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骨相关事件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张磊;潘亚娟;秦玉花;赵宁民

关键词:前列腺癌, SRE, 双膦酸盐, 地诺单抗, 镭223氯化物
摘要: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骨髓压迫症、病理性骨折和其他骨相关事件(SRE)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双膦酸盐被广泛认为是降低这些患者的SRE风险的标准治疗选择。但是,新兴药物可能将会更好地预防SRE和转移性骨痛。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 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卵巢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 MRI 诊断,对照组给予 B 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 MRI 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彦中;张宏伟;崔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黄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徐仁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肿瘤转化研究是发达国家医学研究领域资助的重点,以转化中心为依托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肿瘤基因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肿瘤微环境、抑癌机制、肿瘤分子标记物等,涉及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结肠癌等。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已纳入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和“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的肿瘤转化研究,相关研究产出不断增多。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归纳演绎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对国际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与项目、研究重点与研究产出以及我国肿瘤转化研究的国家科技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和研究产出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从回顾性统计分析角度总结分析国内外肿瘤转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为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以及提高肿瘤防控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作者:田玲;汪楠;陈丹霞;安嘉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及 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内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了焦虑、抑郁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患者疾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苏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接收的8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治疗期接受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参考组进采用常规的住院干预,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患者再出血复发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玲;周莹;袁源;周长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地位

    利尿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目前临床上关于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的制剂类型选择、剂量控制、给药方法等合理用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利尿剂在抗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剂型选择、剂量控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利尿药在抗心衰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姚舜杰;朱宗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福建地区药膳的发展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作者:方文清;黄俗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医学模式:一个新光年开启?

    写在前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曾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是医学唯一和至高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总是日新月异,与医学不断更新的现实规律相符。素有人文传统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整合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等展开讨论,本刊据此推出医学模式大碰撞专题,以飨读者。

    作者:苏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及对策

    目的: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100位临终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关于与临终关怀护理有关的一些观念,同时与护士中和临终关怀护理相关的伦理观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病情告知途径方面,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家属;在对病情的告知方面,92%的患者都希望能被告知;在死亡观方面,患者都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态度。结论护士内在的伦理道德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和临终关怀的伦理产生冲突,必须采取必要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作者:钟惠;谢霞平;陈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韶关学院在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目的:为韶关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韶关学院2007~2010级的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在与丁虹的研究中,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均低于50%。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上好健康教育课。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呈强阳性的防治方法。高等院校与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医院结合,共同管理好出现的结核病大学生的治疗。

    作者:郭子玉;肖建强;张琼;袁桂秀;刘敏;张朝阳;付艳红;易艳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佳截断值为≥6mg/L;TNC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作者:李清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无锡市HIV/AIDS心理状况和社会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为评估救助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无锡市,随机采访了80例HIV/AIDS。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发病状况、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50.00%例认为不歧视,56.25%感觉患病前后家人和周围的人对待自己和以前一样,一半以上认为对生活压力和收入状况有下降,90.00%以上愿意接收疾控机构督导管理。结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在减少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影响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周俊燕;飞马;成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0例,经医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密切观察,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旋氨氯地平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在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文洁;秦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 vs 71.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SBP、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进比照。对两组术后48h 的腰背、创口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照。疼痛评分应用现时疼痛强度(PPI)6级评分法,即0~5级对应无痛至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实施 Harris 评分标准。后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其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显著少于常规组(P <0.05),其腰背痛及创口痛显著轻于常规组(P <0.05),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其术后便秘、尿潴留、压疮、肺部感染及创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长、遏制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我院参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通过对执行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一定能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在使用上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尹可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