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目的:研究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在社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进行社区疾病普查,针对社区约10万公里面积,大约12万人口开展疾病普查,另选取本院旧式X线+胶片系统系统开展普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本院的对比研究,采用X线+胶片系统系统发现患者出现胸部异常病例为1623例,脊椎异常病例62例,四肢异常病例66例,其他异常病例39例;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发现胸部异常病例为2457例,脊椎异常病例为107例,四肢异常病例152例,其他异常病例92例,则两组检查结果显示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检查出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X线+胶片系统系统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技术对于社区开展病例普查,其准确率更高、普查更详细,极大限度的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螺旋CT检测、测量与判定。结果经过CT检测与测量,观察组的寰齿前间隙和动力位寰齿前间隙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寰齿后间隙和寰齿侧间隙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螺旋CT判断为阳性28例,阴性2例,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3.3%和100.0%。结论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能够准确确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状况,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杰;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整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传统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感染出现情况。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传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透析效果和患者的自感,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概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行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在行全麻前后的不同时机进行截石位摆放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1例在我院肛肠外科行肛肠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1例,采取在麻醉前护士摆放好截石位;对照组50例,采取在麻醉后护士摆放好截石位。观察两组患者自觉舒适度、操作所消耗护士人力及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由1名护士耗时2~3 min完成截石位摆放,省时省力。对照组由2名护士耗时7 min完成了截石位的摆放,与试验组比较费时费力。试验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麻醉前摆放截石位,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舒适度,节省护理人数以及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蒋励;乔玉萍;于锦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剔除术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卢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小儿泌尿系疾病的病种与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2014年共收治的176例小儿泌尿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泌尿系疾病的主要病种为肾小球疾病,2013年和2014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9.8%和47.8%,其次是泌尿系感染、特发性高钙尿症和尿道结石;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种为肾病综合征,2013年和2014年的发病率分别为48.6%和45.2%,其次是孤立性血尿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论了解小儿泌尿系疾病的病种与发病率,对小儿泌尿系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防治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张建春;孙景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6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1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潮湿、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侯云祥;高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拟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80例,其中乳腺癌20例(恶性组),乳腺肿块60例(良性组),都进行了磁共振诊断与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恶性组的MRI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直径大、边界不规则和病灶多发(P<0.05)。MRI影像判定为乳腺癌21例,乳腺肿块59例,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MRI影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8.3%。结论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李博;韩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超在精神病患者隐性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精神病治疗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以诊断患者腹部疾病情况,统计分析B超检查结果。结果腹部B超结果显示,阳性患者54例,占总患者的30.3%;主要包括酒精性肝损害、肝囊肿、脂肪肝、肾囊肿、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胆囊结石、肝肿大、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胆囊息肉等。结论腹部B超在精神病患者隐性腹部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s,I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型POCS患者80例,月经后第3天起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天,3周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吡格列酮,2片/天,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指标:BMI、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瘦素(leptin)。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患者在BMI、血糖血脂、leptin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IS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状态。
作者:吴永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和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按照优质护理理念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5%;经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是一种先进有效的理念,对肺癌根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30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口服优甲乐进行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TSH、FT4水平以及新生儿神经智力发育情况。结果新生儿年龄在14~30个月时检测神经智力发育情况,治疗组孕妇TSH、FT4水平恢复正常,MDI与P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兰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液净化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场所,是一个集门诊,急诊,病房为一体集中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特殊场所,它有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护士在工作中要免遭疾病的侵袭和危险因素的伤害,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职业防护。笔者从事血液净化护理工作,浅谈一下其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
作者:侯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预防长时间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1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一组应用右美托咪啶(D),一组应用生理盐水(C)作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皆>4 h。两组术前用药及诱导方法相同。术前应用咪达唑仑2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诱导采用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或芬太尼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1%~4%,静脉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间断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8 mg/(kg?h)。D组诱导前10 min开始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术中应用0.4~0.7μg/(kg?h)维持,C组在相同时间段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麻醉后2 h,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 min生命指标;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七氟烷用量,应用阿托品例数,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液量;记录术毕患者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量,苏醒时间,体温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插管即刻,术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 MAP,心率变化D组更稳定(P<0.05);D组七氟烷应用量少于C组,阿托品应用例数高于C组(P<0.05);术毕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下长时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预防术后寒战的发生;并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减少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
作者:于宏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20例(253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充填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治疗中,配合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3.3%和68.3%,观察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龋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不仅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而且能大大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治疗效果也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TUDCA治疗HEV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HE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加以TUDC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有效性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TBIL、ALT、GGT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79.03%高(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头晕、头痛1例(1.6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UDCA治疗HEV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作者:宛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针对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不同的急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出针对心肺复苏疾病相关的佳治疗方法,探讨出有效的心肺复苏急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分析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不同的治疗方案,共分为三组包括:开放气道性治疗(40例)、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30例)、人工呼吸治疗(30例急救性措施),对比分析不同的急救疗效。结果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人工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共有84例,治疗成功率为84%,在所有重症患者的急诊治疗中治疗疗效为佳。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开放气道性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有35例患者,成功率高达88%,30例心肺复苏患者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组中治疗成功的有24例,成功率为80%;3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精工人工呼吸治疗法治疗的急诊成功的有25例,成功率为83%。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核心可以有效的促进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还率。在对重症患者的紧急治疗中必须要有效的运用心肺复苏治疗方法,结合不同的患者情况运用开放气道性治疗、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人工呼吸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大限度的促进对重症患者疾病的诊救。
作者:于平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MHD的患者38例死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MHD的存活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感染、高血压、贫血及高龄。结论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贫血症状、早期治疗感染等措施均可从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层面上进行预防,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毛海丽;古丽鲜?吐尔洪;闫婉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1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与对照组1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降血糖、饮食控制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显著,其对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间苯三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采取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时间、患者痛苦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利凡诺中采用间苯三酚作为辅助用药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引产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引产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使用。
作者:许先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