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王丽华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持续性哮喘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67例患者采用福莫特罗治疗为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为观察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和哮喘控制问卷评分评定患者的病症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均显著减少,而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缓解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达标率、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症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翠萍;王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94例门诊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第1、2、4周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第4周外周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及 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但不明显。(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只轻微胃肠道反应5例(5.15%),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开展健脾益气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降压药物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08例(其中维族72例,汉族34例,柯族2例;男女比例74∶34)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CPAP治疗组,对照组52例患者,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CPAP治疗组有56例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CPAP治疗。持续治疗16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改变情况及24h血压监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6周治疗后,CPAP组与对照组各项血压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CPAP组各项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CPAP组血压降至正常率为67.86%(38/56),对照组(<140/90mm Hg)为50.00%(26/52)。CPAP组12例(21.44%)单药可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5例(8.92%)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对照组均需要2种或以上降压药控制血压,20例(38.46%)需3种药物控制血压。上述指标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对合并高血压的OSAHS患者,CPAP治疗可以减少服用降压药的品种。
作者:李黎;王怀振;杨晓红;买买提艾力·吐尔逊;刘勋;郑爱芳;任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及 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内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了焦虑、抑郁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患者疾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苏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并分析其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评价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气3h 后和治疗结束时的 pH、PaO2和 PaCO2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通气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气管插管率和胃胀气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2.3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均为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作者:门保忠;赵晓东;苏琴;张宪;党伟;王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80例来我院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采取基础治疗外加用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时间均比观察组时间短,并且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并且提高治愈率,对于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作者:李颖芬;陈德坚;陈剑锋;董庆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 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 AMI 护理手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验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大部分预后良好,康复率为93.55%,满意率为87.10%;对照组康复率和满意率分别为54.83%和45.16%。两组间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率。
作者:宋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尖锐湿疣以 CO2激光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 CO2激光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洗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清 TNF-α及 IL-2均有变化,观察组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结论以 CO2激光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对尖锐湿疣进行治疗可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力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 vs 71.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SBP、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 Hp 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顾院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彦中;张宏伟;崔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