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目的:研究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00例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组与常规组均为50例,均接受全天候pH监测以及吻合口静息压检测。结果综合组pH<4站卧位时间所占比重分别为(1.49±1.37)%、(1.12±1.67)%,pH<4总时间、总次数比重分别为(1.14±0.97)%、(26.87±15.77)%,>5 min反流次数以及大反流时间分别为(26.87±15.77)次、(4.97±6.01)min,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为客观存在,而综合护理配合24 h食管pH检测为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为后期促动力药或者黏膜保护剂的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李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例发生低血糖症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度等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多,需要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按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分为45例存活组和15例死亡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群,共30例。对比存活组、死亡组和对照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HCO3-、碱剩余。结果存活组、死亡组和对照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HCO3-、碱剩余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以死亡组血气分析紊乱严重;存活组、死亡组酸碱紊乱类型中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碱代酸发生例数多,两种类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存在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碱代酸发生率多,可以将血气分析作为基本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卫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相关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关瑞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75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并采取护理。结果经早期严密监测以及护理,75例颅脑术后患者出现急性脑积水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后,其中4例肢体障碍,3例语言障碍,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颅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对其进行及早地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付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过程中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的患者12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修复的适应证状进行分析和总结,观察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共有12例患者,其术后移位皮瓣均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的情况发生,创面均得到了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后发现患者手功能丧失均<60%,供区下肢的功能正常。结论在对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运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供区创面供皮量大,不用吻合血管等特点和优势,手术的成功率和皮瓣成活率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施行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交流抑郁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得到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其身体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雪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快速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对自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胆碱酯酶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较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均能较好的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评价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学杰;李惠;杨雪梅;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依托考昔对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9.4%)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95.6%);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数为3例,对照组为9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托考昔进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病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奇;陈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于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法进行治疗。为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6.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都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明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危害及干预措施。方法资料抽取2014年9月份,通过对2000例(其中双胎10例,早产儿2例)婴幼儿作了贫血状况调查,其中1000例来自乡镇,1000例来自城区。结果婴幼儿贫血的高发阶段在1岁以内,乡镇贫血发生率要高于同年龄段的城区。1岁以后贫血发生率开始下降,3岁后降至低。结论小儿各年龄段的血红蛋白值与其营养关系相当密切,3岁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消化能力的提高,饮食量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科学的喂养方式,对防治婴幼儿贫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可以实现单纯的饮食控制,30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40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接,间隔5 min对皮下间质组织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每次检测中用餐的时间记录,对餐后240 min的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中,用餐到高血糖的峰值时间有着相似性的特点,主要为90 min,早上、中午和晚上三餐之后的血糖峰值时间大致相同。其中40例Ⅰ型患者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主要为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为餐后的90 min左右,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更有助于对血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王丽喆;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的临床检查并应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6%,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针对性治疗,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秀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由于一些心血管疾病不具备典型的早期症状,因而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在此种情况下,对相关心脏标志物展开科学、恰当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心脏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疾病及心力衰竭时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一定建议,一起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王连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是目前常用的元素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测量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进行血液、尿液中多元素同时分析。本文主要综述了ICP-MS的常见样品前处理方法(直接稀释法和微波消解法)、对于质谱干扰和非质谱干扰的校正、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并对ICP-MS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姜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正规降血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第2天和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疗效显著,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仍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朱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考察使用不同急诊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终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胃镜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绍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手法及中药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128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采用手法及中药为治疗组患者治疗,单纯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5%,对照组为78.33%, P<0.01。结论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颜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取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5例,均给予肋骨切开复位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3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治疗后6个月的FEV1值、MVV值、VC值和FVC值显著地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佳,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明显缓解骨折疼痛症状,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作者: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