADV;发现6~12个月的患儿的阳性率(48.21%)和构成比(0.40)均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P<0.05),1~3周岁患儿的阳性率(75.45%)和构成比(0.52)均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和6~12个月患儿(P<0.05)。结论秋冬季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3岁患儿具有更高的阳性率。
作者:彭俊争;邓力;卢根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