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1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王晓璐;赵烨

关键词:异位妊娠, 药物治疗,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1例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药物治疗的所有病例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以及入院时血β-HCG水平的差别,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β-HCG水平、B超显示包块的直径大小影响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的成功率(P<0.05);而年龄、停经天数、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和入院时B超显示盆腔积液深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的大小是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是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成功率。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301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1例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药物治疗的所有病例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以及入院时血β-HCG水平的差别,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β-HCG水平、B超显示包块的直径大小影响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的成功率(P<0.05);而年龄、停经天数、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和入院时B超显示盆腔积液深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的大小是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是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王晓璐;赵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3年ICU中非发酵菌属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研究

    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3年重症监护室(ICU)中非发酵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 2008~2013年非发酵菌属感染菌株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1366株,占39.98%,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 homnasmaltophilia);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对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对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是主要的非发酵菌,且对大部分抗菌药敏感性较低,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性较高抗菌药物,并加强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素宁;劳志刚;宋斐;戴良成;茹晃耀;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固定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植骨融合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骨融合率为95.00%,对照组优良率为81.67%,骨融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治疗效果理想,恢复率高,失败率低,安全性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永存;乐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孕酮+血清β-HCG+阴道彩超联合用于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诊断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联合用于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近几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宫内妊娠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检查。观察测定两组患者的孕酮、血清β-HCG、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孕酮值及阴道彩超测定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患者,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94%)明显高于单一采用血清β-HCG(62%)、孕酮(74%)及阴道彩超(72%)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应用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三者联合诊断的方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黄巧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评价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可行性。方法11例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矫形内固定节段椎体CT,观察椎弓根、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脊髓等的形态及解剖位置。并在导航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术后相同节段再行CT扫描,评价螺钉植入位置。结果椎弓根横径凹侧较凸侧为细,细者1.2mm,椎弓根在凸侧呈弧形改变,椎体偏离凹侧。凹侧脊髓紧贴椎弓根,凸侧脊髓偏离椎弓根。126枚椎弓根螺钉,有25(19.8%)枚螺钉完全偏出椎弓根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固定,但术后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的损伤发生,并且均维持了牢靠的内固定。结论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植入时,可提高螺钉植入的准确率,畸形严重时螺钉可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内固定。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李峰;辛大奇;付裕;赵岩;祝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失败原因及其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引发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70例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失败案例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口腔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分析引起修复失败的原因,并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分析本组选取的70例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失败病例原因,裂瓷或崩瓷21例,牙龈炎14例,全冠松动和脱落14例,牙髓炎10例,外形不满意4例,色泽改变7例。采取针对性方案处理,均得到有效修复,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100%。相较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和舒适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金属烤瓷冠桥修复颜色逼真、强度好、舒适美观、耐磨损,患者和医生均有较高认可度,但对医生操作和技工制作要求较高,故需尽量提高医生技术水平,以保障修复有效率和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崔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40例拇指创面患者经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对手大拇指创面进行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40例拇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以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20例);以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恢复佳,组间两点分辨觉、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6.56),术后并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结论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对治疗拇指创伤较实用且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晏妮;罗庚;王国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上检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诊治和评估肺心病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实验组,并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4h内测量血浆中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中BNP和hs-CRP浓度分别为(431.56±89.74)fg/mL和(71.48±21.05)ng/mL,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浆中BNP和hs-CRP浓度分别为(36.37±9.53)fg/mL和(6.88±3.05)ng/mL,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实验组患者血浆中,BNP和hs-CR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患者血清中BNP和hs-CRP浓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系统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研究从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依照Vancouver分类系统,其中18例属于B型骨折,7例属于C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随访时评价患者康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0.3)年,其中24例在4~8个月拍片出现骨折愈合,平均为(6.5±1.2)个月。1例因骨质疏松致内固定松动致再次行人工全髋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为(82.4±2.5)分。结论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丘国际;钟建荣;周次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2014年1~6月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现场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是否实施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签约老年人的档案资料完整率、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档案资料完整率、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与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的实施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规范健康管理行为,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作者:裴宇慧;张校辉;石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1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多汗症患者93例,T3~4组46例,T3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代偿性多汗情况、足底多汗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5例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T3~4组、T3组轻-中度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4组足底多汗有效率与 T3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T3~4组及T3组iQOL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T3~4组术后iQOL评分明显低于T3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手足多汗症患者采用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合并足底多汗的手汗症患者。

    作者:曾格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以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的:通过对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的了解来探讨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5所普通高等学校医学类硕士生进行调查。结果(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对其读硕直接的一项动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所占比例多的动因是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而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于评职称或晋升所占构成比为0。(2)科学学位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学习上对个人的影响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业水平对个人的影响度很大所占比例较多(42.8%),创新能力(40.0%)与科研能力(41.6%)对个人的影响度比较大所占比例多;对专业水平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很大的比科学学位的硕士生较多(48.4%>40.3%),对于创新能力的学习:两种培养类型相差不大,对科研能力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比较大的比科学学位硕士生较多(45.2%>40.0%)。(3)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心能承受能力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能力(P<0.05)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有显著地差别;对于心能承受能力对个人的影响:科学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41.4%),而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很大(43.9%)。(4)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缺乏的是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其次是不同培养类型教学缺乏项目的侧重点不同。(5)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中有77.5%的硕士生不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对能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构成比仅58%。结论学校应重视大部分医学类硕士生的读硕动因——提高学识水平以及完善教学内容项目的缺乏——加强相关学科学习和培养能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建议以提高医学类硕士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硕士生素质为目的,辅以不同培养类型异同点实施因型施教,完善硕士生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俞捷;许洁;庹芳旭;黄厚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环抱型肋骨钢板和可吸收性肋骨钉治疗肋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环抱型肋骨钢板和可吸收性肋骨钉对肋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以我院12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60例)采取环抱型肋骨钢板固定,B组(60例)采取可吸收性肋骨钉固定,比较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骨折临床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主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B组并发症发生率1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复查胸部X线,A组无骨折再移位,B组骨折再移位3例。结论环抱型肋骨钢板固定效果优于可吸收性肋骨钉,值得进步应用。

    作者:张栋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例尿道平滑肌瘤的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尿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例尿道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尿道口肿物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尿道平滑肌瘤。随访28~3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尿道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尿道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好。

    作者:黄建生;蓝宇;孟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评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茹丽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智能、微创,骨科走向美好愿景--第八届创伤骨科研讨大会暨第一届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术大会撷英

    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栓预防策略主持:301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陈继营讨论嘉宾:陈白成蔡道章蔡郑东曹永平等手术实现“无栓、无血、无痛、无菌”的目标,是关节外科医生的大愿望。其中“无血”指的是尽量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无栓”则意味着减少血栓的发生,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骨科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作者:苏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乳糖奶粉治疗新生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乳糖奶粉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腹泻患儿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金双歧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27,P<0.05)。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新生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玉莲;徐淑玲;邓彩艳;于凤琴;马占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血压及U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血压及U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22例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压、尿酸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厄贝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研究组和厄贝沙坦组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显著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还能使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有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志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湿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及白芍总苷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研究和观察细胞因子IL-17和IL-23在引发湿疹时所起的作用,并探讨白芍总苷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湿疹患者60例和正常人60例,通过试验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IL-17和IL-23在表达上的差异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引发湿疹发病时所起的作用。将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服用中药和抗组胺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TGP,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17和IL-23的表达差异。结果湿疹组患者的外周IL-17和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IL-17和IL-23水平及EASI、DLQI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IL-17和IL-23可能在湿疹发病的过程中起了作用。TGP能够对二者起到调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

    作者:王春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供应室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清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重复使用的不同用途医疗器械作为研究材料,均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就传统的单纯清洗法(对照组,n=200)与依据器械用途分类,综合清洗法(观察组,n=200)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1选取管腔类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98%,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99%;对照组1分别为86%,85%;观察组2分别为99%,98%;对照组2分别为85%,8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是工作核心,对不良事件的防范具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