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初美华

关键词: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2010 年收治31 例患儿,其中1~5 岁25 例,6~7岁6 例.观察皮肤红斑触痛,眼及口周裂纹,红斑蔓延全身,发生松弛型大疱、皮肤剥脱、尼氏征阳性伴有发热,给予足量抗生素、激素及对症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31 例住院患儿经过7~14 d 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康复出院.结论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主要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有效护理是预防感染是关键措施.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回顾,总结了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我国培养新型的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江宁;陈惠珍;张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92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早晨顿服非洛地平缓释片2.5 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大剂量为10 mg/d,疗程4 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观察用药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 服药4 周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92 例患者中显效64 例(69.57%),有效20 例(21.73%),总有效率达91.30%(84 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作者:叶子彬;伍俊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48例

    目的 总结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0 年1 月~2010 年12 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70 例,随机选取148 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为主进行治疗;另122 例行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等.结果 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在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理想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双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痫前期围术期持续静脉滴注呋塞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围手术期应用呋塞米静脉滴注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治疗患者103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 例,对照组52 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同时还给予呋塞米持续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尿量、肺水肿发生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24 h 尿量均明显增加(P <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观察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9.2%,两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71,P < 0.05) . 结论呋塞米持续静脉滴注能显著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促进其尿量恢复,显著降低术后肺水肿发生率.

    作者:谭峰;李志英;杨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护理的15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并选择同期未采取护理干预的12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依从性、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 0.01). 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剑;李建华;廖小丽;邓怀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干预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56 例门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遵医行为分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低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P < 0.01).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从性不良的相关因素,需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以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小华;徐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胃腺癌1例

    膜性肾病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类型,从病因上可分为特发性MN、家族性MN、继发性MN三大类.其中继发性MN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或毒物、肿瘤等有关.笔者报道1 例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常规治疗无效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窦部黏膜下高分化腺癌.经手术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恢复正常,从而证实膜性病变继发于胃癌.因此,对于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N 成人患者,必须要进一步探索其病因,注意排除继发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而不应贸然诊断为特发性MN.

    作者:王仁忠;李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8 例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 静脉滴注,第1 天和第8 天;奥沙利铂针100 mg/m2,第2 天,21 d 为1个疗程,2 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评估.结果 58 例患者中CR6 例(10.34%),PR 21 例(36.21%),SD 26 例(44.83%),PD 5 例(8.62%),总有效率为46.55%.缓解期为(4.6±3.4)个月,1 年生存率为62.07%(36/58).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汉生;杨兰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金粉蕨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金粉蕨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影响.方法 21 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 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金粉蕨素,观察8 周,测定兔血浆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且观察三组实验动物的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给予金粉蕨素可以明显降低兔血浆中TG、TC、LDL-C 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金粉蕨素可有效减小高脂饲料引起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结论金粉蕨素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给予金粉蕨素治疗8 周,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深入探讨金粉蕨素的作用机制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林江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依达拉奉30 mg+ 生理盐水100 mL 中静滴,每日2 次,连用2 周,2 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 周后评价依达拉奉疗效,治疗组治愈7 例,显著进步9 例,好转8 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治愈3例,显著进步7 例,好转6 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治疗,是消除自由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本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玉竹与黄精的辨别使用

    药材流通市场中鱼龙混杂,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者有之,以假乱真者有之.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如何辨别使用道地药材,成为从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作者:胡光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两种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及输卵管复通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输卵管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别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好.

    作者:方晏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尿流动力学检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已确诊的23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相关参数和临床资料.结果 对比显示患者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容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 0.05),但大尿流率、大逼尿肌收缩压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对DCP 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的手段,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并且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预防膀胱功能恶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璧钗;林东;林哲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 134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7 例,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疗效,同时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奥美拉唑等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雷尼替丁等四联疗法,复发率低于雷尼替丁等四联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斌华;杨德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教学效果.方法 对2009 级护理6 班50 名学生采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2009 级专科护理7 班48 人采取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通过阶段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总成绩、主观题成绩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问卷调查反映较好.结论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吕茂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6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126 例异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较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益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对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MIBI-SPECT 与18F-FDG-PET 在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方法 CT 诊断为肺结节占位性病变的66 例患者,利用GE 公司的Millenium Vg 设备,通过99mTc 标记的MIBI 作SPECT 显像,2 d 后作18F-PET 正电子成像,术后作病理切片定性与两种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 ≤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PET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SPECT 高,>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中SPECT 显像和 18F-PET 正电子成像两者在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 2 cm的肺结节性病变可优先考虑SPECT 检查而不必作昂贵的PET 检查.

    作者:罗迎春;邹德环;朱旭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口腔科感染控制与护理员培训的探讨

    目的 为降低护理员在护理过程中自身的损伤,保障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加强口腔科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对护理员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总结口腔科几年来在感染控制和护理员培训方面的做法和心得,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员的现状.重点阐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结果 通过素质教育和岗前培训,提高了口腔科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对护理员的素质教育和岗前培训,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普遍地提高医院口腔科护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 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的手术护理配合资料.结果 56 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前精心充分准备,术中与医生协调默契有序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翠平;刘敬钗;陈玲玲;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010年某院皮肤科门诊用药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情况,为今后医院临床用药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 年药品的使用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皮肤科用药占用药总金额的31.4%,抗真菌药占用药总金额的15.3%.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以皮肤科用药、抗真菌药为主,与综合性医院有别,反映出鲜明的皮肤科特征.

    作者:林光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