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抑郁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5年 ~2016年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MECT治疗的78例抑郁症患者显效率为82.05%,有效率为93.59%,其中痊愈47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9例,无效5例.结论 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通过良好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惠;祝志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应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予以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疑似复发进而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的36例患者,予以标准的SE序列进行轴位(DWI、T2WI、T1WI)、矢状位(T2WI)、冠状位(T2压脂)盆腔平扫,19例予以增强扫描(Gd-DTPA).对比采取MRI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随访结果、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 24例再次予以手术(探查或切除)、穿刺活检的病理学临床检查已经证实患者复发,予以MRI临床表现出会阴部软组织及骶前肿块,且T1WI呈现出低、等信号,并且T2WI呈现出混杂的高信号,DWI呈现出高亮信号;肿瘤复发侵犯精囊腺4例、前列腺6例、骶椎5例、膀胱5例、盆腔淋巴结及腹股沟转移14例;此外12例进行8~24个月的随访证实属于术后纤维瘢痕,DWI、T2WI、T1WI皆表现出低信号,并且骶前有清晰的脂肪间隙.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可以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加以明确,在纤维瘢痕中的鉴别效果显著,临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胥海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可缓解抑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武桂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某部队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 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更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 相比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凯;李聪颖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综合组,分别行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两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及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后,综合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及排气时间均早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综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67%、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2.22%、护理总满意度为82.2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普外科急性阑尾手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于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应用于院前急救药品效期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6年8月开始在院前急救药品效期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实施前后各选择6个月的院前急救药品效期管理为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药品完好率、护理人员业务素养.结果 实施后的药品完好率为100%,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院前急救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药品的完好率,保证院前急救中药品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应用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1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选择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G、TC、HDL、LD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能够更有效调节血脂、健脾胃,值得推广.
作者:薛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两组,一组对照另一组研究.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研究组则采取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良好,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予以流程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择的研究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样本选取时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5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而50例予以流程化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明显降低,检查时间明显缩短,不良事件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显著提高,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以上比较数据,均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流程化护理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夏琼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随时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接收的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排石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相对于常规治疗措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更明显,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光耀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护理风险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干预组(60例)两组,其中对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相关指标显示,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风险及避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和医护双方建立和谐关系.
作者:李丽云;刘淑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方法,而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二者临床疗效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0%(24/25)与对照组80.0%(20/25)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75±21)d与对照组(123±35)d相比显著较短,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效果显著,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忠信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科室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和常规组(B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常规组按照一般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的指导,以及一些常见的并发症的处理办法等等.比较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可以十分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心态,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对新建医院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将新建医院急诊科36名护士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培训前后分别运用应急能力考核表进行应急能力考核.结果 培训后发现实验组考核成绩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实用的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提升新建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新建医院急诊科护理队伍建设有指导作用.
作者:刘金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对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调取某医院医保统计管理系统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一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费用资料,其中非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脑卒中患者1017例,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脑卒中患者1023例.收集这些脑卒中患者的费用资料,包括住院医疗总费用、医保统筹费用、个人自付费用.运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并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实际报销比进行方差分析,费用两两之间比较用q检验.对所有纳入本研究的病历费用数据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结果 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报销比有差别.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的实际报销比.
作者:刘宏洋;邹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120例患者手术情况.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血压、心率、护理综合评分、职业素养与个人形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结论 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临床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例展开专业救治时,主要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为首选,且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使人们更多的认识并了解胃肠道功能,这就促进了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不断发展.
作者:丛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3年后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对策.方法 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蓝本,自制《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横断面调查表》,于2017年8月2日对在院的1272例输液患者进行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技能横断面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静脉治疗管理三级监控体系、建立专业化静脉输液团队、制定静脉留置针十步操作法、开展静脉治疗护理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等管理对策,经过4个月的改进,于2017年12月18日对在院的1291例输液患者进行横断面调研,比较两个时间段患者钢针使用率、静脉留置针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静脉治疗健康宣教知晓率.结果 制定管理对策后,钢针使用率从56.7%(721/1272)下降到33.5%(433/1291),静脉留置针不规范操作率从53%(291/551)下降到17%(149/858),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从32%(175/551)下降到11%(98/858).结论 有效落实《规范》,提高了静脉治疗的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静脉治疗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作者:孙怡;孟月仙;冯蕾;朱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100例患者.常规组按照手术室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患者,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减轻了患者的焦虑评分,缓解了患者紧张情绪,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周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宫颈炎的患者92例,选取其中46例设为实验组,剩余4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2组患者优良率对比中,实验组为97.83%,对照组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宫颈炎患者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菊梅;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