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平
通过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出脾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脾血管肉瘤的疗效。由于脾血管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数病变在影像学上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血管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34、CD31、SMA、Vim、F8、UEA-1、CDl05、VEGFR3等至少两项为阳性;提示组织细胞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68、CD8和S100蛋白等至少有一项为阳性。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脾脏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目前尚未有统一意见。
作者:侯婕;赵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在糖尿病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改善情况。结果经多元化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措施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醋酸染色法(VIA)联合碘染色法(VILI)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30~60岁已婚妇女进行VIA和VILI法宫颈病变的筛查,对于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2011年初查VIA或 VILI阳性325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107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50例,检出率2.94%(50/1698);2012年首次复检VIA或 VILI阳性194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63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13例,检出率0.98%(13/1324);2013年第二次复检VIA或VILI阳性157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42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4例,检出率0.41%(4/996)。确诊的CINⅠ、CINⅡ、CINⅢ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74岁(22例)、42.56岁(18例)、46.28岁(22例)和49.80岁(5例)。结论VIA和VILI法适合经济条件不发达区域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
作者:徐国稚;梁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对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单用雷公藤多甙的疗效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和张烜教授主持,联合国内9家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得出了这一新结论。
作者:苏暄;陈明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概念、培养对象、认证机构、角色要求、资格审查等方面内容介绍,寻求适合中国精神卫生专业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框架。方法对国内外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国外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早、起点高,已形成规范、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模式,国内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刚刚起步,各省份规定尚不统一,采取参照国家培训的方式。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精神卫生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加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为精神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崔艳波;吕庆梅;夏远梅;徐艳华;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三氧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50例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三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氧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作者:王秀文;易基群;潘兆军;梁继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关节肿胀、疼痛、早晨起来关节僵硬……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称RA)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常见自身免疫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RA患病率为0.2%~0.36%,在我国逾500万RA总患病人数中,不治疗的致残率达70%。今年4月,一项引起广泛关注的新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或将改变全球RA治疗策略。
作者:费菲;陈明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吴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处理,旨在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早期切开减压,挽救患肢,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低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24个月,发生浅表感染5例,深部感染1例,骨髓炎1例,钉孔感染4例,无一例发生缺血性挛缩及肢体致残。17例半年内骨性愈合,3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1.2)个月。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对于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是关键,果断切开减压是疗效的保障。
作者:王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4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观察组术后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为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改善了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加强重视。
作者:梁志芳;廖燕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
作者:胡浩;王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中医学独创的临床应用剂型,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目前影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分别对中药制剂自身的质量影响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措施,分别从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强化有害物质的检测、加强对药材原料的质量监管以及提高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合理性来分析,从而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动中药注射剂的长效、健康发展。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由产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若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止血纠正休克,会迅速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产后一旦发生DIC,将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尚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当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要时刻警惕DIC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有利时机。在2013年12月21日,本院成功抢救了1例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失血性休克进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并报道如下。
作者:杨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桂枝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B1、B12等药物处理,并结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桂枝葛根汤,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并统计两组整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从治疗后3d开始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从治疗后3d开始其疼痛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x2=7.366, P=0.007)。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使用桂枝葛根汤,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手术后第1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共8次,再以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A组患者复发率0,B组为21.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少于B组,局部不良反应中发生尿频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血尿、膀胱疼痛和膀胱炎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 THP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天冬;赵培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几年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逐渐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以后,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其临床药师制度,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三级医院中该项制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诸多的基层医院当中临床药学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重点、工作困境几个方面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共同探讨。
作者:吴毓添;刘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45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不存在脑梗死的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颈动脉主要出现在脑梗死一侧,斑块大小及其数量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斑块的形成对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及早检查斑块的存在,确定斑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老年患者,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患者生存率,对比手术治疗前后的各个指标结果。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出现,15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35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半年、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67%(130/150)、60.67%(91/150)、48.67%(73/150)。其中治疗前后的常规指标对比显示手术能较好的解决患者的肠梗阻问题(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要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以缓解梗阻并改善近远期预后。
作者:邹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9月门诊收治的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血液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的BAFF、PAIgG、PAIgM、PAIgA低于对照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4月我院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3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正畸治疗后23~48个月远期疗效。结果正畸治疗后37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前牙覆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邻接关系恢复,尖窝接触关系良好,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龈探诊未见出血,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停止或有增生影像。随访23~48个月,37例患者基本做到半年复查一次,其中无复发29例(78.4%),轻度复发8例(21.6%),无明显复发者。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咬合创伤,排齐牙列,利于牙周组织痊愈及患牙固定,恢复患牙咀嚼和美观功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宜云州;史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