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影响

刘娟娟;肖静;张秋业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过敏性紫癜, γ-干扰素, 白介素-4, 白介素-17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HSP患儿39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9例,选取2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5岁80mg qd、5~8岁120mg qd、>8岁160mg qd)治疗7~10d,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bid)治疗7~10d。留取治疗前后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结果(1)HSP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17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P<0.05);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5)。(3)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抑制HSP患儿Th2、Th17细胞活化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糖皮质激素明显。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隐患因素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我市医疗机构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隐患因素的现状。方法对26所医疗机构门诊口腔科引发医院感染的隐患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隐患因素存在:设备的配置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淡漠、专业知识缺乏、医用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当。结论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口腔科院感管理工作,加大督查及制度落实力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陈艾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商榷

    目的:结合监督检验工作,分析评价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维U颠茄铝胶囊的检验结果,从质量标准入手,结合检验结果,分析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结果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存在不能客观评价其内在质量的问题。结论应修订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

    作者:白文莉;郭菊玲;吴丽萍;张树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采用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重症肺炎患儿做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儿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n=40)与加用CPAP治疗(观察组,n=40)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促、胸骨凹陷、发绀、肺部啰音缓解、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PaO2无明显差异,疗后PaO2均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升高幅度(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采用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淑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T波方向不同分为T波直立组(A组)和T波倒置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脑钠肽、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结果及心功能变化。结果A组以老年人居多;脑钠肽、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冠脉造影提示多伴有多支血管病变,且患者LAD比较长,多呈LAD包绕型,阻塞部位多为LAD近段;患者心功能更差。结论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孙莉;王燕华;荀平;付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33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3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与同期入院的100例未用药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口愈合效果和用药率均显著优于未给药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伤口感染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永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方法体外观察柴黄双解颗粒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和腺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柴黄双解颗粒体外对所试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及所试常见致病菌均显示抑制作用。结论柴黄双解颗粒体外有抗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抗菌的作用。

    作者:于远洋;陈艳菊;贾天柱;苗丽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患者6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因素,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中胆管损伤及术后肝性脑病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非绝对禁忌证,术中仔细操作,适当降低气腹压力,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怀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07牙齿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根管扩大后直接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后1周和半年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达95.3%,与常规二次法根管治疗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成功率高,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是临床可大力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宏玉权;何天鹏;高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Livin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提供新的诊断及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Livin在22例妊娠滋养细胞组织(14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组。结果Livin蛋白在侵蚀性葡萄胎中表达率为57.1%,绒毛膜癌中表达率为87.5%,正常绒毛组织中为10.0%;Livin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高表达提示Livin可能参与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韡;马瑞;王艳霞;安瑞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麻,采用头低足高位。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两组均于术后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5d。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引流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残端出血、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00%。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治疗总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相关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范文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导尿管所致躁动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导尿管所致躁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重点观察导尿管原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时间及躁动程度,并统计治疗期间导尿管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躁动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尿管滑脱、尿道损伤及尿潴留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尿管因素是导致脑外伤术后躁动主要原因之一,保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尿潴留的发生是减少躁动的有效方法。

    作者:郝贺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掌握本院的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352例,实查350例(实查率99.43%),查出医院感染8例,现患率为2.27%;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胃肠道,分别是50.0%、37.5%、12.5%;分离出病原菌26株,阳性检出率56.5%,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07%。结论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体送检率和分离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23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成人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8%(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成年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昌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妇科再造胶囊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无排卵性不孕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克罗米芬治疗。两组都以3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治疗疗程。结果卵巢优势卵泡直径比较中,观察组C12、C14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卵率为84.8%,妊娠率为51.7%,对照组为75.0%,31.0%,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8~13mm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妇科再造胶囊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效果与单独应用克罗米芬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凤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50例资料。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palmar tilt角度均值为(7.9±2.2)°,ulnar tilt角度均值为(14.9±0.8)°,radial height长度均值为(8.9±0.8)mm,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但是数据与治疗后1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尺骨茎突I型患者与II型患者相关统计数据类似(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的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无显著性影响,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鑫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8例兴奋期患者,36例处于共济失调期,8例患者处于昏迷期,全部行纳洛酮药物治疗。结果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期患者行药物治疗后一般在3h内清醒,大部分陷入昏迷的患者行药物重复治疗后12h内苏醒;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患者使用纳洛酮药物的剂量约为0.4~1.2mg,昏迷患者纳洛酮药物剂量为1.2~2.0mg,且需要重复给药。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药物治疗能够加快患者清醒,效果明显,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作用突出。

    作者:祁爱保;杜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1例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上肢动脉变异类型,目前偶有个案报道,本研究就1例男性大体标本解剖时发现双上肢肱动脉变异进行报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在本例中,肱动脉于腋动脉第1段即发出肱动脉浅、深两干,二者沿着臂部及前臂部向下走行,终分别延续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二者分别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以及肱深动脉、肩胛下动脉、胸外侧动脉、尺侧下副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在临床实践中,已发现由于肱动脉的变异而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事例,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变异的存在以避免治疗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作者:郭少炜;徐剑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内科住院及内科门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每周3次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云洁;严松林;乐如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在妇科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对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在妇科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选取548例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患者ACAb(抗心磷脂抗体)、AsAb(血清抗精子抗体)、TAAb(抗滋养层抗体)、EmAb(抗子宫内膜抗体)、Ah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ZPAb(抗透明带抗体)以及AOAb(抗卵巢抗体)等免疫生殖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在AsAb、EmAb阳性患者中,自然流产组与原发不孕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mAb患者阳性中,对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Ab患者阳性中,阳性率高的是继发不孕组,原发不孕组、自然流产组分别对比于继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Ab患者阳性中,原发不孕组与自然流产组、继发不孕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Ab与ZPAb患者阳性中,自然流产组、原发不孕组以及继发不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Ab患者阳性中,自然流产组、继发不孕组和原发不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8例患者中,抗体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75.91%,而且7项中存在1项为阳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57.93%,存在2项的比例为31.92%,存在3项以上的比例为10.07%。结论在临床诊断女性不孕不育的措施中,对其进行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是非常有必要,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瑶;黄红梅;曾钦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红花黄色素对犬心肌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犬急性心肌缺血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犬冠状动脉结扎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注射给予红花黄色素,观察其对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缺血范围及心肌缺血梗死程度的影响,对血清肌酸激酶及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影响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红花黄色素能减轻心肌缺血程度,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红花黄色素对犬心肌缺血梗塞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俐;魏云;卜振军;唐映红;余望贻;吴爱萍;李燕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