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玉萍
目的: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100位临终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关于与临终关怀护理有关的一些观念,同时与护士中和临终关怀护理相关的伦理观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病情告知途径方面,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家属;在对病情的告知方面,92%的患者都希望能被告知;在死亡观方面,患者都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态度。结论护士内在的伦理道德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和临终关怀的伦理产生冲突,必须采取必要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作者:钟惠;谢霞平;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 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B 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8.13%,疾病控制率为78.13%;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1.87%,疾病控制率为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都要高于 B 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要好,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杭兆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为评估救助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无锡市,随机采访了80例HIV/AIDS。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发病状况、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50.00%例认为不歧视,56.25%感觉患病前后家人和周围的人对待自己和以前一样,一半以上认为对生活压力和收入状况有下降,90.00%以上愿意接收疾控机构督导管理。结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在减少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影响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周俊燕;飞马;成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动过缓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宝胶囊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茶碱缓释片联合参宝胶囊治疗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定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5月出院的711份手术病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药物为主,占67.8%,孢呋辛应用频数高。术前2h 用药占63.0%,55.4%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洪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0例,经医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密切观察,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旋氨氯地平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在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文洁;秦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佳截断值为≥6mg/L;TNC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作者:李清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了解五峰县少数民族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9~2013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检样品6668份,平均合格率为86.25%,2009~2013年合格率依次为67.55%,81.10%,87.03%,92.18%,94.3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8,P<0.05);县乡村合格率依次为96.46%,87.93%,80.51%。各类样品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为:室内空气合格率为79.49%;已经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为99.02%;物体表面合格率为76.60%;医务人员的手合格率为76.18%;医疗器材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8.08%;压力蒸汽合格率为97.84%;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合格率为77.56%。结论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有所提升,村级医疗机构合格率较低。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群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护理干预对应用气垫床患者的皮肤减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垫床,A 组患者每间隔4h 开展1次翻身,B 组患者每间隔2h 开展1次翻身,并将同期仅采用普通床垫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A 组与 B 组样本的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平均体压值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各项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样本的腋窝、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垫床具有确切的皮肤减压效果,临床护理阶段可采用4h 开展1次翻身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表面压力,也能够避免由于频繁翻身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作者:施大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徐仁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参考 USP、EP,探讨并建立酒石酸长春瑞滨的细菌内毒素标准与检查方法(凝胶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结果经验证,酒石酸长春瑞滨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 L <2.0IU/mg(以长春瑞滨计),通过稀释法可消除干扰,无干扰浓度为0.035mg/mL(以长春瑞滨计)。结论可按此标准采用本法对本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嵇海澄;王倜;王春玲;李孝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疗的104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赵大鹏;高波;吕元军;汪龙庆;岳振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采用泮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连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