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 Hp 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顾院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评价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气3h 后和治疗结束时的 pH、PaO2和 PaCO2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通气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气管插管率和胃胀气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2.3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均为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 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 <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罗新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成人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要点,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成人血小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进步、无效的病例分别为15例、8例、2例,临床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x2=3.059,P <0.05)。结论血小板去除术可缓解乏力、烦热、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推广。
作者:钱文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差异。方法研究纳入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7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3±2.7)d 和平均愈合时间(91.8±8.3)d 均明显低于加空心钉内固定(11.6±2.8)和(105.3±4.7),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7%显著好于普通加空心钉内固定组74.3%(P <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较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可缩短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膝关节恢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采用 MTA 经三明治技术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同时保持患牙牙髓活力的疗效。方法选用2006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门诊诊断为侵袭性根颈吸收患者3例,采用 MTA 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平均随访2年。结果采用 MTA 经三明治技术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可中止进行性根颈吸收的进度,治疗有效。结论以 MTA 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修复侵袭性根颈吸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卫星;仲庆军;郑凌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疗的104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赵大鹏;高波;吕元军;汪龙庆;岳振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给予了综合性治疗,包括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抗氧化、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这些常规治疗外,并予血必净注射液解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清除毒素治疗。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1例存活,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死亡率为47.6%。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开展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
作者:濮雪华;吴兵兵;朱志云;叶纪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 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深部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骨折分型越高、骨折复位情况越差,预后越差(P <0.01)。结论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分型、骨折复位、合并深部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郑吉高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 vs 71.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SBP、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尖锐湿疣以 CO2激光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 CO2激光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洗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清 TNF-α及 IL-2均有变化,观察组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结论以 CO2激光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对尖锐湿疣进行治疗可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力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237,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于青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0例,经医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密切观察,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旋氨氯地平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在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文洁;秦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治疗的98例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法莫替丁治疗,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胶囊配合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9.5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HP 根除率,减少止血时间,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80例来我院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采取基础治疗外加用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时间均比观察组时间短,并且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并且提高治愈率,对于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别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0例),对联合用药组和单纯用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作者:尹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动过缓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宝胶囊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定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4例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为二甲双胍组,33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胰岛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胰岛素组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单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作者:邢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 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B 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8.13%,疾病控制率为78.13%;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1.87%,疾病控制率为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都要高于 B 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要好,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杭兆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采用泮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连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持续性哮喘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67例患者采用福莫特罗治疗为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为观察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和哮喘控制问卷评分评定患者的病症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均显著减少,而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症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翠萍;王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佳截断值为≥6mg/L;TNC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作者:李清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降压药物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08例(其中维族72例,汉族34例,柯族2例;男女比例74∶34)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CPAP治疗组,对照组52例患者,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CPAP治疗组有56例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CPAP治疗。持续治疗16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改变情况及24h血压监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6周治疗后,CPAP组与对照组各项血压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CPAP组各项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CPAP组血压降至正常率为67.86%(38/56),对照组(<140/90mm Hg)为50.00%(26/52)。CPAP组12例(21.44%)单药可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5例(8.92%)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对照组均需要2种或以上降压药控制血压,20例(38.46%)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上述指标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对合并高血压的OSAHS患者,CPAP治疗可以减少服用降压药的品种。
作者:李黎;王怀振;杨晓红;买买提艾力·吐尔逊;刘勋;郑爱芳;任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作者:李颖芬;陈德坚;陈剑锋;董庆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作者:于吉友;刘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陪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卫玉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 Orem 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腹胀及疼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腹胀及腹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明显,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王克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本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获得医疗处理,并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及转院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痊愈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院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就治疗率及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司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接收的8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治疗期接受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参考组进采用常规的住院干预,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患者再出血复发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玲;周莹;袁源;周长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进比照。对两组术后48h 的腰背、创口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照。疼痛评分应用现时疼痛强度(PPI)6级评分法,即0~5级对应无痛至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实施 Harris 评分标准。后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其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显著少于常规组(P <0.05),其腰背痛及创口痛显著轻于常规组(P <0.05),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其术后便秘、尿潴留、压疮、肺部感染及创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长、遏制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 AMI 护理手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验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大部分预后良好,康复率为93.55%,满意率为87.10%;对照组康复率和满意率分别为54.83%和45.16%。两组间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率。
作者:宋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及 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内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了焦虑、抑郁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患者疾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苏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护理预防对策,从而确定更换患儿集尿袋的佳频率,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2例留置导尿的泌尿外科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周,对照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d,追踪监测尿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采用不同频率更换集尿袋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特定时间内尿培养检出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择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频率能够减少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1次较为有效。
作者:赵兴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并分析其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36例患者,观察其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2d,平均(8.13±2.15)d,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的进行抢救和术后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1),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出院后1个月随访,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骨折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护理干预对应用气垫床患者的皮肤减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垫床,A 组患者每间隔4h 开展1次翻身,B 组患者每间隔2h 开展1次翻身,并将同期仅采用普通床垫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A 组与 B 组样本的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平均体压值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各项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样本的腋窝、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垫床具有确切的皮肤减压效果,临床护理阶段可采用4h 开展1次翻身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表面压力,也能够避免由于频繁翻身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作者:施大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我院参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通过对执行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一定能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在使用上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尹可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100位临终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关于与临终关怀护理有关的一些观念,同时与护士中和临终关怀护理相关的伦理观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病情告知途径方面,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家属;在对病情的告知方面,92%的患者都希望能被告知;在死亡观方面,患者都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态度。结论护士内在的伦理道德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和临终关怀的伦理产生冲突,必须采取必要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作者:钟惠;谢霞平;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作者:方文清;黄俗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作者:门保忠;赵晓东;苏琴;张宪;党伟;王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了解五峰县少数民族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9~2013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检样品6668份,平均合格率为86.25%,2009~2013年合格率依次为67.55%,81.10%,87.03%,92.18%,94.3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8,P<0.05);县乡村合格率依次为96.46%,87.93%,80.51%。各类样品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为:室内空气合格率为79.49%;已经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为99.02%;物体表面合格率为76.60%;医务人员的手合格率为76.18%;医疗器材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8.08%;压力蒸汽合格率为97.84%;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合格率为77.56%。结论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有所提升,村级医疗机构合格率较低。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5月出院的711份手术病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药物为主,占67.8%,孢呋辛应用频数高。术前2h 用药占63.0%,55.4%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洪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为评估救助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无锡市,随机采访了80例HIV/AIDS。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发病状况、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50.00%例认为不歧视,56.25%感觉患病前后家人和周围的人对待自己和以前一样,一半以上认为对生活压力和收入状况有下降,90.00%以上愿意接收疾控机构督导管理。结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在减少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影响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周俊燕;飞马;成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骨髓压迫症、病理性骨折和其他骨相关事件(SRE)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双膦酸盐被广泛认为是降低这些患者的SRE风险的标准治疗选择。但是,新兴药物可能将会更好地预防SRE和转移性骨痛。
作者:张磊;潘亚娟;秦玉花;赵宁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哮咳饮加减(中药汤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中医门诊就诊的患儿(约80%为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到中医院就诊),均系咳嗽时间较长或反复咳嗽或反复感冒、扁桃体发炎,并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或未发病时口服玉屏风胶囊等无显著疗效者。入选病例均处于非急性感染期症状较重者,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显效65例,占65%;有效32例,占32%;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宝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94例门诊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第1、2、4周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第4周外周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及 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但不明显。(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只轻微胃肠道反应5例(5.15%),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开展健脾益气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对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8例患者行头颅 CTA 检查,其中6例患者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头颈部 CTA 检查,其中14例患者发育异常,17例患者显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结论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鲁华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徐仁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彦中;张宏伟;崔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择期拟行手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儿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吴靦;周晓筠;饶祖华;曾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凝胶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鲎试剂及细菌内毒素不存在干扰。结论凝胶法可以用来检测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社区常住居民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检测和比较3组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血压正常组尿酸水平为(236.3±61.4)μmol/L,高血压前期组(292.7±73.6)mol/L,高血压组(336.2±113.7)mol/L,3组间比较 P <0.01。血清尿酸水平为228~280μmol/L、281~344μmol/L 和≥345μmol/L 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尿酸为<228μmol/L 组(P <0.05或<0.01)。回顾分析显示尿酸水平≥228μmol/L 是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宏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这是一个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巧合。恰好是90年前,1924年9月13日,湖南长沙望麓园四号老宅里,一名黎姓男孩呱呱坠地,而前一天正是男孩母亲的生日。黎父灵光一闪,遂以《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为其起名“介寿”,意为孩子诞临是为母亲祝寿。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心跳、血压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剂量,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给药5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在给予10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02)。研究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用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2);且两组的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3)。但两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后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肌肉颤动及躁动不安等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佳,安全系数高,且有明显的镇静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义超;郭庆艳;杨文超;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参考 USP、EP,探讨并建立酒石酸长春瑞滨的细菌内毒素标准与检查方法(凝胶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结果经验证,酒石酸长春瑞滨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 L <2.0IU/mg(以长春瑞滨计),通过稀释法可消除干扰,无干扰浓度为0.035mg/mL(以长春瑞滨计)。结论可按此标准采用本法对本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嵇海澄;王倜;王春玲;李孝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 -ODS (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35: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阿魏酸和咖啡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62~257.4mg/mL(r=0.9996)和29.40~515.7mg/mL (r=0.999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阿魏酸96.6%(RSD=0.8%)和咖啡酸95.6%(RSD=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
作者:张锦霞;杜晓霞;曹凤秋;李国峰;赵宁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 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