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认知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李淑敏

关键词:认知护理, 乙型肝炎,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加认知护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仅以基础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95.8%)高于对照组(81.3%),且实验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喉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电子鼻咽喉镜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采用奥林巴斯电子鼻咽喉镜对3350例耳鼻喉科患者进行诊疗,对诊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35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检查,并明确诊断,部分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3321例进行鼻咽喉部检查,29例进行耳部检查.320例患者进行了喉镜下咽喉异物取出术,声带肿物手术4例,咽喉部肿物摘除术32例.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较广,在诊断和治疗上有现有其他设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李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者康复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模式与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充分促进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共126眼)糖尿病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OCTA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及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情况.同时以间接眼底镜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O C TA、F F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经间接眼底镜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46例,占73.02%;OCTA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76.47%;FFA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64.71%,经χ2检验,O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χ2=4.21、5.32,P=0.040、0.021).结论 FFA、OCTA均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OCT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关晓颖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安全性护理对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安全性护理对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安全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得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采取安全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对跌倒的认识,有效的预防跌倒,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颖;王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血小板凝聚率(PAG).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5%、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17.5%,两组间相比,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61±0.15)、(0.62±0.1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31±0.05)、(0.42±0.04),治疗后PAG结果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效果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小板凝聚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维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超临界萃取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在介绍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超临界萃取技术的优点进行了介绍.

    作者:王武英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浅谈中医院制剂室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本文探讨了在药品生产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势下制剂室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制剂的剂型转变、新制剂的开发以及制剂室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丽丽;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MSCs共培养抗ARPE-19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MSCs共培养抗ARPE-19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H2O2组和共培养组;通过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气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研究分析MSCs共培养抗ARPE-19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结果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能显著降低SOD和GSH-Px水平,并提高MDA水平;而MSCs共培养预能显著逆转这种变化,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共培养有抗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柴勇;焦守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纤维溶抑制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维溶抑制物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接收的12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展开分析,依据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患组和非冠心病患组.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进行计算,采用免疫分层析式抗体的夹心法则对两组的TAFI含量进行测定,并且对两组的TAFI数值实施处理,采用t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TAFI的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组的TAFI水平同非冠心病患组比较明显较高,且TAFI同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TAFI可能是引起冠心病并促进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子.

    作者:赵秀男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不同方法炮制的五味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及溶出率进行测定,炮制方法有生五味子、醋蒸、酒蒸、蜜蒸、酒浸、清炒、蜜炒,木脂素类成分包括醇甲、醇乙、甲素、乙素.结果 酒蒸和酒浸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醇乙、甲素、乙素等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均高,其次为生五味子,且炒法五味子供试品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及溶出率均较低.结论 在五味子炮制中可考虑采用酒蒸和酒浸法以增强药效.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腿湿疹患者64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评分下降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3.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局部刺激等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轻微痛痒症状,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可以更好的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宪刚;吕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方法 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时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出院时除了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在随后的6个月内,进行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定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促进患者患肢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郑颖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研究乳酸脱氢酶在小儿贫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小儿贫血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45例贫血患儿按照贫血原因分为急性白血病(AL)组56例、溶血性贫血(HA)组49例、缺铁性贫血(IDA)组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2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及阳性率及AL、H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LDH变化.结果 血清LDH水平高低排序为,AL组>HA组>IDA组>AA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方差分析F=251.36,P=0.000,各组间患儿LDH水平比较P均<0.005.阳性率比较,HA组>AL组IDA组>AA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标胶P均<0.005;AL、HA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LDH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DH可作为血液病的诊断及观察病情、评估疗效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韩会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疗效及对机体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62例行传统开腹全切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效果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和12 h研究组患者腋下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体温逐渐趋于正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55%,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为1.72%,明显优于对照组91.94%和8.0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良性子宫疾病患者可有效的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对患者体温变化造成的影响偏小,患者术后愈合较好,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可推广使用.

    作者:隋云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阴式、腹腔镜与腹式3种术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阴式、腹腔镜与腹式3种术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甲组实施经腹式子宫切除术,乙组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丙组实施腹腔镜全宫切除术,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丙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甲乙两组(P<0.05);甲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升高发病率以及住院天数均要显著多于乙丙两组(P<0.05);丙组术中出血量要显著少于乙组(P<0.05).结论 3种术式的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均具有各自利弊以及手术适应证,应当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并结合各术式的优缺点选择佳术式,尽可能减少患者所受创伤.

    作者:蔡梅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心脑血管方面的临床观察

    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心脑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通过查阅文,综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广泛应用,疗效肯定.

    作者:杨淑洁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88例由于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将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8%,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血肿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脑出血后出现昏迷的患者,相对比单独使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措施,患者联合使用醒脑静展开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清醒,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岩;管树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PDCA循环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中,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更科学、规范,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秦连英;邓清军;蔡云刚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认知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认知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加认知护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仅以基础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95.8%)高于对照组(81.3%),且实验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老年患者LC手术苏醒期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苏醒期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行LC手术的6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在手术苏醒期运用芬太尼,研究组33例在手术苏醒期运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种药物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为(67.3±20.2)min、拔管时间为(17.9±5.6)min,拔管后5 min VAS评分为(8.6±2.1)分;研究组三项指标分别为(69.6±18.6)min、(9.2±3.2)min、(5.2±1.2)分,两组拔管时间和拔管后5 min 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术毕和拔管后10min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LC手术苏醒期运用舒芬太尼置管时间短,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吕晶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