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渊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 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 <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罗新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心跳、血压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剂量,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给药5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在给予10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02)。研究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用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2);且两组的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3)。但两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后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肌肉颤动及躁动不安等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佳,安全系数高,且有明显的镇静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义超;郭庆艳;杨文超;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别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0例),对联合用药组和单纯用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作者:尹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0例,经医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密切观察,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旋氨氯地平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在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文洁;秦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哮咳饮加减(中药汤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中医门诊就诊的患儿(约80%为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到中医院就诊),均系咳嗽时间较长或反复咳嗽或反复感冒、扁桃体发炎,并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或未发病时口服玉屏风胶囊等无显著疗效者。入选病例均处于非急性感染期症状较重者,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显效65例,占65%;有效32例,占32%;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宝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降压药物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08例(其中维族72例,汉族34例,柯族2例;男女比例74∶34)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CPAP治疗组,对照组52例患者,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CPAP治疗组有56例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CPAP治疗。持续治疗16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改变情况及24h血压监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6周治疗后,CPAP组与对照组各项血压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CPAP组各项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CPAP组血压降至正常率为67.86%(38/56),对照组(<140/90mm Hg)为50.00%(26/52)。CPAP组12例(21.44%)单药可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5例(8.92%)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对照组均需要2种或以上降压药控制血压,20例(38.46%)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上述指标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对合并高血压的OSAHS患者,CPAP治疗可以减少服用降压药的品种。
作者:李黎;王怀振;杨晓红;买买提艾力·吐尔逊;刘勋;郑爱芳;任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作者:方文清;黄俗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动过缓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宝胶囊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定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36例患者,观察其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2d,平均(8.13±2.15)d,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的进行抢救和术后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4例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为二甲双胍组,33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胰岛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胰岛素组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单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作者:邢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100位临终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关于与临终关怀护理有关的一些观念,同时与护士中和临终关怀护理相关的伦理观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病情告知途径方面,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家属;在对病情的告知方面,92%的患者都希望能被告知;在死亡观方面,患者都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态度。结论护士内在的伦理道德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和临终关怀的伦理产生冲突,必须采取必要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作者:钟惠;谢霞平;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