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春;孙景春
目的:探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高危胎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高危胎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受检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系统诊断,观察组常规超声系统诊断中运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联合诊断,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9例,检出率为15%;观察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25例,检出率为41.67%,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出率,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0.506,P=0.001)。结论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
作者:王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27/4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胜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94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予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59.57%显著高于对照组29.79%,术后1、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显著减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降低其并发症概率并减少致残、致死事件,因此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丁友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患者46例。给予对照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测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变化,UPDRS评分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短信提醒教育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1.78±10.34)分、(34.90±10.09)分、(99.97±10.56)分;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53.56±10.32)分、(56.93±10.52)分、(72.l3±10.21)分,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有效的短信教育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借鉴和推广。
作者:周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螺旋CT检测、测量与判定。结果经过CT检测与测量,观察组的寰齿前间隙和动力位寰齿前间隙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寰齿后间隙和寰齿侧间隙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螺旋CT判断为阳性28例,阴性2例,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3.3%和100.0%。结论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能够准确确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状况,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杰;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46岁女性患者,于2013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以“右上,下肢活动障碍,约16 h”为主诉入院,发病伴有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贫血病史,腰脱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略欠流利,眼球活动自如,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颈软,右侧肢体瘫,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巴氏征阳性,双侧查多克征阳性,右半身痛觉减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91次/分,头CT: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瘤内出血,心电图:窦性心律,肺CT:两肺下叶支气管炎并感染,肝胆脾CT:胰头内低密度,血常规:HB:76 g/L,入院后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对症治疗,于入院第2日,患者出现问话不答,抽搐2次,视力下降,患者家属要求转往某三甲医院,出院时情况:神志恍惚,余体征同前。转入医院时诊断为瘤卒中,给予预防感染,抗癫痫,脑保护,降颅压治疗,患者不能配合行头MRI及腹部MRI检查,双眼视力下降,故转入某省级医院。于4月18日转入该省级医院神经外科,做头颅MRI+C:提示左侧额叶出血性脑梗死可能性大,并经全科讨论考虑左侧额叶出血性梗死可能性大,住院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仍视物模糊,出院后于次年再次于另一家省级医院就诊,做MRV,经会诊后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宋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喉罩麻醉,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4时段MAP为(78.21±5.23)mm Hg,HR为(147.21±9.54)次/分,T5时段MAP为(81.21±6.21)mm Hg,HR为(146.21±9.12)次/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拔管时间为(62.32±5.21)s,清醒时间为(116.21±9.56)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黄贵林;赵玉阳;勾宝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00例,疾病组;体检健康人群30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ALT、TG、TC、AST、LDL、HD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和肝功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改变情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级。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测定结果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颅内压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为40.0%;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优于传统骨瓣减压术,值得借鉴。
作者:连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遵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9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遵照双盲对照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得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有治疗效果,但是试验组患者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四方面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则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不经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和血脂,而且能够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和降低了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蒙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范立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溶血对临床生物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例正常病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健康检查病例的溶血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的含量运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分析和检测,对溶血前后各项生活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实验研究正常病例发生溶血现象前后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尿酸、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具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葡萄糖、肌酐和尿素氨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要杜绝各种可能导致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因素的发生,以此达到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作者: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儿DKA行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DKA患儿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0例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钠、钾、酮症纠正时间及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0%比对照组15.00%(9/60)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到250 mg/dL胰岛素用量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剂量胰岛素注射治疗,小剂量胰岛素在小儿DKA治疗中效果更佳。
作者:武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西药结合中医辩证施治的效果,及对TNF-α、IL-2、ET-1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2、ET-1,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2、ET-1指标参与前列腺严重反应,可作为其临床诊断的依据,中医辩证治疗前列腺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陈彧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拟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80例,其中乳腺癌20例(恶性组),乳腺肿块60例(良性组),都进行了磁共振诊断与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恶性组的MRI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直径大、边界不规则和病灶多发(P<0.05)。MRI影像判定为乳腺癌21例,乳腺肿块59例,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MRI影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8.3%。结论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李博;韩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CPACG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联合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房角宽度等指标改善程度,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眼压为(16.1±3.9)mm Hg,前方深度为(2.7±0.6)mm,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3点位房角宽度为(41.7±4.8)°,6点位房角宽度为(43.1±3.3)°,9点位房角宽度为(41.4±3.9)°,12点位房角宽度为(39.0±4.3)°,亦显著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CPACG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眼压,明显提高前方深度与房角宽度,对结构狭窄具有确切的改善效果。
作者:卢善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调查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找出并分析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的主要原因,实施有效对策,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用药失误事件数据。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护士药物知识考核分数较活动前明显上升,用药失误事件数量较活动前明显下降,目标达成率为125%,进步率为55.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保障急诊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崔玉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心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疗效、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顾爱峰;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尿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SLE的患者,共计8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分别为[(5.4±1.2)mmol/L、(12.4±3.5)mmol/d]、[(4.9±1.1)mmol/L、(12.1±4.2) mmol/d)],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59.6±12.5)mg/L、(13.4±6.7)mg/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24 h尿白蛋白的测定有助于了解SLE患者是否有早期肾功能损害,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