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妮;罗庚;王国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术前,两组术后1d及3d CD3+、CD4+、CD8+、CD4+/ CD8+、IgG、IgM及IgA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及3d CD3+、CD4+、CD8+、CD4+/ CD8+、IgG、IgM及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创伤轻、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任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先后应用高分子夹板外固定及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10例Colles骨折患者分两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愈合时间、疗效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相当;研究组疗效优良率为98.2%明显优于对照组91.0%(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9.0%明显高于对照组92.0%(P<0.05)。结论手法复位高分子夹板外固定腕关节3周改小夹板固定1~3周治疗Colles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叶健平;廖生雄;杨永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FEV1[(1.95±0.47)VS(1.52±0.35)]L、FVC[(2.48±0.94)VS(2.06±0.90)]L及Eos[(0.27±0.06)VS(0.40±0.12)]×1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Eos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莲香;何莉;李燕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系统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研究从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依照Vancouver分类系统,其中18例属于B型骨折,7例属于C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随访时评价患者康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0.3)年,其中24例在4~8个月拍片出现骨折愈合,平均为(6.5±1.2)个月。1例因骨质疏松致内固定松动致再次行人工全髋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为(82.4±2.5)分。结论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丘国际;钟建荣;周次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近端胃癌NO.10淋巴结的清扫技巧及意义。方法选取需行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保脾组、切脾组两组各32例,保脾组行不切除脾脏的NO.10淋巴结清扫,切脾组行脾脏联合脾门淋巴结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保脾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总结改进的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近端胃癌NO.10淋巴结的清扫技巧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对于保留脾脏提高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李卓毅;傅俊惠;郑春鹏;杜泽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完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40例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h引流量等,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止血时间、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显著少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5例轻度发热,3例血压轻度上升,未进行特殊治疗而自愈;对照组患者其中4例轻度贫血,2例进行二次手术,3例切口感染,7例体温升高,5例血压升高,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吸收性生物止血材料止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普通外科手术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劳日初;黄永泰;张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尔硫与美托洛尔治疗心肌反复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肌反复梗死患者7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h 疼痛症状缓解率、治疗1个月内病死率、疼痛再发率及心力衰竭出现率。结果治疗1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再发率及心力衰竭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24h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心肌反复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叶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1例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药物治疗的所有病例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以及入院时血β-HCG水平的差别,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β-HCG水平、B超显示包块的直径大小影响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的成功率(P<0.05);而年龄、停经天数、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和入院时B超显示盆腔积液深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的大小是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是影响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王晓璐;赵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并且伴有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观察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量、左室射血分数、满意度评分情况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是观察组患者指标下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4、21、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加入胺碘酮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提高医院整体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高血压、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各病种与正常人短程心率变异性的不同,探讨短程心率变异性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35例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和90例正常人的短程心率变异性指标作对比分析,寻找不同病种组间差异。结果艾滋病短程心率变异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RR间期标准差:(14.3±14.4)vs(27.5±8.2),P<0.05;变异系数:(2.11±1.3)vs(3.55±1.4),P<0.05];高血压、冠心病组RR间期标准差,变异系数较正常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程度更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心率变异性接近正常。
作者:曾辉;黄亮;颜彪华;朝艳玲;王宏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栓预防策略主持:301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陈继营讨论嘉宾:陈白成蔡道章蔡郑东曹永平等手术实现“无栓、无血、无痛、无菌”的目标,是关节外科医生的大愿望。其中“无血”指的是尽量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无栓”则意味着减少血栓的发生,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骨科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作者:苏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西药房调血脂药联合用药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所有门诊西药房的使用处方进行收集,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后,在我院门诊西药房开出的调血脂处方有1294张。其中数量多的为阿托伐他汀片(20mg),数量为718张,其次为辛伐他汀片(20mg),数量为216张。所有联合使用调血脂药物的处方60张,占总处方的4.6%。调血脂药物联合应用如下:(1)普罗布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的处方有50张,占83.4%;(2)弹性酶肠溶片与他汀类联合使用的处方有5张,占8.3%;(3)调血脂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的处方5张,占8.3%。结论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相比,单独使用一种降脂药物进行治疗后,难以对血脂异常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为了患者的安全考虑,不同药物的联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通过何种联合用药的方式帮助患者彻底的治疗血脂异常,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吴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拟行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3个月~1岁龄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L组,实验组LB1组和LB2组,分别使用0.5%利多卡因、0.15%和0.25%左旋布比卡因,局麻药中均含有肾上腺素。患儿全麻后予相应局麻药术区局麻,术毕记录下三组患儿术后1h、2h的疼痛评分。结果三组患儿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LB1组和LB2组患儿术后1h和2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L组患儿的疼痛评分(P<0.05),而LB1组和LB2组在术后1h和2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5%利多卡因相比,0.15%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而且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郑镇伟;陈俊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梭形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124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切除方法分为两组,A组(62例)采取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B组(62例)采取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梭形切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8.39%,B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3.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再次妊娠率61.29%,B组术后1年再次妊娠率80.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发率4.84%,B组术后复发率11.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梭形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确切,利于保留子宫生育功能,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卢琦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结合金双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辅助疗效。方法以我院13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66例在此基础上结合腹部按摩、喂服金双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喂养耐受优良率为87.88%,对照组喂养耐受优良率为60.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4,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残留量、体重恢复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结合金双岐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文爱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细胞因子IL-17和IL-23在引发湿疹时所起的作用,并探讨白芍总苷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湿疹患者60例和正常人60例,通过试验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IL-17和IL-23在表达上的差异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引发湿疹发病时所起的作用。将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服用中药和抗组胺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TGP,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17和IL-23的表达差异。结果湿疹组患者的外周IL-17和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IL-17和IL-23水平及EASI、DLQI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IL-17和IL-23可能在湿疹发病的过程中起了作用。TGP能够对二者起到调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
作者:王春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3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刀性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实施开放性甲状腺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术中切口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唐玉玲;郑高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多系统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虽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内皮功能障碍以及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的降低可能会在发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可以针对潜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和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导致胎儿的医源性早产,引起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以及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针对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途径的各成分的药物可以有助于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此综述的目的是概述子痫前期在临床研究的治疗方法,重点是对一氧化氮供体包括有机硝酸盐和S-亚硝基硫醇,L-精氨酸,NO内源性前体;cGMP的分解抑制剂,包括西地那非,以及NO供体代谢新型抑制剂等。本研究概述了每种治疗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且对于子痫前期的既定治疗方案进行了探索。
作者:史翠霞;曹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血压及U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22例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压、尿酸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厄贝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研究组和厄贝沙坦组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显著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还能使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有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志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评价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联合用于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近几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宫内妊娠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检查。观察测定两组患者的孕酮、血清β-HCG、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孕酮值及阴道彩超测定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患者,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94%)明显高于单一采用血清β-HCG(62%)、孕酮(74%)及阴道彩超(72%)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应用孕酮、血清β-HCG与阴道彩超三者联合诊断的方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黄巧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