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樊鹏;王荣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治疗, IPAA, 术后并发症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蔓延至全结肠。根据UC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甚相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理念及治疗方法的局限,大多数医生过分注重内科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畏惧心理导致依从性较低,从而忽视了手术治疗的这一重要途径,影响了治疗该病的整体水平,使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治愈UC的关键需要我们转变理念、掌握时机、采取合适的外科术式、完善手术护理及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就以上各因素作一综述。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138例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A8000S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进行超声诊断,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3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28例;9例合并粪石;阑尾穿孔、周围脓肿40例;急性盆腔炎1例;排除急性阑尾炎4例。结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庆油田4000名女工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生殖健康体检,了解大庆油田部分女工生殖健康状况,以期对宫颈癌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2011年我院承担的大庆油田4000名女工生殖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参检人数4000名,查出患妇科疾病2090人,检出率52.2%,患乳腺疾病837人,检出率20.9%。结论通过防癌普查,对筛查出的宫颈疾病者建议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并及时阻断,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盆腔肿物患者要进一步检查和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卵巢癌;对高发病率的子宫肌瘤和乳腺小叶增生,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积极预防。

    作者:车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研究如何曲折前进?--访雷公藤多甙比较甲氨蝶呤临床试验主要设计者张烜教授

    对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单用雷公藤多甙的疗效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和张烜教授主持,联合国内9家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得出了这一新结论。

    作者:苏暄;陈明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名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单一喜炎平注射液肌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艳玲;曾伶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罗定市重性精神病疾病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分析罗定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或基本稳定(危险性评估等级1~5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前和后(3年)分别使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危险性评估量表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管理前后对比研究。结果实施管理3年时与管理前比较,125例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等级下降(P<0.01),实施前后PANSS、SDSS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对控制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行为,减少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康复的效果是明显的,此项工作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作者:陈妙扬;肖华清;肖垚南;陈丁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LEEP刀与电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子宫颈电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CI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用电刀锥切术治疗,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比较,两组差异不大,但切缘阳性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方面,对于CIN 1、2期的患者两组疗效相近,但对于CIN 3期患者的复发率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且出血量少,术后宫颈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但对于 CIN 3期的患者,为了减少复发,仍可选择传统的电刀锥切治疗。

    作者:姜小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443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22例,对照组2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即在常规康复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促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ND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观察组的NDF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及促醒护理在内的综合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降低NDF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任里丽;黄健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氧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及对患者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三氧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50例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三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氧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作者:王秀文;易基群;潘兆军;梁继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诊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DVT组和Control组,分别于入院后1d、术后1d、7d、14d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B)、D-二聚体(D-dime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浆FIB含量在手术前后Control组和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但术后14d降至正常;FDB手术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术前含量较低,术后同样有一过性升高趋势,术后14d逐渐降低,术后各个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FDP含量较高,术后1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术后两组含量逐渐增高,术后7d、14d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 DVT组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在低分子肝素预处理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早期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实验室无创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牛云峰;李广贤;刘金榜;许金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8~2012年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东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揭东县2018~2012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45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88/10万,发病前3位的依次为肺结核5571例(占38.36%),乙型肝炎3861例(占26.59%),手足口病1919例(占13.21%)。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仍是揭东县常见传染病,梅毒、淋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作者:吴列惜;林晓丰;陈少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1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作者:韩玉秋;张雪;张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吴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血糖监测频次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T2DM患者不同血糖监测频次对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0例,根据住院期间血糖监测频数,分为5点血糖监测组和7点血糖监测组。所有患者在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血糖平稳2d后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方面的不同。结果7点血糖监测组患者较5点血糖监测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检查化验费用及日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方面,7点血糖监测组较5点血糖监测组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平稳达标,减少血糖波动。结论住院T2DM患者每日7点血糖监测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花费,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作者:徐建祥;李娟娟;郭桂喜;李慧;张磊;姜国辉;董砚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解脲支原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对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查,同时选择50例生育能力正常的正常人士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分离出解脲支原体89株,其中解脲型48例(53.33%),人型29例(32.22%),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12例(13.33%);对照组分离出11例,其中解脲型6例(12.00%),人型3例(6.00%),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2例(4.00%)。观察组的患者UU阳性概率为54.44%,CT阳性概率为8.89%,对照组的UU阳性率为4.00%,CT阳性概率为2.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莫青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在老年开腹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应用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9月门诊收治的4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D组患者采用经鼻喷雾给药方法麻醉诱导前45min给药,右美托咪定用量为1μg/kg。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 C组及D组的苏醒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性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作为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术前用药,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苏醒,有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宏凯;黄锡强;吴立新;周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风热感冒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各个症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风热感冒患者10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对照组服用相同配方组成的传统中药饮片,服药方法和用药疗程均相同,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风热感冒引起各种症状时,总有效率与传统中药饮片相似,能显著改善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各个症状。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风热感冒引起各种症状时可以替代传统中药饮片,且服用及携带方便。

    作者:蔡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现状和开展临床药学的重点与困境

    近几年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逐渐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以后,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其临床药师制度,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三级医院中该项制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诸多的基层医院当中临床药学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重点、工作困境几个方面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共同探讨。

    作者:吴毓添;刘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国内外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概念、培养对象、认证机构、角色要求、资格审查等方面内容介绍,寻求适合中国精神卫生专业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框架。方法对国内外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国外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早、起点高,已形成规范、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模式,国内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刚刚起步,各省份规定尚不统一,采取参照国家培训的方式。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精神卫生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加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为精神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崔艳波;吕庆梅;夏远梅;徐艳华;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40例的彩色多普勒资料,分析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临床价值。结果80支血管,其中单侧病变14例,双侧病变26例,共观察到有66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48支,闭塞8支。彩色多普勒结果:80支血管中,66支显示狭窄,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于DSA相似,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检测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唐志鹏;李辉;陈荣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的应用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在老年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2~2013年两年接收治疗的老年性胃溃疡患者中选取6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2%和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成静;袁永梅;王宝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