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院校西医专业《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申可佳;伍参荣;刘碧源;陈超龙

关键词:中医院校, 医学免疫学, 西医专业
摘要:中医院校西医专业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是按照西医院校的教材和标准,根据中医院校的特点适当融入中西结合的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大化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出适合我国医学发展现状的专业人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分析MRI与CT技术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疑似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分别对患者实施MRI和CT检查.然后以手术所见作为检查结果的金标准,判断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综合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是当下临床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诊断方式,但CT检查方式也具有检查时间短、价格低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二者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采用何种诊断方式进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葛根黄芩黄连汤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葛根黄芩黄连汤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其住院号尾数奇偶性分组,对照组44例以病毒唑治疗,观察组44例以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 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5%(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经观察,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小儿病毒性肠炎展开治疗时,葛根黄芩黄连汤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恒;崔圣涛;段晓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105例胃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胃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的105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105例同龄人为对照组,评估与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性别、年龄、并发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患者的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不同性别、年龄、并发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较差,且性别、年龄、并发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是此类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根据对胃溃疡患者的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吴运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B-Lynch缝合术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B-Lynch缝合术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8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终观察术中以及剖宫产B-Lynch缝合术后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实验组,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B-Lynch缝合术已知能改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起到辅助作用,改善产妇术中及术后情况,应该强调其重要性.

    作者:张秀娟;哈丽恰;霍加西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五水头孢唑林钠(新泰林)治疗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性感染性患者应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新泰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n=51)与对照组(头孢唑林钠治疗,n=51),连续治疗14 d(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9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6%,(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效果比较好,且方案安全性高,故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高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大连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护理方法,试验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Barthel)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丁瑞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研究

    目的 探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 ~2014年采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35例.结果 本研究采用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35例,在临床实践中都能直接打压嵌入螺旋刀片,通过2年的观察,目前还没有PFNA螺旋刀片的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的病例.结论 PFNA螺旋刀片打压嵌入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就是为了减少PFNA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螺旋刀片的松动和中心性切出等常见并发症,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作者:樊元胜;蔡建平;叶蜀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结果 70例研究对象接受人性化护理后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其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有45例,取得满意的有23例,其余2例为不满意,本次研究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7.14%.结论 针对结核病患者,选择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痛苦,建议在结核病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组人干扰素 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32例)和乙组(28例),甲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进行治疗,乙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结果 甲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乙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两组患儿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 α1b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范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港医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例,采取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酶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T、AST、GGT、ALP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ALT、AST、GGT、AL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情况.

    作者:邢诗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目的 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2)、干预组(n=43).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8%,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许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ACOS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和对照组(噻托溴铵)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IC/TLC、DLCO、RV/TLC,比较两组患者ACT和CAT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除DLCO指标无明显改变,FEV1、FEV1/FVC、IC/TLC、RV/TLC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ACT、CAT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ACT及CAT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临床治疗ACOS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提高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双肺通气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肺通气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因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谈话,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组,n=37例)和对照组(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组,n=31例).全凭静脉诱导与维持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60 min(T1)和手术结束后双肺通气30 min(T2)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外周动脉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患者手术后的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T0、T1、T2三个不同时间中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T1,CI、CO、SV、MAP大于对照组,SVV、HR观察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2,MAP、HR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1、T2,TNF-α、IL-8的浓度低于对照组;在T1、T2,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8、IL-10在T0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肺部感染、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和住院天数,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肺通气可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对患者的愈后产生良好的影响.

    作者:聂彬;杨明华;陈一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中耳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药液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7%,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治疗分泌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效果较为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潘永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全面流程管理在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全面流程管理在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传统的工作流程,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全面流程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在实验期内共处理物品136506(件/套),工作缺陷发生297次,整体的工作缺陷发生率为0.22%.相同时间跨度内观察组共处理物品141792(件/套),工作缺陷发生183次,整体的工作缺陷发生率为0.13%.通过对其他科室15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可知,消毒供应室在采用全面流程管理前,有113名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表示满意,整体满意度为75.33%(113/150);消毒供应室在采用全面流程管理后,有142名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表示满意,整体满意度为94.67%(142/150).结论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优化中采用全面流程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整体的工作缺陷发生率;同时,采用全面流程管理后获得的来自其他科室工作人员评价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樊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专科小组管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质量影响

    [提要]目的 探讨护理专科小组全程管理对于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乳腺癌行周期化疗患者12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对照组患者由本院具有PICC资质专科护理人员操作,置管后管理由护理单元所属人员完成.研究组患者由PICC护理专科小组完成置管,置管后日常管理由PICC护理小组全程监督、指导、执行、评价、改进,完成PDCA管理循环.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与置管前、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免疫荧光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培训、全程跟踪的护理专科小组管理可以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临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加强置管后各种规范管理,显著减少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定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提示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以及血栓形成可能性.

    作者:朱相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硬化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硬化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本次的医学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医学研究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出血、溃疡、感染).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75.00%,对照组96.88%),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2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8.13%,两个研究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硬化治疗后采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3年 ~2015年收取的60例小儿脑瘫流涎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小儿采用康复护理联合按摩治疗,而实验组小儿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对比两组小儿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小儿的临床护理效果(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小儿脑瘫流涎,并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康复专科护士岗位培训的实践与管理

    根据科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能够掌握较高康复专科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进一步提高护士专科能力和提升患者满意度为培训目标,进行年度专科护理培训,旨在加强康复护士管理和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作者:肖华;闫玮娟;刘传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的诊疗方法

    目的 深入探讨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的诊疗方法,以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 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He-Ne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理,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患儿明显占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中,首先应该将各项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联合诊断,在治疗中加入He-Ne则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作者:孙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