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灼;李文美;杨小勇
总结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护理工作,针对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特点、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护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绝大多数的低血糖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张艳丽;李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为间歇正压通气.结果 有效22 例,并发症6 例.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周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 2011 年2 ~ 9 月对前来丰泽区疾控中心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1 454 例以匿名形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1 454 例中,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3.6%,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0% 以上,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42.0%,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很低.结论 应加强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加强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大程度地减轻恐惧心理.
作者:黄金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00 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单独治疗组(A 组)、二甲双胍缓释胶囊联用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治疗组(B 组),进行16周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MI、HBA1C、FPG、2 h PG、FIns、2 h Ins、血清ET-1、NO 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FPG、2 h PG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 0.05),且B 组与A 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P < 0.05);两组患者FIns、2 h Ins、HOMA-IR、BMI 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B 组患者血清ET-1 降低、NO 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格列齐特缓释胶囊联合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2 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改善血管功能,对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卓章;王运林;何松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 年6 月~ 2010 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 例SPTP 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肿瘤大直径13 cm,平均直径(8.7±1.5) cm,7 例均行手术切除,2 例术后出现胰瘘,所有患者随访1 ~ 3 年全部存活.结论 SPTP 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治疗方式,预后一般较好.
作者:张传灼;李文美;杨小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和对照组(48 例),治疗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均加用左旋卡尼汀,对照组则常规溶栓治疗,不加左旋卡尼汀.结果 两组治疗后再通标准中各指标及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死率比较异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静;李师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并分析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7 年共治疗53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均做颈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根据病情选择局部封闭加推拿手法和小针刀松解剥离术治疗,追踪3 个月后复发率,确定其远期疗效.结果 X 线片证实有45 例有颈椎骨质病变,占84.91%;肘和颈部同时有明显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物者40 例,占75.47%.53 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4.34%,有效率为100%.证实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与颈椎骨质病变有密切关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
作者:高宏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关于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目前仍然停留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常规、腹部X 线平片以及医生的经验结合.早期发现肠梗阻是否已发生绞窄尤为困难,肠管一旦发生绞窄,出现肠坏死的可能性大,死亡率高,CT 对肠梗阻治疗上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不适应急腹症早期诊断的需要,而实验室检查则有简便、快捷、实用的特点.
作者:林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3 月~ 2011 年3 月门诊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58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中风回春片、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丹参片等进行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的显效时间为29 ~ 115 d,平均(63.9±2.3)d;治疗组的显效时间为26 ~ 108 d,平均(62.3±2.5)d,治疗组在显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医院门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郝予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21 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0 mg/m2 静脉滴1 h,第1、8 天,替吉奥40 ~ 60 mg/m2 每日2 次,连用第1~14 天,休息7 d.至少完成2 个周期.结果 其中CR 1 例,占4.8%,PR 10 例,占47.6%,SD 3 例,占14.3%,PD 7 例,占33.3%,总有效率占52.4%,TTP 6.3 个月,中位OS 9.5 个月,16 例已死亡.主要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脱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等,其中Ⅲ度骨髓抑制6 例,1 例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抗癌活性较强,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为今后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赵月宏;杨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脉冲式释药系统是基于时辰药理学的理论,以制剂手段控制药物释放的时间及给药剂量以配合生理节律的变化,达到佳的疗效.现简要讨论脉冲释药的特点及机制,并介绍了近年来脉冲技术的进展.另外,将脂质体研究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一简单分析.
作者:高洪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以薯蓣皂苷元的提取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纤维素酶酶解提取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佳工艺条件:采用盾叶薯蓣与水的料液比为1:10;酶解pH 值为5.75;酶解温度为54 ℃;酶解作用时间为2.5 h;纤维素酶用量为10.8 U/g 的工艺条件,使得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率达到1.5% 以上.结果 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是提高薯蓣皂苷元的有效途径.
作者:唐俊;葛海涛;张云霞;杜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8 月~ 2011年5 月收治的10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3 例,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实验组患者53 例,给予卡维他洛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91%(45/5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卡维他洛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揭红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患者60 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房室性阻滞14 例,下壁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率高于前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0 例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各异,以T 波改变为主(占47.2%),梗死定位也比较广泛.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显著,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王应米;朱龙洋;李荣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实验课程,为了进一步提供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初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发现能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掌握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钟山;高云;孙铭娟;杨生生;张建鹏;王梁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的120 例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产妇的心理状况及分娩方式.结果 通过对孕产妇的全程式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使产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增加顺产率,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 开展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抽取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15 天及正常对照12 例的外周静脉血,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单个核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VEGF 的浓度.同时检测CK 峰值及入院和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AMI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 在心梗后第5 天即达高峰(343.2±82.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3±24.2)pg/mL(P < 0.05);(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 峰值与CK 峰值无显著相关;(3)LVEF 改善的患者,其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 水平(867.6±113.1)pg/mL 显著高于LVEF 未改善者(234.8±82.4)pg/mL(P < 0.05).结论 AMI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VEGF 与AMI 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有关.
作者:洪苍浩;汤国法;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 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针灸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30 例.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针灸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优势,中医治疗顽固性心里衰竭的优势.方法 运用中医治疗手段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结果 中医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病理病机是动态变化的,不仅要确立总的治疗方向,更需针对虚实寒热转换而将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整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赵林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总结综合治疗对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28 例面神经炎患者均以活血化瘀中药辨证施治,局部穴位注射药物,局部热敷、按摩、皮质激素口服等治疗.结果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6.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作者:李茂达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