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马艳丽

关键词:胺碘酮, 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头环式胃管固定夹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便于临床固定及观察胃管的刻度.方法 我院使用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对留置胃管患者采用新型的头环式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方法从牢固程度、皮肤刺激性、护理工作量、舒适度及美观度进行分析比较,评定效果.结果 应用新的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的设计,有效代替了传统的胶布固定,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固定十分简便,患者的面部美观和整洁,松紧度舒适的弹力棉绳固定在患者枕后,不受压、不过敏、洁面也较方便.既能增加牢固系数及患者美观舒适度,又能减少皮肤刺激性和医护人员工作量,优点明显.结论 通过创新设计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有利于临床观察胃管的刻度,它能更好的防范管道脱出.达到有效固定胃管,规范监控留置胃管的护理安全,患者感觉舒适,面部外观整洁美观,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效提升留置胃管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翠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取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有效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甲钴胺,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邵华;荣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3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期间选取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以及实验组(48例),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MBI、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MBI、FM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戢炳金;赖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46例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于医院条件限制,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于本血站进行,机采自体血,血站室内常规温度环境下储存,待术毕后予以患者回输.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每例患者的采血量为(445±45)mL;患者围术期未见有败血症发生;MAP、HR、SpO2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可实现减少使用异体血液,充分利用自身血液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有效,是解决血液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成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终关怀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究临终关怀对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晚期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终关怀能够有效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朱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种教学法在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医院感染防控岗前培训中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PBL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可以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帮助学生了解感控政策,归纳、梳理和传授防控知识,规范并强化防控技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林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病因分析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绞痛的病因并观察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22日至2015年1月22日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8例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处理,检测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发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和情绪波动均为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试验组显效率28.21%(11/39),有效率为66.67%(26/39),对照组显效率15.38%(6/39),有效率为48.72%(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再次发生率分别为7.7%(3/39)及5.1%(2/39)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9/39)及20.5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ST段抬高型心绞痛的病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采用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进行处理,利于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刘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防治中卡前列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高危产妇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产妇44例.生产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宫体注射,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进行宫体注射.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给予卡前列素可将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减少,其防治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黄晓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43例),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为实验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对比中,所有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且治疗后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将氯吡格雷应用其中,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进行显著的改善,明显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疼痛程度,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 总结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5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跟踪治疗护理随访,发现患者在临床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化疗、功能训练恢复期的一些问题.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手术后治疗护理过程顺利,50例患者2年随访无死亡病例,愈后良好.结论 乳腺癌患者身心压力较大,患者易出现术侧肢体循环不良、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倾向,通过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少,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护患关系和谐,良好的专科护理是乳腺癌患者康复的保证.

    作者:蔡春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所有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三型辨证标准,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6个月,并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情况,以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中医症候积分比照和总体甲状腺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且中医辨证治疗在疗程长时疗效显现明显.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且其针对病情的变化处方用药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

    作者:熊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中选取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对照组4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呕吐频率、呕吐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学本科临床实践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医学本科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方法 对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322名医学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患沟通中是否遇到负面经历、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信心和对于培训的需求进行评分统计.结果 共305分问卷有效,36.07%的被调查学生有时或经常遇到负面医患沟通情况,仅有38.69%的学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信心,94.49%的学生希望接受接受相关医患沟通的培训.结论 医患沟通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势在必行.

    作者:王俊;黄芳;金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本科生和研究生病理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

    目的 比较病理学技术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探索优化该课程教学的方法.方法 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相关评价;SPSS统计软件分析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病理学技术课程内容的评价和学习需求不同,对相同类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结论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应合理调整不同类型内容比例,优化课程结构和设置,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丁克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支持.方法 抽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HSS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患者及早出院,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康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死因,在中低收入国家,脑卒中病死率尤为严重[1].因此,采取正规治疗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频率(RR)及氧分压(PO2)水平.结果 治疗后7 d,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6.47%(26/3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5.45%(15/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 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学》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目的.方法 探索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培养通用能力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结果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冯希源;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在我院接收的40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赵志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改进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护理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中,能够显著地提高下肢功能以及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何丽芬;王水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