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

王玲

关键词:护理干预, 分泌性中耳炎, 耳乳突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耳乳突发育不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2.8%(1/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9%(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Neer评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9.87±19.31)min和(154.17±23.6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17±15.83)mL和(129.10±15.3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0.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01±4.08)周和(16.75±3.4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和20.9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传统钢板,具有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祖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T、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住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的影像学资料。分为MRI组及CT组,两组各50例。结果 MRI组的患者的宫颈间质浸润、阴道壁侵蚀、宫体侵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CT 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宫旁侵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在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远远优于CT。

    作者:李晓红;卿松;杜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期监测宫颈长度与先兆早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孕期监测宫颈长度与先兆早产的相关性,预测孕妇发生早产的临床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177例,孕期内行常规超声监测宫颈长度,按分娩时间分为两组:先兆早产(A)组138例,早产(B)组39例,分析孕期监测宫颈长度与先兆早产的相关性。结果A组平均宫颈长度为(3.29±0.62)cm明显长于B组的(2.67±0.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3,P=0.0132);宫颈长度改变是孕妇先兆早产的主要特征。以宫颈长度3.0cm为界,宫颈长度预测孕妇发生早产的敏感度为92.31%(36/39),特异度为93.47%(129/138),阳性预测值为80.00%(36/45),阴性预测值为97.73%(129/132)。结论宫颈长度改变是孕妇先兆早产的主要特征,对宫颈长度<3.0cm的孕妇应高度警惕其发生早产,对于宫颈长度>3.0cm的孕妇,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对症用药,保证母婴安全。采用超声监测孕期宫颈长度能客观、准确地预测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监测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陆雯静;黄劲柏;苏明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8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与对照组143例,治疗组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技术放疗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照组患者应用3DCRT放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放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放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放射性口干、黏膜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Ⅲ级~Ⅳ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方法放疗,临床效果显著,正常重要器官与组织损伤小,无重度不良反应,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梁颖;郑荣辉;谢国丰;黄赖机;张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前气囊不充气状态下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气道黏膜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75±0.41)min,较对照组的(3.44±0.59)min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仅为2.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有显著效果。

    作者:方伟文;黄顺来;吴锐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癌患者资料,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65例,术前未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65例。比较术后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变化,评价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作用。结果1、3年复发率两组无差异,2年复发率TACE组为31.2%,对照组为59.2%,TAC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TACE组为54.1%,对照组为32.3%,TAC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严格掌握条件选择性TACE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马陈升;刘凯忠;姚镇水;郭胜添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应用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情况,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TOF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术前实施RT-3DE与二维超声检测,对比观察两种超声检测的临床效果;另选择同期的2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TOF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及每搏量等临床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而对观察组患儿的两种超声检测结果亦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F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会出现明显变化,而RT-3DE检测能够通过右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等指标对其收缩功能进行有效评估,相比二维超声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检测效果与应用价值。

    作者:李秦莉;蔡莉;邓淑玲;邝焰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保证灭菌质量作用

    目的: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证灭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18名供应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明确分工、知识培训、建章立制(严格规程、优化流程、操作考核等)等方面改进现有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2013年手卫生合格率比2012年手卫生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强化意识,培训到位,定期考核是提高手卫生的综合措施。做好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手卫生合格率,保证灭菌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郭宝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分析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结果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燕青;覃肖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近足月的PPROM的疗效和安全分析

    目的:探讨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接近足月的PPRO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孕32~33+6周胎膜早破孕妇120例,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安宝组以及硫酸镁组。经治疗后,分别观察记录三组病例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妊娠延长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安宝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妊娠延长时间差异不明显,但是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有显著缩短,妊娠延长时间明显延长。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安宝组85.0%,硫酸镁组65.0%,联合治疗组87.5%。安宝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但是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硫酸镁组。硫酸镁组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率为5.0%,安宝组不良反应率为15.0%,联合治疗组出不良反应率为7.5%,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安宝组和联合治疗组差异显著。结论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起效快,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丹玲;胡健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的应用时机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合理时机。方法6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pH值≤7.25分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组(A组),7.25<pH值<7.35为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组(B组),pH值≥7.35为轻度呼吸性酸中毒组(C组),每组22例;再将ABC三组每组2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BiPAP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pH值≤7.25组(A组):两小组疗效均不理想;7.25<pH值<7.35组(B组):研究组疗效显著,对照组效果有限,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pH≥7.35组(C组):两组均有显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通气时,中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效果佳,对轻、重度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任君;李金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鼻科学领域的重大进步,把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鼻窦炎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术范围更逐渐扩展到眶尖、眶内、颌面、颅底,本文就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创与发展、与鼻窦外科疾病、鼻眼、鼻颌面、鼻颅底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谢寒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HPLC法测定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目的:建立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a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流速1.0mL/min的乙腈-乙腈10%(50:50),测定波长为225nm。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理论板数分别为2681和2067,Y吴茱萸碱=1.965×10-7X +0.07646,r=0.9999), Y吴茱萸次碱=3.658×10-7X-0.2199,r=0.9999),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区间分别为10.2~51.0μg/mL以及10.0~50.0μg/mL ,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1.4%,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9%,低检测限为0.05μg/mL和0.1μg/mL。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超微戊己丸当中的吴茱萸碱以及吴茱萸次碱含量进行检测的精确率较高,重现性好。

    作者:江星明;李荣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患2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1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13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风险小、预后快及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焱森;张力;吴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防治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对防治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甲状腺切除术的46例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麻醉,对照组23例采用左布比卡因麻醉,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而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10、45、90min 3个时间点的SPO2、RR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的HR和MAP 在麻醉后10、45、90min 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观察组的麻醉镇痛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更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效可控性好,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武斌;胡志强;陈锦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行全肺平扫,平扫层厚5mm;随后将大的结节病灶选定,行HRCT扫描,层厚1~2mm,并同时开始扫描以及灌注。结果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患者的灌注成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S、BF以及B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TT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进行诊断鉴别的过程中,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伟恒;滕问天;石伟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3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3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了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靶点分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称为老年性痴呆,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中,且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多靶点分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发新型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提供依据与参考。

    作者:刘婧;付小梅;吴建华;黄潇;关志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肇庆地区慢性顽固性湿疹患者的过敏原特征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然界各种过敏原与慢性湿疹患者发病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评价。方法采用深圳雷杜BIotray866全自动过敏原分析仪器对274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的检测,在脱敏治疗后观察疗效,同时设立125例对照湿疹患者,不进行脱敏治疗只进行常规湿疹治疗。结果274例慢性湿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79.56%(218例);在阳性患者过敏原中粉尘螨46例阳性率高,其次为海鲜类,牛、羊、奶类,有的患者为多种过敏原过敏。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并远离其过敏原,跟踪1年后只有28例(12.84%)复发,相比于对照组72例(57.6%)复发,有明显疗效。结论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相应的致病过敏原,能够有效帮助治疗和预防疾病,并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帅春海;陈洁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