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松;沈宏达;汪银魁;艾买江;付建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无排卵性不孕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克罗米芬治疗。两组都以3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治疗疗程。结果卵巢优势卵泡直径比较中,观察组C12、C14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卵率为84.8%,妊娠率为51.7%,对照组为75.0%,31.0%,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8~13mm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妇科再造胶囊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效果与单独应用克罗米芬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凤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者饱感时的进餐量和大耐受程度进餐量均显著低于采用假胃电刺激后(P<0.01)。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和假胃电刺激后患者胃半排空时间、1h固体餐存留率、2 h固体餐存留率以及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抵抗素、肽YY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激素释放的变化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能够减少肥胖患者对液体的进餐量,但是对相关激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作者:金鹏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Sanders分型,对45例62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前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跟骨CT平扫并三维重建,予克氏针撬拨复位,局部植骨,异形钛板做有效固定治疗。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本组62足中,优20足,良38足,可4足,优良率93.5%。结论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重建跟骨形态,行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和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劲松;沈宏达;汪银魁;艾买江;付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患者249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技术,其中38例可疑阳性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活检,比较两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16.7%,特异度为70.6%,DNA倍体技术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8.2%,DNA倍体技术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不仅能用于诊断CIN病变,相对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E.coli biofilm,EBF),形成体外模型,并开展白头翁对E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中分别复制体外EBF模型,将白头翁作用于EBF体外模型,分别采用银染法和MTT法考察白头翁对EBF的影响。结果Φ30培养皿中,表面观察到黑色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0.079,空白组的OD值为1.548;白头翁醇提组抑制率为25.79%,白头翁水提组抑制率为53.11%;750μg/mL的白头翁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有佳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5.17%;药物作用12h后开始白头翁组的E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24h效果好。结论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白头翁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的细菌生物膜,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姚禹;包永睿;孟宪生;王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9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儿行负压置换治疗为对照组,49例患儿行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儿的各种感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负压置换相比,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丽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析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500例来我院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患者治愈340例,显效100例,有效4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6%。其中术后鼻塞治愈率为79.88%,脓涕缓解率为80.19%,头痛治愈率为92.1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它减轻患者的创伤与痛苦,且具有显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为彻底的的好方法。
作者:林曾萍;郭照萌;邱书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方法体外观察柴黄双解颗粒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和腺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柴黄双解颗粒体外对所试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及所试常见致病菌均显示抑制作用。结论柴黄双解颗粒体外有抗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抗菌的作用。
作者:于远洋;陈艳菊;贾天柱;苗丽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HSP患儿39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9例,选取2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5岁80mg qd、5~8岁120mg qd、>8岁160mg qd)治疗7~10d,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bid)治疗7~10d。留取治疗前后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结果(1)HSP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17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P<0.05);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5)。(3)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抑制HSP患儿Th2、Th17细胞活化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糖皮质激素明显。
作者:刘娟娟;肖静;张秋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病毒唑治疗患儿48例为对照组,消旋卡多曲治疗患儿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止吐时间(2.1±0.7)d、止泻时间(2.5±0.9)d、退热时间(1.8±0.6)d、住院时间(4.6±1.3)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6±1.0)d、(3.2±1.1)d、(2.3±0.8)d、(6.7±1.5)d,观察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郑健荣;刘一鸣;谭本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胡大夫,我是从外地来的。他们说下午您不出门诊,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是后勤处的,有个同事的父亲偏瘫需要康复,可否请您帮他做做康复治疗?”
作者:费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近代中医流派与名医》课件尚属新的尝试。对于课件的设计原则,准备工作和步骤,确定课件类型,教学素材的收集及加工,课件结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作者:宋雨婷;刘立杰;赵海南;杜赟;吕明明;范逸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制备杆菌肽脂质体,并采用HPLC法测定杆菌肽脂质体中杆菌肽含量和包封率。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将杆菌肽制备成杆菌肽脂质体;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pH 6.0的磷酸盐缓冲液-甲醇(60∶40);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采用低温离心法分离杆菌肽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所制备的杆菌肽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7.94%(RSD 1.12%, n=5);在本色谱条件下,杆菌肽在0.061~1.8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8%~101.38%。结论本HPLC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杆菌肽脂质体中杆菌肽含量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焦洋;尹寿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07牙齿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根管扩大后直接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后1周和半年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达95.3%,与常规二次法根管治疗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成功率高,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是临床可大力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宏玉权;何天鹏;高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其中有35例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试验组),另35例给予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Hb、MCV、MCHC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晓霞;肖绪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观察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上增加运用匹多莫德进行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设为实验组,总共129例。将运用采取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方法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99例。观察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感染次数、初愈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对比、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等情况对比。结果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治疗情况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9.22%,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7.88%(x2=13.411,P<0.01)。初愈后再次平均感染次数明显降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显著缩短。而且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的满意情况显著提升(x2=35.031,P<0.01)。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5月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32例,应用辛岑颗粒为对照组患者祛风通窍、益气固表,应用健脾通窍丸为实验组患者祛风通窍、补肺健脾。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1.25%;从远期疗效看,实验组患者鼻炎复发率为28.00%,对照组为56.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远期及近期效果更佳,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能获得较佳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王振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作者:严艳;黄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患者心肌酶谱影响,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市区2009年5月~2012年10月腹腔患者361例。CO2气腹前、气腹15、40min、术后48h分别监测患者静脉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B型脑钠肽(BNP)、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预防对策。结果建立CO2气腹前(T0),LDH(88.90±33.40)U/L、CK (34.50±16.10)U/L、CK-MB(0.06±0.01)ng/mL、TnT(18.40±3.40)pg/mL和BNP(128.60±45.60)U/L都在正常范围;CO2气腹15min(T1),LDH、CK、CK-MB、TnI及BNP较气腹前无明显变化(P>0.05);CO2气腹40min(T2), LDH(123.00±33.60)U/L、CK(120.00±17.80)U/L、CK-MB(172.00±38.80)U/L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T3)较气腹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建立CO2气腹时可导致心肌酶升高,心肌代谢出现暂时异常,但腹腔镜术后2d内可恢复正常。腹腔镜手术对心肌酶谱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阿莉;周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