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手术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赵大鹏;高波;吕元军;汪龙庆;岳振宇

关键词:腹腔镜下手术, 早期, 结直肠癌,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疗的104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本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获得医疗处理,并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及转院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痊愈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院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就治疗率及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司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浆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及 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内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了焦虑、抑郁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患者疾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苏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 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深部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骨折分型越高、骨折复位情况越差,预后越差(P <0.01)。结论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分型、骨折复位、合并深部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郑吉高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心跳、血压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剂量,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给药5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在给予10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02)。研究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用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2);且两组的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3)。但两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后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肌肉颤动及躁动不安等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佳,安全系数高,且有明显的镇静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义超;郭庆艳;杨文超;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我院近4年ICU痰培养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哮咳饮加减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哮咳饮加减(中药汤剂)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中医门诊就诊的患儿(约80%为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到中医院就诊),均系咳嗽时间较长或反复咳嗽或反复感冒、扁桃体发炎,并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或未发病时口服玉屏风胶囊等无显著疗效者。入选病例均处于非急性感染期症状较重者,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显效65例,占65%;有效32例,占32%;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应用哮咳饮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宝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护理干预对应用气垫床患者的皮肤减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护理干预对应用气垫床患者的皮肤减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垫床,A 组患者每间隔4h 开展1次翻身,B 组患者每间隔2h 开展1次翻身,并将同期仅采用普通床垫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A 组与 B 组样本的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平均体压值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各项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样本的腋窝、左肩胛部、右肩胛部及骶骨尾部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垫床具有确切的皮肤减压效果,临床护理阶段可采用4h 开展1次翻身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表面压力,也能够避免由于频繁翻身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作者:施大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36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36例患者,观察其抢救与术后护理疗效。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2d,平均(8.13±2.15)d,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的进行抢救和术后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凝胶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鲎试剂及细菌内毒素不存在干扰。结论凝胶法可以用来检测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94例门诊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第1、2、4周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第4周外周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及 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但不明显。(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只轻微胃肠道反应5例(5.15%),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开展健脾益气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韶关学院在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接收的8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治疗期接受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参考组进采用常规的住院干预,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患者再出血复发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玲;周莹;袁源;周长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黎亮;黎慧;陈愉快;陈美莲;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 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 <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罗新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择期拟行手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儿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吴靦;周晓筠;饶祖华;曾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及对策

    目的: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100位临终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关于与临终关怀护理有关的一些观念,同时与护士中和临终关怀护理相关的伦理观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病情告知途径方面,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家属;在对病情的告知方面,92%的患者都希望能被告知;在死亡观方面,患者都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态度。结论护士内在的伦理道德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和临终关怀的伦理产生冲突,必须采取必要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作者:钟惠;谢霞平;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徐仁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