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及减少复发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且术后诊断为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实施鼻侧切术,观察组患者31例实施鼻内镜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9.4%)明显低于对照组(45.2%),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7.5±10.9)mL明显少于对照组(198.6±24.7)mL,观察组患者(6.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灶切除不彻底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因素,大多数术后复发实际上是术后肿瘤的残留。术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评估,明确肿瘤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制定合适手术方案,术后定期换药及随访是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
作者:周义兵;陶跃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并同意随访的60岁及以上患者资料,共7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术后康复、骨折类型和术前并存症是术后骸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的影响因素,且所有因素OR<1,均为危险因素。结论改善术前健康情况,把握好手术时间,提高术中操作技能,术后及早、正确参与康复训练,以减少防治术后并发症,对骸关节的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世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占6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将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势,且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93.85%)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产妇在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缩短产妇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江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55例)与序贯放化疗组(B组,54例),A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而B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利用Pearsonχ2检验和行×列表χ2检验等分析数据。结果A组的有效率、2年生存率和骨髓抑制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构成比由治疗前的32.73%增加到58.18%。结论同步放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NSCLC中的疗效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冯梓贤;王晓亮;钟美霞;陈广杰;赵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阿昔洛韦滴眼液的疗效,以探索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26例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予以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每组各63例。治疗后观察不同程度患者的治疗时间,评定疗效及安全性,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与观察组有效率95.24%比较,对照组有效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时间,浅层型、深层型以及混合型的治疗时间均缩短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更昔洛韦可缩短不同程度患者的治疗时间,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
作者:张建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胚胎停止发育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以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240例胚胎停止发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与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宫颈软化与宫口扩张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胚胎自然排出以及1次清宫成功率更高、宫颈软化及扩张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胚胎停止发育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高琛;陈锦果;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少见疾病,诊治棘手。通过回顾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的方法及预后,希望为临床诊治起到借鉴意义。经分析我们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诊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重视相关病史询问、及时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早期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合并肠坏死需手术,而又存在取栓困难病例,术中内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但需进一步实践验证。
作者:郭希伟;裴元民;尹华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创分娩与侧切分娩会阴创伤愈合情况。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深圳南山区妇幼保健院100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无创分娩组50例和侧切分娩组50例。观察两组产妇创伤愈合、疼痛、水肿、息肉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分娩组创伤愈合良好率96%高于侧切分娩组84%,创伤愈合差的比例4%低于侧切分娩组16%,无创分娩组产妇创伤疼痛Ⅰ度42%、Ⅱ度50%比例均高于侧切分娩组26%、32%,Ⅲ度8%、Ⅳ度比例0均低于侧切分娩组28%、14%,无创分娩组产妇创伤水肿0、息肉发生率0均低于侧切分娩组1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分娩在产妇中应用,可以提高会阴创伤愈合效率,降低会阴创伤疼痛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莉;叶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H-FABP、hs-CRP、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78例,将患者根据所用药物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H-FABP、hs-CRP、IMA水平及治疗7d后心功能及血脂指标,并随访一年内其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FABP、hs-CRP、I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时间,治疗组发生再次心性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血脂及炎症反应程度,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虞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产前超声筛查结果及胎儿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怀孕双胎9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及同期自然受孕双胎100例孕妇为参照组,收集产前超声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胎儿情况,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羊水过多、脐带绕颈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羊水量显著多于参照组,羊水过少、脐带附着位置变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胎儿畸形率、死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双胎输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活婴数、先天畸形、平均胎龄、低体重儿必理、新生儿窒息比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ART双胎受孕未增加围产期孕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自然受孕相比在羊水异常、脐带位置变化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华景;郭津含;陈静;林丽璇;熊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并为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给予对照组氟西汀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温胆安神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率为2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氟西汀的基础上,采用温胆安神汤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兰恩;付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习惯逆转训练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抽动症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习惯逆转训练的行为治疗,对照组使用可乐定透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YGTSS评分、TESS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为38.0%,有效率达9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第12、24周末YGTS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典药物可乐定为对照,习惯逆转训练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健萍;袁海超;黄国强;卢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及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128例患者痰菌转阴率为75.78%,病灶吸收率91.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47%;对照组128例患者痰菌转阴80例,转阴率62.5%,病灶吸收率79.6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免疫指标等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行左氧氟沙星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相较于外科手术更能快速改善患者病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充足的医疗保险可以使医疗服务更高效,但是目前很多澳门居民仍然尚未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险保障。要同时达到医疗覆盖率高、服务质量佳和筹资机制公平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是医疗保险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如果政府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的私人医疗保险市场,那么医疗卫生系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提升全民健康保险普及化、发展风险分担机制、推动私人医疗保险。澳门要实现全民的公平医疗,就要在医疗卫生政策中采用公共筹资和私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
作者:刘仲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对《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2015年9月~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2014级各专业选修热带医学的本科生共120例作为学习组,随机抽取同年级各专业未选修热带医学本科生共10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热带医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之间没有差异( P>0.05),学生在对热带病的处理态度和行为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热带医学知识需要加强,学生应该主动了解更多的热带医学知识,开设《热带医学与热带病》有实用性及必要性。
作者:罗夙医;严敏;李冰雪;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抗栓治疗效果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7日~2014年5月7日期间,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血浆BNP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情况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表明,100例经对症抗栓治疗患者的血栓全部消失;31例患者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治疗;21例患者采取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14例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例发生脑梗死后加用华法林,血栓消失,11例血栓消失,3例出现血栓机化;实验组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血浆BNP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抗栓效果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杨海红;王友生;吕洁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于20%甘露醇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治疗,两组于治疗1周后评定头皮下血肿吸收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20, P<0.05);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5);治疗组无皮疹、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甘露醇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显著改善脑外伤后所致头晕、恶心等症状,缩短头皮下血肿消散时间,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茆金星;陈祥;刘登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 VAS评分以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谭毅贤;程德根;梁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该院78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应用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组(A组),44例应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组(B组)。结果 A组和B组优良率均为100%,手术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和C臂照射次数小于B组(P<0.05),而B组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大于A组( 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不稳定盆骨骨折,应用范围较广。小切口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中软组织创伤更小,但适用范围较窄,且放射损伤较重。
作者:肖建斌;李世平;刘经宝;严越茂;肖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