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丹;刘盼盼;李风
该文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将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影响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通过对各类因素的分析,多种因素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应该在检测中注意这些问题,提高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闫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定门诊输液风险防范工作中落实系统流程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期待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质量。方法随机筛选出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进入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共1388例,观察其输液风险以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于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落实系统流程管理措施,再选取输液患者共1390例展开对照,观察2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落实系统流程管理措施后,该院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已从5起(0.36%)降至1起(0.07%),且入选对象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从69.88%升至95.97%(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风险防范工作中,落实系统流程管理措施效果显著,有助于规避输液风险,在门诊中有继续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风;孙晓丹;刘盼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析医疗护理责任制在护理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不同科室的工作医务人员80位作为研究对象,并抽取期间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医务人员各40位,患者每组各60例,对照组没有实施责任制时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研究组是实施护理责任制后给予患者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情况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3%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2,P﹤0.05);研究组病情交待时间(23.5±5.5)min,对照组需要(5.4±2.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3,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改进管理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吉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灾后期皮肤病发病情况,为爆炸灾后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20日—9月2日到灾区巡诊,经临床医生诊断共获得皮肤病患者232例,对获得的皮肤病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患病种类主要集中在接触性皮炎和呼吸道、眼睛粘膜刺激症状,分别为29.37%、23.42%、11.90%。足癣和湿疹、痱子等也有所发生,皮肤病发病情况根据患者职业分布有所不同,部位集中在双臂、皮肤粘膜皱褶部位以及足部和面部颈部。结论特大爆炸事故后期皮肤病发生有其职业分布特点,不同职业人群防护重点和方式不尽相同,为以后事故救援提供借鉴。
作者:徐海环;牛云彤;卢涛;林春玲;刘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应用联系数综合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方法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和危险度等级标准,确定20病例每一指标对应的等级,根据集对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联系数,根据置信度原则和有效值判定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等级和排序。结果以临床案例是否符合中国专家共识进行验证,从血压、血脂、血糖、肥胖指标层到心脑血管危险度的综合评价都获得满意结果。结论应用联系数判定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的等级和排序,能达到按照危险度分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优化防治策略的目的。
作者:王红;孙齐蕊;孙爱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铅暴露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关系及其强度。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有铅暴露的工业园区附近村庄为调查点,共计100名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全血铅、尿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肌酐4个指标并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录入Excel整理后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人体全血铅含量与尿肌酐(Cr)含量成在α=0.05水平上无相关关系(r=0.396,P﹥0.05)外,人体全血铅含量与尿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含量1和NAG/Cr含量2在α=0.05水平上成正相关(r1=0.494,P1﹤0.05,r2=0.207,P2﹤0.05)。结论除人体全血铅水平与尿肌酐(Cr)含量成无相关关系(P﹥0.05)外,人体全血铅含量与尿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和NAG/Cr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
作者:邹昀;方利强;屈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近30年期间内在该院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0名护理人员均提供关于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问卷,根据护理人员的作答结果研究分析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认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依次为:认为影响因素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的有12名(40.00%)、认为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的有6名(20.00%)、认为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有5名(16.67%)、认为影响因素为治疗器械、药品准备不足的有4名(13.33%)、认为影响因素为操作不规范的有2名(6.67%)、认为影响因素为急救护理能力较差的有1名(3.33%)。影响因素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沟通问题的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明显增强急诊护理的安全性,降低急诊治疗后的死亡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凤英;唐春艳;郝德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通过对1200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得知,房颤患者180例,占比15.0%。其中,阵发性房颤40例,占总数的3.3%,占房颤患者的22.2%。70岁以上者房颤检出率高于70岁以下者,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明确诊断房颤、阵发性房颤,对于提高疾病诊断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丁雪;张怡靓;席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经分组后,对照组患者80例,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80例,进行安全教育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本临床症状情况,并分析其治疗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隐患因子,判断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结果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住院天数、科室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实验组患者相比较两者之间在治疗结果上的表达效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患者在神经内科安全健康教育理念上的表达效果,通过安全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庄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外科的并发护理管理中应用个性化服务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该院小儿外科病房中的50名护理人员,按照抽样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25名,常规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方式,实验组护理人员使用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经管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管理后,实验组自我的满意度、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医师的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外科的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的服务,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盼盼;李风;孙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对缺血缺氧性脑子在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MDA(丙二醛)分均变化更为明显。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改善率为88%,观察组总改善率为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惊厥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艳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引入RBRVS理论,依据岗位为核算基准,建立以工作量为导向的结合科室综合管理KPI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方法借鉴医疗项目的相对价值比率(Relative Value Scale,RVS)和货币转换系数(Conversion Factor,CF),核算医护人员直接工作量,参考医护人员间接工作量,采用总额预算法、各单元分开核算的方式,整合现有绩效分配方案、信息化资源、物资管理资源,建立绩效分配考核体系。结果实施以工作量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方案,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节省可控耗材。但构建和实施需要详细的顶层设计、各科室通力合作、精细的分工、稳步推进。结论建立以RBRVS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可行性。
作者:车得飞;王凡;卢清玲;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正是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疾病。针对这种现状,对疾病防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关于疾病中心的资料也非常多,目前在疾病中心档案管理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要根据现存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疾病中心对档案的管理。该文主要介绍了信息化的技术在疾病中心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以期对疾病中心的档案管理建设加以改进,提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水平。
作者:柳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调查近5年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5岁以下非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在腹泻症状出现后5d内完成粪便标本采集,并在3h内处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结果为阳性的标本采用RT-PCR、PAGE技术对病毒株进行分型。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2011—2013年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有所上升,2015年起明显降低。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冬季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率高,其次为春季,存在明显季节性。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均成功进行了G分型,其中G3型明显高于其他G分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G9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P分型中有135份未分型成功。成功分型的标本中P8型明显高于其他P分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P4型。7~12月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其中G3型和P8型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期间高发年龄段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工作。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科中2014—2015年住院患者2000例,通过采取PDCA循环后,观察分析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水平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技术和静脉渗漏发生率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不断对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加强,对比实施PDCA循环前和实施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的评分状况,分析患儿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PDCA循环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水平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技术和静脉渗漏发生率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后,能够有效持续地改进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不断涌现新疗法和新技术的如今局势之下,国际间的科技、学术交流迫切需要加强,并由此进一步提高医院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培养高端人才、提升医院学术水平。借助于引进国际优质的技术、理念、资源,对自身优势加以努力挖掘和发挥,方可真正赶超世界层面的先进水平。
作者:邹常思;刘温文;王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向阳镇卫生院接受治疗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予以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而对照组单纯予以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12周后的效果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治疗后2组的24 h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8、12周,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社区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提高降压效果、降低血压波动幅度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炳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诊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48例,对照组选用传统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治疗依从性问卷及健康知识问卷予以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完成健康教育路径之后,其NOSIE、治疗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采用健康教育路径举措施加管理,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健康知识,实现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促进疾病尽早康复,还可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大自然气候、环境的改变,一些不可人为预见和防控的突发性事件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对公众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的安全有序发展。医院的应急管理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应急管理就是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事后恢复的工作体系,能够大限度地把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低,从而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扫清障碍。该文全面分析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医院目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主要从应急制度、设施配备、人员培训、实战演习四方面提出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作者:张燕;马君;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15年度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与2014年度的护理工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将两个年度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和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作者:夏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