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库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作者:于吉友;刘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作者:门保忠;赵晓东;苏琴;张宪;党伟;王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作者:方文清;黄俗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 -ODS (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35: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阿魏酸和咖啡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62~257.4mg/mL(r=0.9996)和29.40~515.7mg/mL (r=0.999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阿魏酸96.6%(RSD=0.8%)和咖啡酸95.6%(RSD=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
作者:张锦霞;杜晓霞;曹凤秋;李国峰;赵宁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36例患者,观察其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2d,平均(8.13±2.15)d,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的进行抢救和术后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我院参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通过对执行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一定能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在使用上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尹可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陪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卫玉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 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80例来我院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采取基础治疗外加用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时间均比观察组时间短,并且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并且提高治愈率,对于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采用泮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连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这是一个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巧合。恰好是90年前,1924年9月13日,湖南长沙望麓园四号老宅里,一名黎姓男孩呱呱坠地,而前一天正是男孩母亲的生日。黎父灵光一闪,遂以《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为其起名“介寿”,意为孩子诞临是为母亲祝寿。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及 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内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了焦虑、抑郁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患者疾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苏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别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0例),对联合用药组和单纯用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作者:尹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并分析其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旭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