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
目的 探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中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患者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主要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两组各指标在T0、T1时点比较,均无差异,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在T2、T3时点,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中肝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在临床予以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碧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和家属选择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39例,给予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及治疗后PANSS阳性评分等情况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和精神病理评分与B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是氨磺必利对抑郁症状和阳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胥凤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分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实施并发症护理干预的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措施的77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3/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8%(1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值得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翌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ACOS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和对照组(噻托溴铵)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IC/TLC、DLCO、RV/TLC,比较两组患者ACT和CAT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除DLCO指标无明显改变,FEV1、FEV1/FVC、IC/TLC、RV/TLC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ACT、CAT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ACT及CAT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临床治疗ACOS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提高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组人干扰素 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32例)和乙组(28例),甲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进行治疗,乙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结果 甲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乙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两组患儿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 α1b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范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组织线粒体钙和c-Fos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进行建模,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PTZ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灵芝孢子粉组(PTZ腹腔注射+灵芝孢子粉灌胃),每组各15只,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3组脑组织线粒体Ca2+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c-Fos.结果 c-Fos在大鼠皮质区、海马区均可见表达.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粉组的c-F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灵芝孢子粉组的线粒体Ca2+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灵芝孢子粉通过增加线粒体Ca2+水平及抑制c-Fos的表达来减少癫痫发作对脑细胞线粒体所造成的损伤,进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作者:刘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提要]目的 探讨护理专科小组全程管理对于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乳腺癌行周期化疗患者12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对照组患者由本院具有PICC资质专科护理人员操作,置管后管理由护理单元所属人员完成.研究组患者由PICC护理专科小组完成置管,置管后日常管理由PICC护理小组全程监督、指导、执行、评价、改进,完成PDCA管理循环.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与置管前、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免疫荧光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培训、全程跟踪的护理专科小组管理可以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临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加强置管后各种规范管理,显著减少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定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提示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以及血栓形成可能性.
作者:朱相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结果 70例研究对象接受人性化护理后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其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有45例,取得满意的有23例,其余2例为不满意,本次研究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7.14%.结论 针对结核病患者,选择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痛苦,建议在结核病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穴位贴敷治疗不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92例脾胃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贴敷治疗的不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贴敷治疗的依从性更高,不依从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穴位贴敷依从性,降低不依从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琳;张青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血液透析治疗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保守疗法无效时一种治疗方法,因发热为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透析患者不可避免的会遇到.2014年10月18日,短时间内连续出现3例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热,笔者接到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按照报告流程,积极采取措施,联系肾内科医师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对科室的环境、医务人员的手及时进行采样,同时对科室消毒隔离技术进行指导,有效地控制了类似的病例再次发生.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2)、干预组(n=43).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8%,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许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呼吸机治疗的81例新生儿,依据护理方式不同设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4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VAP发生率,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再住院率、VAP发生率2.86%、11.43% 低于对照组17.39%、30.43%,两组新生儿再住院率、VAP发生率相比较 χ2=1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14.39±2.27)d、(102.28±4.39)h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的(21.40±3.68)d、(134.37±3.59)h,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t=4.365、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运用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可减少VAP发生,缩短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王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BN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和心功能,患者生活质量也可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秀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粉尘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应结果.方法 运用聚类取样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前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9796名,对9796名人员的上岗前检查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在所有人员中,其平均年龄为(17.23±65.59)岁,<40岁的人员为5656名(57.7%);其中压铸机械制造单位3200名(32.6%)、家俱陶瓷单位1100名(11.23%)、钢铁企业2700名(27.5%)、铸造企业2796名(28.67%).有7000名人员曾经有过粉尘作业史(71.4%),2796名(28.6%)未进行过与粉尘有关的行业.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均能够准确分辨出肺尘埃沉着病病以及肺部功能障碍,且从事过粉尘行业组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未从事粉尘行业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 对从事过粉尘工作人员和即将进行粉尘工作的人员行健康检查,能够及时诊断肺部病症,同时增强行业安全.
作者:王晓辉;文涛;邵元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96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神经衰弱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精神压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丛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偏瘫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疗法进行诊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康复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改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可达到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 ~2014年采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35例.结果 本研究采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35例,在临床实践中都能直接打压嵌入螺旋刀片,通过2年的观察,目前还没有PFNA螺旋刀片的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的病例.结论 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就是为了减少PFNA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螺旋刀片的松动和中心性切出等常见并发症,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作者:樊元胜;蔡建平;叶蜀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1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入组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和研究组49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韩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前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对策、实施,后比较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压疮发生率为12.22%,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压疮发生率为4.35%,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老年危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品管圈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降低了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裴亚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耐多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行为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助于耐多药结合病患者行为改善和心理康复,有助于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