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肺移植术中心脏局部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颖芬;陈德坚;陈剑锋;董庆龙

关键词:肺移植, 心脏低温, 单肺通气,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94例门诊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第1、2、4周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第4周外周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及 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但不明显。(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只轻微胃肠道反应5例(5.15%),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开展健脾益气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某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5月出院的711份手术病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药物为主,占67.8%,孢呋辛应用频数高。术前2h 用药占63.0%,55.4%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洪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MTA运用于3例侵袭性根颈吸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 MTA 经三明治技术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同时保持患牙牙髓活力的疗效。方法选用2006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门诊诊断为侵袭性根颈吸收患者3例,采用 MTA 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平均随访2年。结果采用 MTA 经三明治技术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可中止进行性根颈吸收的进度,治疗有效。结论以 MTA 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卫星;仲庆军;郑凌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卵巢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彦中;张宏伟;崔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耳石复位法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作者:于吉友;刘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韶关学院在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 vs 71.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SBP、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咖啡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 -ODS (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35: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阿魏酸和咖啡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62~257.4mg/mL(r=0.9996)和29.40~515.7mg/mL (r=0.999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阿魏酸96.6%(RSD=0.8%)和咖啡酸95.6%(RSD=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

    作者:张锦霞;杜晓霞;曹凤秋;李国峰;赵宁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常州市新北区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浆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单肺移植术中心脏局部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作者:李颖芬;陈德坚;陈剑锋;董庆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 Orem 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腹胀及疼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腹胀及腹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明显,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王克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237,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于青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4例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为二甲双胍组,33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胰岛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胰岛素组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单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作者:邢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