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施行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落实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B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的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的评分。在治疗后的2个月,对手术预后进行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在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不同的手术治疗,A组的失血量平均为(28.7±7.5)mL, B组的失血量平均为(437.8±239.5)mL (P<0.01);脑内血肿的清除率方面,A组的血肿清除率均值为(87.8±5.9)%,B组的平均值为(65.8±28.6)%(P<0.05);在GOS上,手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A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轻度残疾,8例患者重度残疾,5例患者恶化为植物人,2例患者死亡(放弃治疗导致死亡)。B组的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恶化为植物人,7例死亡(其中4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经神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比开颅的患者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神经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比开颅治疗更高效、迅速、失血量少,伤口更小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成天;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相关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主要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及收缩期末内径)的变化情况,记录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内径、舒张期末内径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越虹;庄军;安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我院ICU的36名护士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其中18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另18名观察组护士则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心理状态、工作质量上以及满意度方面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处于劣势,P<0.05。结论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管理起到较好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其工作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付慧;王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相关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关瑞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与康复护理联合用于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80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与康复护理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2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5%和75.00%,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时,中药熏蒸与康复护理相联合的方法可以起到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爱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本院治疗的手足癣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克霉唑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真菌学消除率。结果停药时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停药8周时两组的真菌学清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停药8周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是可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洪起;于延;刘毓姿;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并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人们长期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但是,20余年来仍没有明显的突破。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应用范围也逐渐缩小。但不能否认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原因为:①多数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仍需用药物终止发作;②一些引起症状的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需用药物进行控制和预防复发;③缘于经济困难而不能安放ICD或进行射频消融的心律失常患者,仍需药物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有致心律失常、损害心功能及心外脏器不良反应,而中药却有着明显的优势,联合治疗疗效更佳,优于单独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小红;潘梅;王文义;王丽杰;徐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研究肺癌患者替吉奥代谢相关酶表达水平与替吉奥疗效及毒性反应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60例经病理学或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患者,既往患者接受过含铂类化疗方案(不包含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患者据体表面积接受替吉奥胶囊口服,即BS<1.25 m2予80 mg/d,1.25 m2≤BS<1.5 m2时予100 mg/d,BS≥1.5 m2时予120 mg/d,分2次口服,d1~14,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抽外周血检测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胸苷磷酸化酶(TP)及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情况,均接受佳的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只接受佳的支持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CR+PR+SD)为26.67%(8/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5个月。单纯支持治疗组mPFS和MST分别为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实验组MST较对照组延长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mPFS较对照组延长0.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替吉奥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及血液学毒性,所有不良反应均无Ⅳ度情况发生。血DPD活性与实验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实验组TP(+)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优于TS(-)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优于TS(-)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TP、TS检测对预测替吉奥用于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翁洁;胡建兵;文芳;沈二冻;周强;谢王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00例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组与常规组均为50例,均接受全天候pH监测以及吻合口静息压检测。结果综合组pH<4站卧位时间所占比重分别为(1.49±1.37)%、(1.12±1.67)%,pH<4总时间、总次数比重分别为(1.14±0.97)%、(26.87±15.77)%,>5 min反流次数以及大反流时间分别为(26.87±15.77)次、(4.97±6.01)min,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为客观存在,而综合护理配合24 h食管pH检测为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为后期促动力药或者黏膜保护剂的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李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87.23%),并发症(8.68%)少于对照组(21.27%),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多种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史冬梅;袁维华;陶瑞霞;张春红;高子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评价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与大鼠体内肥大细胞共孵育,测定引起的组胺及己糖胺酶的释放率,分析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阳性对照药Compound 48/80能引起肥大细胞组胺及己糖胺酶的显著释放,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组胺及己糖胺酶释放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别。结论大鼠肥大细胞自身释放组胺及己糖胺酶较多,不适于体外评价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过敏介质释放。
作者:叶宇;柳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对自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胆碱酯酶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较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均能较好的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评价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学杰;李惠;杨雪梅;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4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测定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比较,合并颈动脉斑块组FMD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5.07±3.88)%vs(7.09±4.43)%],而IMT[(1.22±0.61)mm vs(0.80±0.25)mm]、hs-CRP[(7.14±11.14)mg/L vs(2.21±2.07)mg/L]值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示FMD与IMT(r=-0.409)、hs-CRP(r=-0.30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AS的内皮舒张功能较差,并且内皮舒张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成负相关。
作者:全菊花;袁永红;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可以实现单纯的饮食控制,30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40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接,间隔5 min对皮下间质组织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每次检测中用餐的时间记录,对餐后240 min的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中,用餐到高血糖的峰值时间有着相似性的特点,主要为90 min,早上、中午和晚上三餐之后的血糖峰值时间大致相同。其中40例Ⅰ型患者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主要为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为餐后的90 min左右,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更有助于对血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王丽喆;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取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5例,均给予肋骨切开复位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3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治疗后6个月的FEV1值、MVV值、VC值和FVC值显著地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佳,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明显缓解骨折疼痛症状,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作者: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按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分为45例存活组和15例死亡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群,共30例。对比存活组、死亡组和对照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HCO3-、碱剩余。结果存活组、死亡组和对照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HCO3-、碱剩余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以死亡组血气分析紊乱严重;存活组、死亡组酸碱紊乱类型中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碱代酸发生例数多,两种类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存在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碱代酸发生率多,可以将血气分析作为基本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卫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12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合理的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其痛苦,促进其身体康复,并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纪明哲;王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施行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交流抑郁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得到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其身体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雪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