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优质护理对护理形象管理的影响

徐美玲

关键词:医院优质护理, 护理人员形象, 护理满意度, 影响
摘要:目的:探析医院实施优质护理对护理人员形象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不同科室的100名护理人员,同时抽取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各50名,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为患者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试验组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试验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试验组理论成绩(88.2±5.6)分,操作成绩(90.7±4.7)分,患者满意度(98.4±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护理人员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了护患紧张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PICC置管规范维护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维护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50例患者常规管理,并定为对照组,然后从2015年9月—2016年3月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50例患者规范化管理,并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26.0%,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82.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6.0%明显大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规范维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章,并对护士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在PICC至关期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相关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唐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的应用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应用管理效果。方法以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确保输液的顺利。结果170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均顺利完成,均未出现意外拔管,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保护患儿血管,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和管理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在未来的临床应用管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辛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口腔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口腔科医护人员21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护理调查内容为口腔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器械清洗与浸泡,消毒液更换时间正常,消毒液浓度达标,洗手后消毒液浸泡,洗手后消毒纸巾擦干,洗手用洗手液,护理操作戴乳胶手套,护理操作穿防护衣,戴口罩、帽子,消毒用高压灭菌法,治疗台有用一次性保鲜膜保护,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桌子、拖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结论强化口腔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防护意识,加强专业知识与质量监控培训有助于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李春梅;王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5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分别在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实际均高于对照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96.0%)也高于对照组(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李珊珊;董静;王玮佳;王玮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研究

    目的: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医院医保PDCA循环管理模型,完善医保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方法针对医院医保管理的现状,根据PDCA循环理念建立管理模型,通过医保管理计划、实施、控制以及修订环节的建立,实现医保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建立和完善医院医保管理模型后,医务人员对医保管理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参保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不满意率及投诉率较前明显下降。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可有效控制医保的费用,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促进医保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有限的医保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效能。

    作者:李男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探讨

    目的:评估在转运胸心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的途中施行系统化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该院并施行胸心外科手术的65例危重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在术后转运途中施行一般性的管理服务模式,研究组33例在术后转运途中施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护理模式,经探究两种管理模式的践行情况,评估安全护理管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33例转运结束后,共出现3次事故,占比9.09%;对照组32例转运结束后,共出现10次事故,占比31.25%。对比得知,研究组转运途中医疗事故及不良问题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有32例对该次转运护理表示满意,占比96.97%;对照组共有23例对该次转运护理表示满意,占比71.88%。研究组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心外科手术后的危重型患者实施转运时,需从转运工作的各个环节着手,将科学防护措施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并注重提升各岗医护人员的转运防护意识及操作技能,以优化术后重症患者转运服务的总体质量。

    作者:杜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层级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肿瘤护理寻找优护理方案。方法将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80例随机分为N1组,N2组,N3组,N4组,各120例,根据该院对护士的分层级分别给予不同组别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N1组给予一级护理,N2组给予二级护理,N3组给予三级护理,N4组给予特级护理,分别观察每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N4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分数均高于其他三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分数明显高于N2组,N2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分数明显高于N3组,N4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N1组、N2组、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N1组(11.58%)低于N2组(21.7%),N2组(21.7%)低于N3组(39.2%)。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较大,越高的层级护理管理可使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作者:蒋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15年度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与2014年度的护理工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将两个年度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和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作者:夏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妇产科护理学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校2014级护理学专业150名学生,通过5次社会实践,教学效果通过知识掌握、社会实践情况和学生对社会实践评价来判定。结果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值为85.6分;综合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情况,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所占比例分别为17.3%、37.4%、21.3%和4.0%;学生评价社会实践安多到少排列分别为,社会实践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所占比例高(90.0%),第二位是激发学习兴趣(88.7%),其三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81.4%),第四位是提高健康教育能力(76.7%)。结论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实践技能、人际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孙顶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用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受到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通过量化评级、动态评定等方式对餐饮服务环节进行高效管理,不仅能够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且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文章总结了食品安全监督与量化分级管理概念,明确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对当前该项管理制度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作者:陈平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动态心电图用于房颤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通过对1200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得知,房颤患者180例,占比15.0%。其中,阵发性房颤40例,占总数的3.3%,占房颤患者的22.2%。70岁以上者房颤检出率高于70岁以下者,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明确诊断房颤、阵发性房颤,对于提高疾病诊断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丁雪;张怡靓;席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妇科窥阴器清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窥阴器的清洗方法,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灭菌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将回收的妇科窥阴器分为A组、B组、C组。 A组采取预浸泡+手工处理的清洗方法,B组采取预浸泡+超声酶洗的清洗方法,C组采取预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方法,清洗后采用肉眼观测、6倍带光源放大镜观察以及ATP荧光检测仪检测的方法,比较3组窥阴器的清洗质量。结果通过3种方法检测,A组清洗合格率高,B组次之,C组清洗合格率低。 A组和B组的清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窥阴器的清洗处理时,选择预浸泡+手工清洗或超声酶洗,可以保障清洗质量,提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

    作者:苏勇;苏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细节质控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细节质控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35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比较细节质控措施实施前后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医务人员对细节质控满意度状况。结果细节质控管理实行后,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质控管理后的工作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细节质控管理前评分(P﹤0.05);医务人员对细节质控管理措施实施后的满意度为97.1%,显著高于细节质控管理实行前的满意度为80.0%(P﹤0.05)。结论将细节质控管理措施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能够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并能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雪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理论思考

    2014年5月5日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国民需求是其发展的关键内容。《意见》针对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环境,完善了档案工作体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人民和国家合法权益的保障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该文中针对《意见》的理论思考进行分析,从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意见,加强实施力度,服务人民。

    作者:廖旭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通过影像数据库构筑的加涅学习模式在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通过影像数据库构筑的加涅学习模式在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两组影像学实习学生,对照组进行传统传递-接受式教学,实验组进行通过影像数据库构筑的加涅学习模式教学,然后对出入科室考核成绩、学生满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超声诊断能力、临床综合素质成绩提高明显,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及教学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影像数据库构筑的加涅学习模式是一个教学质量高、学生接受度高、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值得在超声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赵琴;董建;宋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身麻醉后复苏室患者术后肌松残余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全身麻醉以后复苏室病人术后肌松的残余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行全身麻醉以后转运到复苏室的患者240例,按照抽样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120例,研究组使用了肌肉松弛的拮抗剂,而常规组没有使用肌肉松弛的拮抗剂,对患者药物处理以及手术信息等情况下进行如实记录与分析。结果97.5%的患者接受新斯的明拮抗的肌松剂,2.5%的患者接受了γ-环湖精类拮抗的肌松剂;两组患者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的肌松残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性麻醉患者转到复苏室以后,患者使用的药物、药物剂量、药物使用的时间会导致患者肌松残余发生情况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医师重视药物的使用,准确掌握药量与用药时间,尽可能降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

    作者:林茂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依照患者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和对社会影响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娄书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目标教学在提高妇产医院带教护生实习技能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对妇产医院带教实习护生中采取的目标教学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规范护理带教方法,改善带教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妇产医院实习的85名护生确定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妇产医院实习的85名护生确定为观察组,在对照组中,仍然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而对于观察组,则采取新的目标教学法,然后对比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和护生对科室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生的考核平均得分对比观察组护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及对科室教学满意度方面的得分依次是96.0%、94.6%、95.0%、9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及对科室教学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医院采取目标教学法后,不仅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而且为护理带教工作提供了依据,其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法,有助于实现工作中的双赢。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灾后期皮肤病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灾后期皮肤病发病情况,为爆炸灾后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20日—9月2日到灾区巡诊,经临床医生诊断共获得皮肤病患者232例,对获得的皮肤病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患病种类主要集中在接触性皮炎和呼吸道、眼睛粘膜刺激症状,分别为29.37%、23.42%、11.90%。足癣和湿疹、痱子等也有所发生,皮肤病发病情况根据患者职业分布有所不同,部位集中在双臂、皮肤粘膜皱褶部位以及足部和面部颈部。结论特大爆炸事故后期皮肤病发生有其职业分布特点,不同职业人群防护重点和方式不尽相同,为以后事故救援提供借鉴。

    作者:徐海环;牛云彤;卢涛;林春玲;刘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嘉祥县居民健康状况及促进健康策略

    目的:探究对全县疾病预防控制进行强化的效果。方法对我县慢性病居民加强管理、资源信息化及监测力度、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结果通过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力度,我县居民因疾病死亡率明显下降,适当运动得到普及,加深了居民对健康的认知。结论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明确找出了不足之处,并针对性的给予了解决整改措施,为今后的道路指明方向。

    作者:刘冬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