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覃黄正

关键词: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剂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佳截断值为≥6mg/L;TNC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作者:李清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心跳、血压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剂量,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给药5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在给予10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02)。研究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用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2);且两组的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3)。但两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后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肌肉颤动及躁动不安等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佳,安全系数高,且有明显的镇静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义超;郭庆艳;杨文超;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 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B 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8.13%,疾病控制率为78.13%;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1.87%,疾病控制率为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都要高于 B 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要好,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杭兆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集尿袋更换频率与泌尿外科患儿尿路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护理预防对策,从而确定更换患儿集尿袋的佳频率,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2例留置导尿的泌尿外科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周,对照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d,追踪监测尿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采用不同频率更换集尿袋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特定时间内尿培养检出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择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频率能够减少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1次较为有效。

    作者:赵兴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医学模式:一个新光年开启?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凝胶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鲎试剂及细菌内毒素不存在干扰。结论凝胶法可以用来检测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地位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我院近4年ICU痰培养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94例门诊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第1、2、4周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第4周外周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及 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但不明显。(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只轻微胃肠道反应5例(5.15%),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开展健脾益气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我院参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通过对执行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一定能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在使用上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尹可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持续性哮喘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67例患者采用福莫特罗治疗为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为观察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和哮喘控制问卷评分评定患者的病症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均显著减少,而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症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翠萍;王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卵巢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彦中;张宏伟;崔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对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8例患者行头颅 CTA 检查,其中6例患者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头颈部 CTA 检查,其中14例患者发育异常,17例患者显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结论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鲁华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别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0例),对联合用药组和单纯用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作者:尹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 Hp 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顾院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 Orem 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腹胀及疼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腹胀及腹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明显,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王克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