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观察

杜艳玲;曾伶俐

关键词:喜炎平, 山蜡梅叶颗粒, 手足口病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名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单一喜炎平注射液肌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研究如何曲折前进?--访雷公藤多甙比较甲氨蝶呤临床试验主要设计者张烜教授

    对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单用雷公藤多甙的疗效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和张烜教授主持,联合国内9家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得出了这一新结论。

    作者:苏暄;陈明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及综合干预

    总结住院患者常见用药安全问题,系统分析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5大因素:工作责任心不强、药理知识缺乏、医护配合不协调、健康宣教不到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以及开展弹性排班制度。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策略,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可将用药差错的发生率降到低,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作者:李杰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

    作者:胡浩;王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8~2012年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揭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东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揭东县2018~2012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45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88/10万,发病前3位的依次为肺结核5571例(占38.36%),乙型肝炎3861例(占26.59%),手足口病1919例(占13.21%)。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仍是揭东县常见传染病,梅毒、淋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作者:吴列惜;林晓丰;陈少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知晓率与病耻感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知晓率与病耻感相关因素,为社区综合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县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测查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评估获得社会支持及病耻感状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的有47例,占43.9%,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价值否定和社交退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存在多方面因素,应强化社区综合干预,提高精神卫生公众教育与知晓率。

    作者:姚丰菊;魏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维菌素中毒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口服阿维菌素中毒在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18例患者,从口服中毒量、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洗胃、对症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灌流等方法进行综合救治。结果经3~20d治疗后,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目前口服阿维菌素中毒暂无特效解毒药,经洗胃及积极的综合支持及对症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探讨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中医学独创的临床应用剂型,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目前影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分别对中药制剂自身的质量影响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措施,分别从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强化有害物质的检测、加强对药材原料的质量监管以及提高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合理性来分析,从而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动中药注射剂的长效、健康发展。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孕妇抗磷脂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胎盘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水平间的关系及两者在FG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63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对照组)及63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研究组)血清中ACA-IgG、IgM;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19.0%,对照组为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胎盘组织IG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A阳性组与ACA阴性组两组比较,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胎盘重量、胎儿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ACA阳性或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下降是导致FGR的危险因素之一,ACA是否也会导致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班正贺;黎丽嫦;翁碧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TgAb浓度对血清Tg放免法浓度测值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球蛋白(Tg)测量值的干扰。方法通过混合Tg和TgAb标准品,混合患者的血清高Tg低TgAb和高TgAb低Tg产生实验样本,用放射免疫法测量Tg。比较混合前后Tg浓度值。结果Ⅰ组试验样本的变异系数为(4.21±3.51)%(0~14.82)(r=0.998);Ⅱ组试验样本的变异系数为(2.83±2.23)%(0.87~11.21)(r=0.999);Ⅰ组样本中,增加TgAb浓度,Tg的测量值呈比例下降,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趋势(P均<0.01);Ⅱ组样本中,随着TgAb浓度增高,Tg的测量值呈比例下降,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趋势(P均<0.05)。结论血清TgAb浓度过高,Tg的测定值显著会低于实际Tg浓度值,且TgAb的浓度越高,对Tg分析产生的干扰越大。所以临床工作中,分析血清Tg测定值,需要结合血清TgAb测定值。

    作者:何健;潘明志;黄蕤;唐恭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阑尾炎138例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A8000S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进行超声诊断,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3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28例;9例合并粪石;阑尾穿孔、周围脓肿40例;急性盆腔炎1例;排除急性阑尾炎4例。结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寻求一种具有针对性、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将37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7例,采用我可制定的多元化健康宣教;对照组187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对健康教育的配合程度、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胸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肺部并发症、手术后镇痛次数、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配合程度及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患者安置胸管的时间比对照组短,手术镇痛次数、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天数均小于比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和掌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尽早拔出胸管,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聂臣聪;李常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康复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丁玲;肖垚南;陈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患者75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8例)和牵拉组(3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JOA下腰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牵拉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牵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牵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界面固定稳定、保证椎间隙的高度、融合率高等诸多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于海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后失血性休克致DIC的抢救与护理1例分析

    目前由产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若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止血纠正休克,会迅速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产后一旦发生DIC,将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尚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当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要时刻警惕DIC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有利时机。在2013年12月21日,本院成功抢救了1例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失血性休克进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并报道如下。

    作者:杨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经济学研究

    目的: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采用抗病毒治疗和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益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15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57例患者仅采用一般护肝治疗(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5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8例,占总死亡率的78.2%。且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P<0.05);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经济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好、费用低,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汪福群;王胜炳;刘波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9月门诊收治的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血液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的BAFF、PAIgG、PAIgM、PAIgA低于对照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4例,于放疗后2周即药物雾化吸入前,及放疗第3~7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变化情况;于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情况,对比分析IL-11雾化吸入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第2周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放射治疗的持续以及放射剂量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Ⅰ~Ⅱ度黏膜反应为主,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Ⅱ~Ⅲ度黏膜反应为主,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放疗结束1周后,观察组对于口腔黏膜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x2=27.064,P=0.000)。结论 IL-11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对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乐伟;孙玉勤;陈嘉洛;杨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方法本次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针对性心理健康护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4.6±1.4)、(12.3±70.9)、(14.2±0.9)、(11.8±1.3),对照组分别为(40.7±1.2)、(20.7±0.4)、(26.2±0.7)、(23.9±0.4),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康碧芸;陈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蔓延至全结肠。根据UC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甚相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理念及治疗方法的局限,大多数医生过分注重内科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畏惧心理导致依从性较低,从而忽视了手术治疗的这一重要途径,影响了治疗该病的整体水平,使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治愈UC的关键需要我们转变理念、掌握时机、采取合适的外科术式、完善手术护理及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就以上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樊鹏;王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