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宁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杨洪元;周小斌;王裕盛

关键词:痔宁栓,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痔宁栓制备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和单味水提相结合的提取方法制备痔宁栓,应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痔宁栓中主要成分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对其没食子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五倍子和黄柏,没食子酸在0.051~0.256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1.87%。结论该栓剂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侯云德:基因治疗是医学研究新的着力点

    人类会患有某些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基因问题。20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乐观地宣布,通过对基因的人工操纵,治愈基因功能性疾病是可以实现的。如今23年一晃而过,基因疗法真如科学家们所预言的那样吗?

    作者:费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与2型糖尿病联系紧密的莫过于心脏及血管系统,而心脏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给心血管疾病带来了曙光,经诸多生物科学家研究显示,此种方式可加强左心室的收缩期强度,减轻心室肌重构,减慢心衰的生物学进展,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本研究就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及对新进展的展望。

    作者:雷川云;柯亭羽;徐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氮平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有焦虑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有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抑郁症伴有焦虑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米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抗抑郁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焦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与舍曲林疗效相当,但是其抗焦虑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戎伟;李江波;万承龙;朱翠珍;夏晓慧;桂瑰;何思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神经科静脉炎患者评估及预防性护理

    目的:对神经科易发的静脉炎进行风险评估,据此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的病痛。方法将选取的2012年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从刚住院就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输液方案,同时实施可预防性的护理,统计和分析出观察组中的静脉炎发生率。将选取的2011年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参照病例和医生的记录统计分析出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未发生静脉炎、Ⅰ度静脉炎、Ⅱ度静脉炎、Ⅲ度静脉炎的比例分别为94.67%、4.00%、1.33%、0%,而对照组中未发生静脉炎、Ⅰ度静脉炎、Ⅱ度静脉炎、Ⅲ度静脉炎的比例分别为80.00%、10.00%、8.00%、2.00%,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所患疾病、所用药物、输液天数,室内温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结论经上述5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分析,确有发生静脉炎的采取积极措施,早护理,尽早和患者做好沟通,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性的做出预防性护理,通过上述措施,神经科住院期间患者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建芳;黎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4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4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护理管理中采用4C 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观察比较应用前后,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变化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应用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前后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应用前为85.42%,应用后上升至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应用前为87.3%,应用后为9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国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精囊腺等疾病致男性不育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男性不育症的126例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前列腺、睾丸、附睾、精索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12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出生殖系统多种病症及合并症,主要包括前列腺炎31例,前列腺发育不良3例,前列腺囊肿7例;精囊炎17例,精囊萎缩并钙化2例,精囊腺发育不良2例、精囊囊性畸形结构1例;射精管囊肿5例;慢性睾丸炎19例,睾丸微小结石症14例;慢性附睾炎22例,附睾囊肿36例;精索静脉曲张48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男性不育症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秦虹;薄立伟;王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体在HER-2基因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体在HER-2基因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18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石蜡切片中HER-2基因扩增与17号染色体多体情况,并分析17号染色体多体与HER-2基因扩增及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86例样本中,17号染色体多体比例为43.0%(80/186),其中HER-2基因扩增组66.3%(53/80),HER-2基因未扩增组25.5%(27/10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x2=30.929,P=0.000);17号染色体多体与肿瘤大小及肿瘤分级显示相关(r=-0.188,P=0.001;r=0.159,P=0.03),而与年龄、Ki67、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及ER/PR状态无关。结论17号染色体多体与HER-2基因扩增者相关;并且可能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阮思蓓;唐红;张元;罗霞;唐明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放射科信息化建设

    探讨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应用效果及它们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系统整合应用的效果。放射科实现信息化后,能提高医学影像综合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科室及医院的经济效益。放射科信息化建设将在影像科室、临床科室、医学教育、远程会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覃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雌二醇对内毒素诱导的骨髓巨噬细胞白介素-10的表达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白介素-10(IL-10)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更好地防治相关炎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体外培养骨髓巨噬细胞。收集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雌激素受体。将细胞与内毒素孵育的同时,分别加入雌二醇,他莫昔芬及雌二醇,24h后收集培养液,用ELISA法检测IL-10的含量,并提取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内毒素诱导细胞表达IL-10,雌二醇本身对IL-10的表达无影响,却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IL-10表达,而此抑制作用被他莫昔芬拮抗。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内毒素激活细胞NF-κB通路,雌二醇抑制内毒素诱导的NF-κB活化,而此抑制作用可被他莫昔芬拮抗。结论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IL-10的表达,此抑制作用与雌激素抑制内毒素对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立民;王祖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相关科室3年来,共1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甲状腺的长宽厚等进行常规测量,对腺体内肿块的大小和数目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其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和钙化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块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测量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等指标,后将数据和图像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结果在二维超声检查中,周边无回声治疗组10例,占治疗组总例数的62.5%,对照组7例,占对照组总例数的43.8%;内部低回声治疗组6例,占治疗组总例数的37.5%,对照组3例,占对照组总例数的18.8%。对照组无淋巴转移患者,治疗组有9例淋巴转移患者,占治疗组总例数的56.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继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方法绝经后妇女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和卵巢体积治疗半年时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绝经后妇女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并延缓子宫卵巢的萎缩进程。

    作者:邹虹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妊娠糖尿病妇女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情况研究

    目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是一种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估的无创操作。本研究目的是研究妊娠糖尿病妇女的CIMT。方法30例妊娠糖尿病妇女作为实验组,4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空腹8h后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测定CIMT。结果实验组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6),两组胆固醇、HDL、LDL和胰岛素水平无差别;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27,P=0.019);妊娠糖尿病患者CIMT高于正常对照[(0.582±0.066)mm vs(0.543±0.049)mm,P=0.006)]。CIMT与孕妇年龄(r=0.317,P=0.008)、BMI(r=0.437, P=0.007)、同型半胱氨酸(r=0.341,P=0.008)、空腹血糖(r=0.258,P=0.041)和OGTT试验时1h血糖水平(r=0.452, P=0.001)正相关。CIMT与妊娠糖尿病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368,P=0.001)。结论与正常妇女相比,妊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作者:李丹丹;庞妩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基因治疗时代:渐行渐近?

    盛夏八月,首届基因治疗药物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基因治疗研究专家悉数到会,对全球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基因治疗药物发展策略、体外转基因细胞治疗关键技术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作者:费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孕妇产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产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ASAⅠ~Ⅱ级住院分娩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A 组)和剖宫产组(B组)。两组产前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定精神和睡眠状况;记录有无妊娠期合并症。A组为自然分娩, B组行椎管内麻醉及剖宫产术,并术后均予舒芬太尼统一配方静脉镇痛,两组于产后1d、3d行认知状况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ic scale,VAS)调查,比较两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产后1d均有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B组发生率高于A组(B组20%;A组9.4%);B组产后3d 有1例(2.2%)发生认知功能障碍,A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孕妇产前大部分存在精神紧张(A组59.38%;B组55.56%),睡眠欠佳(A组75.00%;B组62.2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年龄、孕产次、民族、文化程度、妊娠合并症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前、产后1d、3d的MMSE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产时观察指标的比较:B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A组(273.59±86.55)mL、B组(371.11±173.69)mL];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B组明显大于A组,B组12例(26.67%), A组0例(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无关,可能与孕妇精神和妊娠后期睡眠状况、妊娠合并症、麻醉、手术、术中出血量增加和低血压、术后镇痛等因素有关。

    作者:阳永宪;朱昭琼;刘兴奎;张帆;刘书明;张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有效术式。方法13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被分为两组:73例接受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患者被定义为观察组,62例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患者被定义为对照组。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31.5±4.2)min vs(95.7±17.9)min]、术中出血量[(27.4±5.7)mL vs(75.2±10.6)mL]、术后VAS疼痛评分[(2.1±0.3)分 vs(4.7±0.7)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0.3)d vs(2.7±0.5)d]、住院总时间[(2.5±0.4)d vs(6.7±1.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vs 8.06%,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痛感强、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癥止痛巴布剂中马钱子碱、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探讨化癥止痛巴布剂中主要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HPLC)。方法采用HPLC法,Xterra RP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氯仿:甲醇:0.1%氨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马钱子碱的线性范围为0.95~11.4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1.36%),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2.623~31.28μg/m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3.15%)。结论 HPLC法测定化癥止痛巴布剂中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以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江国荣;罗德祥;戴晖;蔡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人胎盘来源Ⅳ型胶原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目的: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Ⅳ型胶原蛋白,为制备其抗体提供抗原。方法选择人胎盘为提取原料,用胃蛋白酶消化、氯化钠盐析、凝胶化、超速离心、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Ⅳ型胶原蛋白。采用SDS-PAGE对提取的Ⅳ型胶原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胃蛋白酶消化法,使获得胶原蛋白的胶原链部分断裂,凝胶化方法可预先分离出组织中的Ⅰ、Ⅱ、Ⅲ型胶原蛋白,保留了Ⅳ、Ⅴ胶原蛋白,DEAE-Sephrose 层析图表明,层析柱吸附的蛋白经洗脱得一主峰,经SDS-PAGE证实提取的Ⅳ型胶原蛋白的分子量80Kd和40Kd两条带。结论从人胎盘中提取的Ⅳ型胶原蛋白纯度高,符合Ⅳ型胶原的特征。提取材料广泛、实验条件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吴鹏;高诗博;徐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结核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结核病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探讨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患者147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的9个因子进行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环境、情绪及独立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定,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分析。结果结核病患者得分较高的前三项因子分别是恐惧、焦虑和抑郁;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孙凤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及镇痛药物使用量、苏醒期疼痛的影响,以及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浸润组,n=20)或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切口浸润后5min切皮。两组术中均为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至术毕。记录诱导前(T0)、局部浸润前(T1)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切皮(T2)及分离乳房后间隙(T3)过程中的MAP、HR峰值;记录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拔管后5min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以及术毕24h VAS评分和第1个24h内PCIA中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按键次数。结果切皮与分离乳房后间隙时浸润组的MAP、HR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浸润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5min疼痛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第1个24h PCA中芬太尼用量及按键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加0.5%利多卡因混合液切皮前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提高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缓解苏醒期时的疼痛,并可减少患者术后24h内PCIA中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张静;沈智文;李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自拟理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理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征(CAG)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疏肝和胃汤剂,对照组40例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多潘立酮以及维酶素片,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临床症状各组以及胃镜表现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理肝和胃汤治疗CAG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肖万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