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理科设备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郭中正

关键词:病理科设备, 问题, 解决方法
摘要:社会和医疗的快速发展,病理科常用设备由原来的手动操作过渡到了仪器操作.本研究就病理科常用的设备,脱水机、冰冻切片机、染色机、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进行探讨,为病理制片提供支持.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95 年1 月~ 2012 年3 月63 例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发生CSWS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加常规补液补钠治疗,对照组仅常规补液补钠.比较两组治疗后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格拉斯昏迷评分积分、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平均病程(7.64±1.49)d,对照组平均病程(12.54±1.91)d;治疗组32 例血钠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对照组29 例血钠恢复正常,2 例死亡,治愈率为93.2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加常规补液补钠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吕和力;史忠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6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68 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 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于60 岁49 例,占72.1%.癌灶与结核灶同侧同叶41 例,占60.3%;同侧不同叶18 例,占26.5%;不同侧9 例,占13.2%.肺癌合并肺结核以腺癌多31例(45.6%),其次为鳞癌20 例(29.4%),未分化癌8 例(11.8%),支气管肺泡癌6 例(8.8%),腺鳞癌3 例(4.4%).结论 肺癌与肺结核间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合并时易漏诊、误诊.掌握肺癌的早期症状及其相关影像学特征,必要时做纤支镜、肺部CT 或CRI 等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蒋潮涌;曹晶杰;程琼;张改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 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16 例给予包括游泳抚触护理、排便护理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2、3、4、5 d 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生1、2、3、4、5 d 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作者:高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性研究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vβ3 抗体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 生长的影响,为以整合素αvβ3 为靶点治疗乳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整合素αvβ3 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杀伤作用,形态学观察细胞变化.结果 整合素αvβ3 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5S 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整合素αvβ3 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 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整合素αvβ3 抗体可显著抑制其生长,为抗整合素αvβ3 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向东;田新梅;周小金;郭彩琴;臧嘉;许飞;唐秋莎;陈道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当代药事管理学教法改革的思考

    本研究就药事管理学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药事管理教学方法 改革的一些具体办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梁颖;张志涛;祝晓光;蒋志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液灌流干预联合血液透析在终末肾衰竭并发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干预联合血液透析在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94 例终末肾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7)接受充分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 次,不少于12 h,同时已接受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联合、足量应用降血压药物.观察组(n=47)在此基础上加用活性碳灌流器每月进行血液灌流治疗2 h/ 次.研究时间为16 个月,对两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PRA、AT Ⅱ以及PTH、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PRA、AT Ⅱ以及PTH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得知,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得分为(13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98±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肾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苏春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GCF和GCF-AST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过程中的表达评价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和牙体缺损在通过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后其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 引入计算机技术与临床相结合进行辅助设计和制作,对30 例患者总计60 颗牙齿采用爱尔创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作为研究对象,将另外30例总计60 颗牙齿采用钴铬烤瓷冠的修复体纳入对照组,进行为期12 个月的临床追踪随访,对两组修复体修复前后颈部龈沟液指标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实验组修复前后的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修复前后的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的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对牙周组织健康无明显影响.

    作者:葛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庆大霉素、康复新液湿敷联合氧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护理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康复新液联合氧疗治疗乳癌术后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64 例乳癌术后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32 例,常规清创换药后,用含庆大霉素和康复新的纱布湿敷,再用用吸氧管进行吹氧.对照组32 例,常规清创换药后给予氧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庆大霉素、康复新液湿敷联合氧疗治疗乳癌术后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能使创面提前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人工流产术后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口服避孕药在人工流产术后服务中的临床疗效及使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所用口服避孕药为妈富隆.对224 例人流术的早孕患者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112 例,对照组112 例,研究组于术日当晚口服妈富隆1 片,1 次/d,共21 d.对照组则采用避孕套.均与术后应用抗生素.结果 研究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时间短,月经恢复快,周期规律,无痛经,且避孕效果好.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除能避孕外,还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内膜尽快修复,恢复正常月经周期,预防盆腔感染,降低继发不孕症的发生率,保护妇女生育能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多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SCT 的MPR、薄层MIP 及VR 重建方法 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10 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全部进行MSCT 的横断位、冠状位、薄层MIP 及VR 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 的优缺点.结果 10 例鼻骨骨折(单侧6 例,双侧4 例)患者中,共14 例侧鼻骨骨折,其中单纯性骨折9 例,粉碎性骨折5 例,合并鼻骨塌陷移位7 例,鼻颌缝分离5 例,鼻额缝分离1 例,上颌额突骨折4 例,鼻中隔骨折2 例.(1)单纯性骨折中横断位漏诊1 例,冠状位误诊1 例,MIP 及VR 无漏、误诊;(2)鼻骨塌陷移位中横断位和VR 显示较好,分别检出6 例、7 例;(3)鼻颌缝分离中横断位显示较好,5 例全部检出;(4)1 例鼻额缝分离患者横断位漏诊,其他3 种重建方法 均检出;(5)粉碎性骨折、上颌额突骨折及鼻中隔骨折4 种重建方法 均显示较好.结论 MSCT 多种重建方法 联合应用能够降低鼻骨骨折的漏诊、误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刘山;牛昊;黄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肝主疏泄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中医五行认为肝属木,故以木性之升发、柔和、条达来阐述肝的疏通、升发的生理.本文阐释肝主疏泄的功能与机体生理、病理之关联,探讨肝主疏泄,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对机体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联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从而对临床案例及日常养生等方面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无论在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之道方面,适当运用肝主疏泄的功能,使机体气机通畅,可以达到病体早愈,身体健康的状态.

    作者:邢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性肺结核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3 年1 月~ 2011 年12 月住院期间明确肺结核60 岁以上老年人正规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随机选择50 例进行分析.结果 症状以明显咳嗽、多痰居多,临床类型以继发浸润型肺结核为主,痰涂片结核菌阳性30 例,合并症并发症多达49 例,治愈15 例.结论 老年性肺结核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治愈率低,易误诊.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癌痛患者止痛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总结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 月~ 2012 年1 月收治的癌痛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按三阶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给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后,各级患者癌痛均达到较好的缓解率.结论 严格按照三级阶梯止痛原则治疗癌痛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娟;秦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栾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例儿童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与川崎病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与川崎病发病的相关性,为疫苗安全接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对1 名女童在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办事处某卫生室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发生接种反应并被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女童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引起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该儿童很可能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之前就处于川崎病发生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可能是其促发因素之一,或者川崎病只是接种灭活乙脑疫苗的偶合症,其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结论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不是本病例川崎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间无必然联系.

    作者:刘景顺;侯敏;于民;袁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在老年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 组)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 组)各30 例.术中根据BIS 调整麻醉深度,观察各时段MAP、HR、BIS 值和术毕苏醒各时段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时段MAP、HR 及术后镇痛无明显差异,R 组术毕后BIS 值明显高于S 组(P < 0.05),且术后拔管时间短、不良反应少(P < 0.05).结论 瑞芬太尼起效快,苏醒迅速,因此瑞芬太尼靶控维持麻醉更适合老年开胸患者.

    作者:孙红;阚红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ER、PR、EGFR 与AM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4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40 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EGFR 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R、PR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 表达无周期性变化,而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 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并且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异位内膜.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 的表达水平低,可能是其对抗激素药物治疗反应差的原因.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 表达水平增强,提示EGFR 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靶向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郭海雁;张颖;黄春建;王庆一;聂惠龙;丁文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鼻蝶入路鞍区病灶切除术后应用人工脑膜重建颅底的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人工脑膜重建颅底的应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脑膜在32 例经蝶鞍区病灶术后颅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对其修补方法 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头颅CT 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表现,减少了经蝶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人工脑膜相关并发症.结论 人工脑膜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安全,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作者:周憑;杨伯捷;孙安;曹晓运;鲍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德国医师Kelling 于1901 年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动物实验.1987 年3 月法国的Mouret 教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1989 年在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而国内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91 年由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筍祖武医师独立完成.同年我国第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学习班在广州举行.随着腹腔镜设备、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与提高,腹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范围已逐步扩大,几乎涉及腹腔内所有脏器的外科手术.现就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如下评述.

    作者:赵登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不张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肺不张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35 例肺不张患者实施支气管镜检查,确定肺不张原因,在常规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5 例肺不张原因中,肿瘤16 例(45.71%),炎症13 例(37.14%),结核5 例(14.29%),异物1 例(2.86%).经原发病治疗加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及其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小容;张涛;屈永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