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刘晓艳

关键词:DNA倍体分析, 常规细胞学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患者249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技术,其中38例可疑阳性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活检,比较两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16.7%,特异度为70.6%,DNA倍体技术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8.2%,DNA倍体技术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不仅能用于诊断CIN病变,相对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寒论》方在儿科肺系疾病中应用概况

    《伤寒论》方指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的提到的方剂。儿科病证虽以时方治疗较多,但在临床报道中,《伤寒论》之经典方剂在儿科病证的应用亦不少。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归纳近年来《伤寒论》方在儿科肺系疾病的临床运用情况,总结其临床运用规律,使《伤寒论》方更灵活、更广泛的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黄福珍;刘英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导尿管所致躁动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导尿管所致躁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重点观察导尿管原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时间及躁动程度,并统计治疗期间导尿管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躁动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尿管滑脱、尿道损伤及尿潴留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尿管因素是导致脑外伤术后躁动主要原因之一,保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尿潴留的发生是减少躁动的有效方法。

    作者:郝贺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0例,分析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且及时进行治疗。结果1000例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中,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患者13例,发生率为1.3%,发生原因有很多,有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经过治疗,9例痊愈,3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椎管内麻醉很少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但是偶尔会发生,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且进行治疗。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预后营养指数平均值为(4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8%),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乃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9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儿行负压置换治疗为对照组,49例患儿行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儿的各种感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负压置换相比,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丽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Sanders分型,对45例62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前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跟骨CT平扫并三维重建,予克氏针撬拨复位,局部植骨,异形钛板做有效固定治疗。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本组62足中,优20足,良38足,可4足,优良率93.5%。结论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重建跟骨形态,行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和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劲松;沈宏达;汪银魁;艾买江;付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8例兴奋期患者,36例处于共济失调期,8例患者处于昏迷期,全部行纳洛酮药物治疗。结果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期患者行药物治疗后一般在3h内清醒,大部分陷入昏迷的患者行药物重复治疗后12h内苏醒;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患者使用纳洛酮药物的剂量约为0.4~1.2mg,昏迷患者纳洛酮药物剂量为1.2~2.0mg,且需要重复给药。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药物治疗能够加快患者清醒,效果明显,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作用突出。

    作者:祁爱保;杜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28例,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对不同的样本进行多项目生化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项生化检测结果会因采血部位不同有较大的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及正常标本K+、Cr、DB、AST、ALT、CK、LDH均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分离不同时间对Cr、CLU、ALT、AST指标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正确的采样方式可避免异常结果的产生,提升检验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代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药剂学实训在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模式初探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的质量有积极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几年刚刚起步,如何依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如何依托实训教学来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中药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问题。本文拟探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实训教学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作者:解玉波;史春山;姚铭;王莉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商榷

    目的:结合监督检验工作,分析评价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维U颠茄铝胶囊的检验结果,从质量标准入手,结合检验结果,分析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结果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存在不能客观评价其内在质量的问题。结论应修订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

    作者:白文莉;郭菊玲;吴丽萍;张树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心内科收治的3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钙通道拮抗剂、他汀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片,连续治疗2周,对患者进行运动耐量测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运动耐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耐量观察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耐量,效果满意。

    作者:郑晓华;吴璐皙;朱景威;林子川;马河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心内科患者护理质量。方法对在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对照组中,临床上安全问题发生率为20%,而实验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为7.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并做好患者的药物护理,采用适合于心内科患者的健康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安全护理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马智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高表达是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与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关系密切。目前,学者们观点比较一致的是, IDO可通过3种机制参与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脂多糖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调节IDO的表达,1-甲基色氨酸作为IDO的抑制剂在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IDO如何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具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今后制定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硕;李保松;崔运福;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T波方向不同分为T波直立组(A组)和T波倒置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脑钠肽、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结果及心功能变化。结果A组以老年人居多;脑钠肽、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冠脉造影提示多伴有多支血管病变,且患者LAD比较长,多呈LAD包绕型,阻塞部位多为LAD近段;患者心功能更差。结论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孙莉;王燕华;荀平;付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1例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上肢动脉变异类型,目前偶有个案报道,本研究就1例男性大体标本解剖时发现双上肢肱动脉变异进行报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在本例中,肱动脉于腋动脉第1段即发出肱动脉浅、深两干,二者沿着臂部及前臂部向下走行,终分别延续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二者分别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以及肱深动脉、肩胛下动脉、胸外侧动脉、尺侧下副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在临床实践中,已发现由于肱动脉的变异而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事例,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变异的存在以避免治疗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作者:郭少炜;徐剑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慢性肺心病66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心功能改善、GQOLI-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崔秀美;赵维秀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07牙齿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根管扩大后直接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后1周和半年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达95.3%,与常规二次法根管治疗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成功率高,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是临床可大力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宏玉权;何天鹏;高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改变的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9月临床明确诊治的15例AS患者SIJ的MRI表现,重点分析其骨软骨、关节间隙、骨髓、韧带附着处等的影像学征象,采用DR/CT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RI对SIJ“三线解剖”显示有优势,对软骨的早期侵蚀和骨髓炎性水肿的变化极敏感,早期诊断较CT敏感一至二个级别,并易于早期发现毗邻关节、骨质、附着处病变。结论MRI对AS的SIJ影像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周应平;李曼;罗光银;李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白头翁对体外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E.coli biofilm,EBF),形成体外模型,并开展白头翁对E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中分别复制体外EBF模型,将白头翁作用于EBF体外模型,分别采用银染法和MTT法考察白头翁对EBF的影响。结果Φ30培养皿中,表面观察到黑色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0.079,空白组的OD值为1.548;白头翁醇提组抑制率为25.79%,白头翁水提组抑制率为53.11%;750μg/mL的白头翁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有佳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5.17%;药物作用12h后开始白头翁组的E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24h效果好。结论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白头翁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的细菌生物膜,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姚禹;包永睿;孟宪生;王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作者:严艳;黄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