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宝芳

关键词:内科护理, 沟通, 问题, 对策
摘要:该研究探讨在内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缓解医患关系的矛盾,加强内科护理人员与病患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水平é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2015年3-9月的14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é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针对内科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善之后与患者的相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依旧采取原有的沟通模式进行处理é观察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é从中可以看出,内科护理人员在改善了与患者沟通的相关问题之后明显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与内科医护人员在沟通上存在的矛盾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了缓解é由此可得出改善内科护理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é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27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及性别、年龄的相关性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患心血管疾病情况、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é结果27例心血管科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45~90岁,其中40~50岁2例,50~60岁3例,60~70岁4例,70~80岁9例,80~90岁9例é直接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10例;慢性心衰10例;心脏骤停2例;急性心衰1例;肺癌2例;进行性肌萎缩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é慢性心衰病例中分: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9例,风心病1例é合并高血压16例,占59.2%,合并糖尿病10例,占37.0%,合并肺部感染8例(29.6%)é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原因中常见的病因,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死亡的可能性递增,男性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高危因素é

    作者:刘丹;徐敏;李杰;颜彦;关靖;曹波;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肤科应用CNP模式后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提升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皮肤科应用CNP模式后护理满意度和疗效的提升情况é方法以该院皮肤科2015年1-10月区间确诊并纳入治疗的各类皮肤疾病患者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对象,共80例é所有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分别纳入40例患者é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CNP模式进行护理é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疗效方面的差异é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评价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两组数据经对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观察组各类疾病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对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在皮肤科中引入实施CNP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均有确切影响,可促进护理疗效的提升é

    作者:宋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该研究探讨在内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缓解医患关系的矛盾,加强内科护理人员与病患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水平é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2015年3-9月的14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é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针对内科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善之后与患者的相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依旧采取原有的沟通模式进行处理é观察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é从中可以看出,内科护理人员在改善了与患者沟通的相关问题之后明显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与内科医护人员在沟通上存在的矛盾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了缓解é由此可得出改善内科护理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é

    作者:张宝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眼科病床分配优化模型研究及应用

    目的:对眼科病床分配的优化模型进行探究,以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é方法对该院眼科病房不同类型患者的排队模型数据进行回顾研究,利用分配参数以及已成形的计算机排队规则模拟程序,探讨比对不同类型眼科患者的入院时间、手术时间,在得出不同类型眼科患者等待时间的概率分布情况后,进而根据得出的患者入院、手术时间的置信区间后,终确定佳的病床分配方案é结果经对眼科不同类型患者的入院、手术时间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后得出新的病床优化统计模型,即M/G/m系统é该系统有效地建立了眼科病人病床分配过程中短的逗留时间以及佳的病床分配模型é结论较之传统的病床分配模型,眼科病床分配优化模型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患者等待逗留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é

    作者:李春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度及培训需求调查探讨

    多元文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é我国临床将多元文化定义为大程度满足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收入水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以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的一种高层次护理模式é该种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多元化、护理角色多元化、护理工作多元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护理种类多元化,其应用过程被我国临床认为是现代护理观念的具体体现é现阶段我国临床已开展了大量关于多元文化护理的临床研究,所得研究结果均凸显了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同时也表明该种护理模式具有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é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é方法该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随机选择该时期内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5月-2014月5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及相关风险因素é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心血管内科应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科学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é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其管理

    社区护士应做好居家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运动、饮食和舒适等基础护理及其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时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掌握病情观察的技能,使患者合理选择和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家庭自测血压指导、服药提醒、提高家庭社区和社会支持程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疾病负担等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降低血压、防止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é

    作者:徐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目的:深入探讨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作用于妇科的方法和效果é方法以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妇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其中医心理学的应用过程进行评价é结果中医妇科临床中的中医心理学问题有较高的发生率,接近半数的患者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超过90%的患者在心理问题出现后不知道如何解决é经中医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规范中医心理学在妇科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é

    作者:翟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澳护理专业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深入了解澳大利亚护理管理体系é澳大利亚具有独立护理管理机构,自主行使决策权力,拥有较为完善的护理教育系统,全面帮助护理人员实现自我能力提升é我国应建立护士相关法律,推行护理人员垂直分级管理,改善护理人员艰难处境,促进我国护理专业长足发展é

    作者: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刍议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该文介绍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初浅的体会,就案例式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分析é比较了案例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案例式教学在诊断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须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é

    作者:韩峰;方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探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性é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é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9%、21.31%,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更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医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é

    作者:陈晓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显色培养基与SS培养基对从业人员肛拭标本及食品中沙门菌检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显色培养基与SS培养基对从业人员肛拭标本及食品中沙门菌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é方法将2739份从业人员肛拭样品及297份食品增菌后分别接种显色培养基和SS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é结果2739份肛拭样品中,显色培养基挑选紫色疑似菌落72株,检出沙门菌15株,SS培养基挑选疑似菌落43株,检出沙门菌17株,敏感性分别为88.24%和100.00%,特异性分别为97.91%和99.04%;297份食品中,显色培养基挑选紫色疑似菌落44株,检出沙门菌36株,SS培养基挑选疑似菌落42株,检出沙门菌36株,敏感性均为100.00﹪,特异性分别为96.93%和97.70%é结论 SS培养适用于从业人员肛拭标本及基层大量的日常检测工作;显色培养基适用于食品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é实验室检测中,培养基的应用应根据检测样品的种类来选择é

    作者:徐妍;马智龙;杨娟;蔡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长治市中学生抑郁情绪与学校教育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长治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其与学校教育某些因素的相关性,以发现目前长治市中学生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é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选取长治市区七~十二年级的中学生共2363人,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等进行问卷调查é结果长治市23.1%的中学生存在抑郁情绪,高中生的检出率高于初中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é对目前教育满意、认为心理健康重要、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以及认为自身能够获得足够的心理知识是存在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以上各因素水平下降则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性增加é结论长治市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与当地中学生的教育模式有关,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é

    作者:张莉;李飞;孟软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阻肺患者运动并呼吸训练的康复管理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的方法进行干预对患者身体健康恢复的影响é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é对照组慢阻肺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恢复;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的科学治疗方法干预é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治疗后3d各时间阶段两组运动耐力评分、并发症é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é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患者康复é

    作者:陈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检验问题的探讨

    该文通过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实验室各种检验项目的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注意事项、记录表格等工作进行综合的分析,针对其突出性问题进行探讨,促进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并提升整体的检验质量,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检验记录更加完整é从而保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流行é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治疗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é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é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é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对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率,而且显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值得借鉴é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é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及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起客观、适用、科学的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体系é方法从对山西省内6所共120名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入手,结合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以马晶晶《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构架,对所选需测定的50项基础护理服务操作项目进行技术难度评价é结果50项护理难度操作系数处于0.54~1.59之间,并且各个得分数值都是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结果可信,并且符合相关专业的解释é结论《护理服务操作难度系数评价表》可以全面、系统为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护理人员工作量计算、奖金分配、临床操作考核提供科学依据é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适合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学生发展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é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2010、2011、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1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é对照组实施常规实践教学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五模块”实践教学方案é研究结束后评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é结果实验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五模块”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é

    作者:李省三;杜琳琳;薛海峰;娄峰阁;董艳梅;程宇;吴嘉慧;王明霞;李继媛;梁玉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é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护理的满意度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8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6.1±0.9)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3.6±2.5)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4,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é

    作者:王艳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论脾胃病与肝胆的关系

    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é因而,深入系统研究中医脾胃病与肝胆的关系,对于防治当今社会高发的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é该文通过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并着重就以下几方面作了深入探讨é

    作者:郝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