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 vs 71.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SBP、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作者:于吉友;刘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4例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为二甲双胍组,33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胰岛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胰岛素组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单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作者:邢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陪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卫玉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采用泮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连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接收的8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治疗期接受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参考组进采用常规的住院干预,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患者再出血复发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玲;周莹;袁源;周长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 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 <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罗新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进比照。对两组术后48h 的腰背、创口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照。疼痛评分应用现时疼痛强度(PPI)6级评分法,即0~5级对应无痛至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实施 Harris 评分标准。后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其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显著少于常规组(P <0.05),其腰背痛及创口痛显著轻于常规组(P <0.05),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其术后便秘、尿潴留、压疮、肺部感染及创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长、遏制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给予了综合性治疗,包括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抗氧化、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这些常规治疗外,并予血必净注射液解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清除毒素治疗。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1例存活,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死亡率为47.6%。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开展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
作者:濮雪华;吴兵兵;朱志云;叶纪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作者:方文清;黄俗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作者:门保忠;赵晓东;苏琴;张宪;党伟;王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治疗的98例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法莫替丁治疗,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胶囊配合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9.5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HP 根除率,减少止血时间,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