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璐;薛晓莹;陈海玲
目的 分析全方位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将92例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6例.实施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的组别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与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满意度为78.2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结论 全方位优质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姚金元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本院根据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效果优于常规组,且安全性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结论 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给予阿立哌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孙宇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病房中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50例传染病病房中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以及分层次护理管理.结果 两组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染病病房中实施护理管理时,通过分层次护理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李宁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莫沙比利、六味安消、红霉素对危重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恢复临床疗效比较,探讨是否有胃肠黏膜保护及抑制炎性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定义中AGⅢ级以上,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莫沙比利、六味安消、红霉素口服,治疗前后进行临床指标和临床结局的比较.结果 三组病例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GI分级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莫沙必利组D-乳酸、TNF-α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善,LPS、IL-6下降显著(P<0.05);六味安消组D-乳酸、LPS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善,IL-6、TNF-α下降显著(P<0.05);红霉素组D-乳酸、LPS、IL-6、TNF-α治疗前后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三组药物在危重患者AGI恢复胃肠动力方面均有效.对肠黏膜功能保护、减少细菌内毒素移位方面莫沙必利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莫沙必利组、六味安消组均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六味安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莫沙必利组.莫沙必利、六味安消和红霉素对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程静;胡大伟;尹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临床工作者对重症H7N9病毒感染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入住我科11例重症H7N9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重症H7N9病毒感染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 kidney injury,AKI),其中女2例,男3例,年龄在28~74岁.入住ICU时1例出现肌酐升高,2例尿素氮升高,4例肌酸激酶增高.入住ICU 24 h后2例少尿,4例肌酐升高.5例均出现镜下血尿,但无肉眼血尿,4例出现蛋白尿,1例高比重尿,2例低比重尿.1例血BUN/血Scr>20,所有患者均使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其中1例肾功能恢复,其余4例肾功能未恢复.5例患者均并发有ARDS,其中4例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例患者出院1例,死亡4例.结论 AKI在重症H7N9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H7N9病毒感染合并AKI的患者病死率高,需加强H7N9病毒感染患者肾功能的监管.
作者:朱烽烽;沈兴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苯地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2次.实验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2次以及复方丹参滴丸1次10丸,1日3次.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患者的血压和24 h心电图.结果对照组血压合格率为38%,24 h心电图有效率为54%;实验组血压合格率为69%,24 h心电图有效率为82%.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苯地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
作者:常英秀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临床影响.方法 此研究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挑选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中,抽取16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此160例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在护理方式上有所差异,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和80例研究组(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6.25%比对照组23.75%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引流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每日引流量,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疾病者相应护理干预,可保证置管引流可行性,确保有效性,引流时间得到缩短,可减少其费用支出,降低患者疼痛度,对患者康复存在较大的有利作用.
作者:苏婷婷;吴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中鼻肠管置管方法效果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肠管,观察组给予术中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观察两组置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中在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首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从而减少插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黄平;陆朝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优质的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是提升中药药剂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分析了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优质充分的重要性和主要实践途径.实践证明,重视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一方面能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实验室学习环境,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职业技能,可缩短他们就业后适应生产岗位的时间,以提升整体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赵绿英;李云贵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开腹手术和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上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应用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可起到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王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将其患肢常规提高15°~20°,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5°~10°体位,观察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采用局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90°~120°体位,均给予两组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髌骨骨折术后,采用正确的体位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研究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14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应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临床疗效明显,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尽早摆脱疾病的干扰恢复健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滕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析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受麻醉状态下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50例,通过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检查中与检查前比较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氧饱和度均差异不大,对照组除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波动;观察组胃镜、结肠镜检查及检查后清醒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麻醉状态下接受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中能够保证检查顺利、有效进行,提升患者接受检查中的舒适度,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不同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Itoh五分法和面积比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价值.结果Itoh五分法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74.1%、74.3%,面积法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94.8%、94.6%,两种诊断方法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法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高于Itoh五分法,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Itoh五分法.
作者:王乐;陈红菊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前后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50名护士对比分析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前后护理水平,统计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当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35%下降到0.9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5.21%提升到98.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和护理文书方面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 持续性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护理水平,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代纱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62例,依据患儿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儿比例各31例.接受西替利嗪滴剂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接受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复发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检验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慢性荨麻疹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效果理想,不仅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以使复发率进行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高瑾;王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模式对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本院在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0/4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4.52±4.23)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39.45±5.87)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数据均为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模式可以降低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许秀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的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的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B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不良反应,A组高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可取的较高的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心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曲马多是临床上较为广泛应用的中枢作用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依赖性较弱,国际上对曲马多滥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表明,滥用曲马多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曲马多滥用的情况逐渐增多,本文对曲马多的药理学特点进行分析,调研其产生的依赖性.
作者:张志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调查.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患者(总计914颗牙齿),对患者总体与不同牙位牙釉质脱矿情况予以调查.结果 40例患者(总计914颗牙)中,有18例患者出现牙釉质脱矿,脱矿率45%;914颗牙齿中86颗牙出现牙釉质脱矿,占9.41%;914颗牙中0级脱矿、1级脱矿、2级脱矿、3级脱矿分别占87.64%、6.89%、4.60%、0.87%;脱矿发生率前三位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下侧切牙;治疗前两组软垢指数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软垢指数均有一定下降,但每天刷牙频率超过三次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脱矿指数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脱矿指数均有一定上升,但每天刷牙频率不足三次组患者的上升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会提高牙釉质脱矿发生率,需要对其给予及时的处理与有效防治.
作者:索南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