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比较

范文峰

关键词:阑尾炎周围脓肿, 急性,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麻,采用头低足高位。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两组均于术后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5d。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引流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残端出血、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00%。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治疗总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相关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用抗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在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阐明个体差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用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频率高,是一线方案的首选药物。通过对常用抗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患者在基因层面的个体差异,达到预测化疗疗效、选定佳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作者:郝志英;李云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9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儿行负压置换治疗为对照组,49例患儿行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儿的各种感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负压置换相比,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丽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DEACMP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护理组给予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各子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认知护理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DEACMP患者早期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燕;安晓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前列地尔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频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常频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有效率、血气参数、肺动脉收缩压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与肺动脉高压有关的各项参数pH、PaO2、PaCO2、SaO2、PASP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仅为(84.5±3.7)h,明显短于对照组(150.3±6.6)h。此外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9.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齐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预后营养指数平均值为(4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8%),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乃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LC手术的5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LC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本组582例患者,术中胆道出血1例,中转5例,术后胆道结石残留1例,胆漏1例,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许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近代中医流派与名医》多媒体教学之探索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近代中医流派与名医》课件尚属新的尝试。对于课件的设计原则,准备工作和步骤,确定课件类型,教学素材的收集及加工,课件结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作者:宋雨婷;刘立杰;赵海南;杜赟;吕明明;范逸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0例,分析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且及时进行治疗。结果1000例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中,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患者13例,发生率为1.3%,发生原因有很多,有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经过治疗,9例痊愈,3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椎管内麻醉很少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但是偶尔会发生,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且进行治疗。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1例

    双上肢肱动脉变异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上肢动脉变异类型,目前偶有个案报道,本研究就1例男性大体标本解剖时发现双上肢肱动脉变异进行报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在本例中,肱动脉于腋动脉第1段即发出肱动脉浅、深两干,二者沿着臂部及前臂部向下走行,终分别延续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二者分别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以及肱深动脉、肩胛下动脉、胸外侧动脉、尺侧下副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在临床实践中,已发现由于肱动脉的变异而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事例,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变异的存在以避免治疗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作者:郭少炜;徐剑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8例兴奋期患者,36例处于共济失调期,8例患者处于昏迷期,全部行纳洛酮药物治疗。结果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期患者行药物治疗后一般在3h内清醒,大部分陷入昏迷的患者行药物重复治疗后12h内苏醒;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患者使用纳洛酮药物的剂量约为0.4~1.2mg,昏迷患者纳洛酮药物剂量为1.2~2.0mg,且需要重复给药。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药物治疗能够加快患者清醒,效果明显,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作用突出。

    作者:祁爱保;杜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重点研究和观察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上增加运用匹多莫德进行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设为实验组,总共129例。将运用采取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方法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99例。观察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感染次数、初愈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对比、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等情况对比。结果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治疗情况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9.22%,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7.88%(x2=13.411,P<0.01)。初愈后再次平均感染次数明显降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显著缩短。而且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的满意情况显著提升(x2=35.031,P<0.01)。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心,对正阳社区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技能掌握情况、生化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子仙;陈毅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Maryland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Bohlers角和Gisanse角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Marylan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Bohlers角和Gisanse角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跟骨骨折患者各项X线指标,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经皮撬拨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具临床优势。

    作者:黄朱宋;高曦;蓝锦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健脾通窍丸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5月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32例,应用辛岑颗粒为对照组患者祛风通窍、益气固表,应用健脾通窍丸为实验组患者祛风通窍、补肺健脾。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1.25%;从远期疗效看,实验组患者鼻炎复发率为28.00%,对照组为56.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远期及近期效果更佳,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能获得较佳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王振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他汀类降脂药对急慢性脑血管病的远期疗效及卒中再发风险的影响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对急慢性脑血管病的远期疗效及卒中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就诊的急慢性脑血管病患者2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7例及对照组108例,观察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血脂改变、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TG、TC、LDL-C及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18、24个月时两组IM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研究组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脑卒中、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常规用药。

    作者:陈春雷;邱智辉;苏世鑫;张国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掌握本院的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352例,实查350例(实查率99.43%),查出医院感染8例,现患率为2.27%;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胃肠道,分别是50.0%、37.5%、12.5%;分离出病原菌26株,阳性检出率56.5%,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07%。结论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体送检率和分离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Sanders分型,对45例62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前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跟骨CT平扫并三维重建,予克氏针撬拨复位,局部植骨,异形钛板做有效固定治疗。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本组62足中,优20足,良38足,可4足,优良率93.5%。结论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重建跟骨形态,行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和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劲松;沈宏达;汪银魁;艾买江;付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23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成人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8%(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成年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昌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50例资料。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palmar tilt角度均值为(7.9±2.2)°,ulnar tilt角度均值为(14.9±0.8)°,radial height长度均值为(8.9±0.8)mm,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但是数据与治疗后1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尺骨茎突I型患者与II型患者相关统计数据类似(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的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无显著性影响,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鑫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