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

吴靦;周晓筠;饶祖华;曾伟

关键词:超声引导, 深静脉穿刺置管, 围术期小儿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择期拟行手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儿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及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并分析其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 Orem 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腹胀及疼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腹胀及腹痛评分、SAS 及 SDS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明显,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王克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凝胶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鲎试剂及细菌内毒素不存在干扰。结论凝胶法可以用来检测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常州市新北区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梅毒流行现状,评价梅毒控制策略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北区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全区共报告梅毒患者774例,2009年发病率高(43.21/10万),其中Ⅰ期272例,Ⅱ期212例,Ⅲ期8例,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279例。男女比例为1∶1.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比例高,占26.49%。结论该区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大工人和农民的防控力度。

    作者:樊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浆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 BNP 检测在慢性心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并根据BNP 水平分为>400pg/mL 组和≤400pg/mL 组,比较两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BNP 水平显著升高,LVEF 水平显著下降,LVEDD 显著增加(P <0.01)。BNP 与心功能分级和 LVEDD 呈正相关(r=0.921,0.917,P <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960,P <0.01)。BNP水平>400pg/mL 的患者房颤、陈旧性心梗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P <0.05或<0.01)。结论血浆 BNP水平检测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对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医学模式:一个新光年开启?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80例来我院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采取基础治疗外加用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时间均比观察组时间短,并且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并且提高治愈率,对于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北京地区蝎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作者:门保忠;赵晓东;苏琴;张宪;党伟;王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采用泮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连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 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B 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8.13%,疾病控制率为78.13%;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1.87%,疾病控制率为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都要高于 B 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要好,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杭兆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某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5月出院的711份手术病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药物为主,占67.8%,孢呋辛应用频数高。术前2h 用药占63.0%,55.4%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洪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与卡托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别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0例),对联合用药组和单纯用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 <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作者:尹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 Hp 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顾院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我院近4年ICU痰培养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冼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黎介寿:无法取代的赤诚大医

    这是一个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巧合。恰好是90年前,1924年9月13日,湖南长沙望麓园四号老宅里,一名黎姓男孩呱呱坠地,而前一天正是男孩母亲的生日。黎父灵光一闪,遂以《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为其起名“介寿”,意为孩子诞临是为母亲祝寿。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给予了综合性治疗,包括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抗氧化、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这些常规治疗外,并予血必净注射液解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清除毒素治疗。结果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1例存活,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死亡率为47.6%。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开展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

    作者:濮雪华;吴兵兵;朱志云;叶纪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4例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为二甲双胍组,33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胰岛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胰岛素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发病率,体重增加,<37周分娩比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胰岛素组围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黄单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作者:邢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心跳、血压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的剂量,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给药5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在给予10min 后,研究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02)。研究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用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2);且两组的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3)。但两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后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肌肉颤动及躁动不安等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佳,安全系数高,且有明显的镇静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义超;郭庆艳;杨文超;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围术期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择期拟行手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给予择期手术患儿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吴靦;周晓筠;饶祖华;曾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