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汝娇;刘姜伶;郑诗丹;梁红梅;余红秀;方云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 腹腔镜, 宫腔镜, 妊娠率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生准确评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机会,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3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有2年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根据术后是否自然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果93例患者宫腹腔镜术后2年内总自然妊娠36例,总计自然妊娠率为38.71%(36/93)。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30.11%(28/93),术后7~12个月之间妊娠6例,术后1年内累计自然妊娠率为36.56%(34/93),接近总妊娠率。术后13~24个月之间妊娠2例,1年后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关影响因素中,不孕年限、流产引产史、盆腔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中重度粘连、输卵管积水等7项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孕症诊断一旦成立应尽早治疗。对有流产引产史、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等病史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尽早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术后医生应综合患者的不孕年限、相关病史、术中情况,为患者提供优化、个体化的随诊受孕方案。对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完全不通或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辅助生育技术,以免错过佳妊娠年龄。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55例)与序贯放化疗组(B组,54例),A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而B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利用Pearsonχ2检验和行×列表χ2检验等分析数据。结果A组的有效率、2年生存率和骨髓抑制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构成比由治疗前的32.73%增加到58.18%。结论同步放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NSCLC中的疗效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冯梓贤;王晓亮;钟美霞;陈广杰;赵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绝经年限、肿瘤直径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CA125水平。结果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中,有70例(66.67%)患者为良性卵巢肿瘤,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平均CA125水平高,≥7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反而出现下降;绝经年限<5年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而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临床应重视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生准确评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机会,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3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有2年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根据术后是否自然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果93例患者宫腹腔镜术后2年内总自然妊娠36例,总计自然妊娠率为38.71%(36/93)。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30.11%(28/93),术后7~12个月之间妊娠6例,术后1年内累计自然妊娠率为36.56%(34/93),接近总妊娠率。术后13~24个月之间妊娠2例,1年后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关影响因素中,不孕年限、流产引产史、盆腔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中重度粘连、输卵管积水等7项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孕症诊断一旦成立应尽早治疗。对有流产引产史、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等病史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尽早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术后医生应综合患者的不孕年限、相关病史、术中情况,为患者提供优化、个体化的随诊受孕方案。对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完全不通或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辅助生育技术,以免错过佳妊娠年龄。

    作者:彭汝娇;刘姜伶;郑诗丹;梁红梅;余红秀;方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初产妇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自主用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生殖道损伤情况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自主用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及宫颈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Ⅱ度产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来说,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可以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顺产率,减少产妇的生殖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园;潘菊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照组(30例,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抽吸治疗HICH,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兴飞;马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 VAS评分以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谭毅贤;程德根;梁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资料齐全的2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9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低、行开颅手术、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空腹血糖≥8mmol/L、损伤类型中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3~5分、早期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颅脑损伤类型(脑干损伤、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在救治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防治。

    作者:杨金理;欧小晶;冯志铁;黄开让;申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秋冬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对秋冬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学检测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47例,并对其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学进行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47例患儿血清病原学检查中,单项感染326例,阳性率为31.14%,混合感染202例,阳性率为19.29%,单项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多项感染(P<0.05);在326例单项感染的患儿中,MP具有高的阳性检测率,为18.05%,其次为RSV(3.25%)、ADV(3.25%)、INFB(2.96%);在202例混合感染中,MP+INBF具有高的阳性率,为10.32%,其次为MP+LP(2.77%), MP+LP+INBF(2.01%),MP+ADV(0.96%);6~12个月的患儿的阳性率(52.36%)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P<0.05),1~3周岁患儿的阳性率(85.45%)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和6~12个月患儿(P<0.05)。在1047例患儿中经咽拭子病原学检查发现,阳性患者为476例,阳性检出率为45.46%。其中RSV具有高的阳性检测率,为19.87%,构成比为0.44,其次为RHV、RBOV、ADV;发现6~12个月的患儿的阳性率(48.21%)和构成比(0.40)均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P<0.05),1~3周岁患儿的阳性率(75.45%)和构成比(0.52)均明显高于3~6个月患儿和6~12个月患儿(P<0.05)。结论秋冬季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3岁患儿具有更高的阳性率。

    作者:彭俊争;邓力;卢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软瘫期给予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针针刺疗法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足内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软瘫期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配合现代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及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患侧下肢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申脉、解溪、太溪、丰隆、照海、悬钟、承山、太冲等穴位,并选其中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两组穴位加用电针综合治疗仪进行刺激,周一至周六每日一次。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分别用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其中周一周四电针针刺胫前肌,周二,三,五,六电针针刺腓骨长短肌。实验组和对照组电针综合治疗仪均选用20~30Hz的连续波进行刺激,每次30min。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的观察两组足下垂发生率和足内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足下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瘫期给予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针针刺配合现代康复疗法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和足内翻。

    作者:李雪红;赵树平;王金平;李伟;张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并为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给予对照组氟西汀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温胆安神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率为2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氟西汀的基础上,采用温胆安神汤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兰恩;付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影响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并同意随访的60岁及以上患者资料,共7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术后康复、骨折类型和术前并存症是术后骸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的影响因素,且所有因素OR<1,均为危险因素。结论改善术前健康情况,把握好手术时间,提高术中操作技能,术后及早、正确参与康复训练,以减少防治术后并发症,对骸关节的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世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出血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即各项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冠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情况,还有利于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对于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灿林;张志广;廖尚宇;廖富彪;陈章瑜;陈志勇;梁家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胚胎停止发育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研究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胚胎停止发育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以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240例胚胎停止发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与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宫颈软化与宫口扩张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胚胎自然排出以及1次清宫成功率更高、宫颈软化及扩张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胚胎停止发育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高琛;陈锦果;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Survivin 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 法检测2015年6~10月在我院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患者40例,对子宫肌瘤组织及其周边肌肉组织中Survivin 蛋白含量进行监测对比。结果 Survivin 在子宫肌瘤瘤体组织中的含量是(310.78±25.93)ng/L,在瘤旁肌肉组织含量是(186.09±23.31)n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6,P <0.01);Survivin 在单发子宫肌瘤瘤体组织含量是(312.54±28.78)ng/L,多发子宫肌瘤瘤体组织中含量(309.60±24.42)ng/L,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t=1.0213,P >0.05)。结论凋亡调节因子Survivin 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徐国荣;叶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行免疫吸附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实施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给予患者狼疮活动指数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检测指标改善情况、住院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IgA、IgG、IgM、抗ds-DNA、抗核抗体滴度、狼疮活动指数降低。两组C3、C4、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增加。观察组IgA、IgG、IgM、抗ds-DNA、抗核抗体滴度、狼疮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3、C4、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显著,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志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高要区中医院收取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需时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t=25.686, P<0.05;t=8.73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4.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9%(χ2=6.944, P<0.05)。观察组肩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χ2=6.944,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临床理论与临床见习应用的主要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度来我科见习的100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以及七年制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见习代教。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期结束考试中,实验组总成绩为(82.24±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5±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学生的病案分析成绩为(48.04±4.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45±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临床思维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付海亮;付国枢;王强;杜大江;马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拉西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偶测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Fib、HbAC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维持了患者血糖的正常水平,且轻微升高了患者的HDL-C,具有抗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先义;程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分析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该院78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应用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组(A组),44例应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组(B组)。结果 A组和B组优良率均为100%,手术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和C臂照射次数小于B组(P<0.05),而B组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大于A组( 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不稳定盆骨骨折,应用范围较广。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中软组织创伤更小,但适用范围较窄,且放射损伤较重。

    作者:肖建斌;李世平;刘经宝;严越茂;肖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