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探讨

罗宝生

关键词:静脉注射,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影响因素, 措施
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中医学独创的临床应用剂型,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目前影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分别对中药制剂自身的质量影响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措施,分别从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强化有害物质的检测、加强对药材原料的质量监管以及提高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合理性来分析,从而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动中药注射剂的长效、健康发展。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吴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内痔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住院手术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进行门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费用为(1840.5±147.4)元,对照组患者治疗费用为(5289.4±378.2)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其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患者住院治疗相当,但是可明显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司徒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药物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及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泮托拉唑钠、奥曲肽与氨甲苯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36例患者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胃癌。发病诱因为饮食不当、饮酒、药物、精神因素与劳累等因素。实施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良率为95.9%,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优良率为93.3%,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优良率为90.9%,治疗胃癌的优良率为100%。结论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诱因常是口服刺激性的药物。采用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联合治疗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吴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庆油田4000名女工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生殖健康体检,了解大庆油田部分女工生殖健康状况,以期对宫颈癌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2011年我院承担的大庆油田4000名女工生殖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参检人数4000名,查出患妇科疾病2090人,检出率52.2%,患乳腺疾病837人,检出率20.9%。结论通过防癌普查,对筛查出的宫颈疾病者建议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并及时阻断,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盆腔肿物患者要进一步检查和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卵巢癌;对高发病率的子宫肌瘤和乳腺小叶增生,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积极预防。

    作者:车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阑尾炎138例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A8000S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进行超声诊断,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3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28例;9例合并粪石;阑尾穿孔、周围脓肿40例;急性盆腔炎1例;排除急性阑尾炎4例。结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1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作者:韩玉秋;张雪;张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特征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并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36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患儿中219例好转痊愈,治愈率92.80%,17例复发,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理疏导、预防感染、饮食管理等是护理该病的重点,能有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春;尹建华;吴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8~2012年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东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揭东县2018~2012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45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88/10万,发病前3位的依次为肺结核5571例(占38.36%),乙型肝炎3861例(占26.59%),手足口病1919例(占13.21%)。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仍是揭东县常见传染病,梅毒、淋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作者:吴列惜;林晓丰;陈少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醋酸染色与碘染色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醋酸染色法(VIA)联合碘染色法(VILI)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30~60岁已婚妇女进行VIA和VILI法宫颈病变的筛查,对于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2011年初查VIA或 VILI阳性325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107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50例,检出率2.94%(50/1698);2012年首次复检VIA或 VILI阳性194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63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13例,检出率0.98%(13/1324);2013年第二次复检VIA或VILI阳性157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42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4例,检出率0.41%(4/996)。确诊的CINⅠ、CINⅡ、CINⅢ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74岁(22例)、42.56岁(18例)、46.28岁(22例)和49.80岁(5例)。结论VIA和VILI法适合经济条件不发达区域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

    作者:徐国稚;梁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康复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丁玲;肖垚南;陈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国内外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概念、培养对象、认证机构、角色要求、资格审查等方面内容介绍,寻求适合中国精神卫生专业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框架。方法对国内外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国外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早、起点高,已形成规范、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模式,国内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刚刚起步,各省份规定尚不统一,采取参照国家培训的方式。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精神卫生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加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为精神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崔艳波;吕庆梅;夏远梅;徐艳华;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

    通过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出脾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脾血管肉瘤的疗效。由于脾血管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数病变在影像学上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血管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34、CD31、SMA、Vim、F8、UEA-1、CDl05、VEGFR3等至少两项为阳性;提示组织细胞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68、CD8和S100蛋白等至少有一项为阳性。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脾脏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目前尚未有统一意见。

    作者:侯婕;赵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解脲支原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对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查,同时选择50例生育能力正常的正常人士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分离出解脲支原体89株,其中解脲型48例(53.33%),人型29例(32.22%),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12例(13.33%);对照组分离出11例,其中解脲型6例(12.00%),人型3例(6.00%),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2例(4.00%)。观察组的患者UU阳性概率为54.44%,CT阳性概率为8.89%,对照组的UU阳性率为4.00%,CT阳性概率为2.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莫青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96例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诱因及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9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诱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气管切开,首选头孢三代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死亡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应给予积极的预防,一旦发生肺部感染,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危险因素给予治疗,进而减少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脊髓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采用EMG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14例手术患者自发性EMG监测正常,且在手术中采用激发性EMG后顺利判别“安全地带”,防止手术张出现“危险操作”。SEP监测出现异常数据9例,其中7例病患均出现SEP振幅下降了10%~30%,观察者即刻告知主治医生并找明原因,在降低刺激、压迫和牵拉等动作次数后10~20min,SEP回归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SEP监测手术中,共9例患者发生监测异常,其中7例患者SEP振幅下降了10%~30%,监测者立即提供手术医生并积极寻找下降原因,在减少牵拉、刺激和压迫等操作后10~20min,SEP恢复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的11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后12例神经症状无加重,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的2例患者手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加重,其中1例进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持续7~10d后神经症状显著减轻并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另1例为神经胶质瘤,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应用诱导电位监测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立园;卢恒聪;曹志恺;庄京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风热感冒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各个症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风热感冒患者10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对照组服用相同配方组成的传统中药饮片,服药方法和用药疗程均相同,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风热感冒引起各种症状时,总有效率与传统中药饮片相似,能显著改善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各个症状。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风热感冒引起各种症状时可以替代传统中药饮片,且服用及携带方便。

    作者:蔡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性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老年患者,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患者生存率,对比手术治疗前后的各个指标结果。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出现,15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35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半年、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67%(130/150)、60.67%(91/150)、48.67%(73/150)。其中治疗前后的常规指标对比显示手术能较好的解决患者的肠梗阻问题(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要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以缓解梗阻并改善近远期预后。

    作者:邹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现状和开展临床药学的重点与困境

    近几年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逐渐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以后,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其临床药师制度,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三级医院中该项制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诸多的基层医院当中临床药学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重点、工作困境几个方面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共同探讨。

    作者:吴毓添;刘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