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孙秋红

关键词:凤城市, 死因监测, 漏报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我市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从而准确的估计我市的人群病死率;找出我市死因监测工作漏报的原因,以便于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我市21个乡镇中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开展2012年~2014年的死因漏报调查工作.通过村委会、殡葬部门、户籍管理部门等多个途径收集居民死亡数据,与死因监测常规报告系统里的数据核对,确定漏报名单,统计漏报率.结果 被抽中三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2012年共漏报4例,漏报率4.82%;2013年共漏报8例,漏报率7.34%;2014年共漏报6例,漏报率5.61%.结论 凤城市死因监测工作虽然已经纳入规范化管理多年并且是国家的死因监测点,但是仍然存在漏报现象.应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工作,加大对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防保医师以及各村医师的督导、培训力度,杜绝漏报现象的发生,不断的完善死因监测工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儿科确诊为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并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治疗初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10 mg/(kg?d),待发热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 mg/(kg?d),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 mg/(kg?d).检测患儿退热时间、停止咳嗽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和停止咳嗽时间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开始前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治疗10 d后,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已恢复正常范围.治疗后实验组肺部阴影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辅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效果显著.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出87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将其按护理方法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善预后,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进化保守的蛋白之一,通过与效应蛋白和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作用.HSP90在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性.HSP90抑制剂主要分为天然HSP90抑制剂及其衍生物和合成的抑制剂两大类,且有多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HSP90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抗肿瘤治疗靶标,HSP90抑制剂将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得到长久的关注.

    作者:潘洁莉;李美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风险识别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围术期实行风险识别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15例.对A组患者实行风险识别护理,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A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33%)高于B组患者(6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精神障碍患者实行风险识别护理,可提升患者围术期治疗依从性,促使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奕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预防和护理的对照组(58例),与在行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我院综合性的预防护理方式的观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4例,占6.9%,患者满意度98.2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21例,占36.21%,患者满意度82.76%,差异显著(P<0.05).结论 我院针对创伤骨科下肢的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和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朱莹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观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深入探讨观察风险意识作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行风险意识管理.结果 统计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将风险管理作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能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值得借鉴.

    作者:孙岳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王忠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Npn-2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神经毡蛋白-2(Npn-2)是轴索引导中介脑信号蛋白3F(SEMA3F)的受体,Npn-2基因突变会造成发育中的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改变突触的可塑性,Npn-2的基因突变与孤独症、癫痫、恶性胶质瘤相关.Npn-2在儿童癫痫、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以及上述3种疾病的合并症中已被识别.有关Npn-2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基因、分子、细胞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彩霞;杨光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脂溶性高,镇痛效应强,适用于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重症监护室内的镇静、镇痛都有广泛的应用,它起效迅速,半衰期短,并且对心血管、胃肠道、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广泛应用于患儿的镇痛治疗.本文就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在PICU的应用.

    作者:吕晓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谈提高采供血工作中的护理质量

    目的 对如何提高采供血工作的护理质量展开探讨,以期为血站的护理安全提供充分保障.方法 我站于2014年7月开始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系统培训.各小组成员则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坚持每日对工作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整改.结果 与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之前相比,组建后的献血者满意度、用血医院满意度、一针穿刺成功率均发生显著升高,采供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充分促进血站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全面促进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仁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3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3±1.35)d与96.67%,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姜宝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sCys-C、uNGAL、uKIM-1及uIL-18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sCys-C、uNGAL、uKIM-1及uIL-18联合检测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共256例,以急性肾损伤的评比标准为诊断标准,将256例患者分为AKI组(包括1期、2期以及3期)和非AKI组,然后对各组患者的sCys-C、uNGAL、uKIM-1及uIL-18水平进行检测并作出比较,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价sCys-C、uNGAL、uKIM-1及uIL-18单独寄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AKI组患者的sCys-C(1.13 mg/L)、uNGAL(82 mg/L)、uKIM-1(0.67 mg/L)及uIL-18(103 mg/L)水平明显要低于AKI组患者sCys-C(1.90 mg/L)、uNGAL(174 mg/L)、uKIM-1(1.63 mg/L)及uIL-18(158 mg/L),二者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ys-C、uNGAL、uKIM-1及uIL-18是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其特异性与敏感性优于传统标志物,四项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作者:倪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80例深Ⅱ、Ⅲ度烧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0±1.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1.8)分、2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作者:韩素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前置胎盘减少术中出血32例分析

    目的 针对胎盘前置孕妇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以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接收的胎盘前置孕妇中任选32例,其中16例按照常规方式促子宫收缩药物治疗,配合宫腔填塞纱布进行预防出血治疗,为对照组,而另外16例,则使用卡孕栓以及欣母沛联合术中缝合进行预防出血处理,为观察组.针对预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本次与研究中,观察组在术中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卡孕栓、欣母沛联合缝合的方式对前置胎盘孕妇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在该类患者中运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骨科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骨科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于罗哌卡因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镇痛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辅助镇痛.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与24 h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战、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17.5%,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骨科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能提高镇痛效果,且安全性比较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洪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斑点追踪技术的一次革新,其通过对连续的心脏全容积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心肌斑点回声信号进行变形运动和实时运动的重建,对心肌组织位移、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并从三维立体空间对心肌节段的形变进行评估,无角度依赖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科研价值[1].本综述主要阐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目前其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作者:黄强;柯创宏;陈雪松;徐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结果 在护理总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

    目的 针对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90例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所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针对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举措,对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总体护理有效率.结果 经过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后,研究组患者得到的总体护理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患者获得的总体护理有效率为77.78%,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由糖尿病低血糖导致精神症状发作的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能够将总体护理有效率获得提升,推动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市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丹东市无偿献血工作现状,发现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进丹东市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 分析丹东市2011年~2015年的无偿献血情况,围绕献血趋势、献血量、二次献血比例、献血人群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展开分析.结果 丹东市无偿献血呈逐年上升趋势;400 mL比例较高,5年平均达到82.7%;二次献血人数比例稳定,均保持在50%以上.献血人群中干部献血比例低,献血主力为中低教育程度者.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 ,明确干部为重点宣教人群,农民是重点壮大人群,合理调整献血者队伍结构,保证血液供应.

    作者:李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延续护理模式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延续护理模式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中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中随机性的选择120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延续护理,对两组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应用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