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4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测定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比较,合并颈动脉斑块组FMD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5.07±3.88)%vs(7.09±4.43)%],而IMT[(1.22±0.61)mm vs(0.80±0.25)mm]、hs-CRP[(7.14±11.14)mg/L vs(2.21±2.07)mg/L]值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示FMD与IMT(r=-0.409)、hs-CRP(r=-0.30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AS的内皮舒张功能较差,并且内皮舒张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成负相关。
作者:全菊花;袁永红;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本院治疗的手足癣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克霉唑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真菌学消除率。结果停药时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停药8周时两组的真菌学清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停药8周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是可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洪起;于延;刘毓姿;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压缩泵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同样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喘憋、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泵重组人干扰雾化吸入α-1b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缩短住院天数,疗效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跃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本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循证护理模,观察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空腹血糖、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住院时间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使用循证护理,明显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关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考察使用不同急诊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终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胃镜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绍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相关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主要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及收缩期末内径)的变化情况,记录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内径、舒张期末内径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越虹;庄军;安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给予分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半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半年生存率、未控率、复发率分别为94.00%、6.00%及2.00%,对照组分别为76.00%、24.00%、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荆冬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可以实现单纯的饮食控制,30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40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接,间隔5 min对皮下间质组织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每次检测中用餐的时间记录,对餐后240 min的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中,用餐到高血糖的峰值时间有着相似性的特点,主要为90 min,早上、中午和晚上三餐之后的血糖峰值时间大致相同。其中40例Ⅰ型患者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主要为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为餐后的90 min左右,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更有助于对血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王丽喆;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卒中偏瘫患者早、晚期康复训练进行比较,判断何时进行康复训练效果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共50例被确诊的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介入康复训练分为早期组(病程1个月)与晚期组(病程在3~6个月),康复训练过程中对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2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同时,早期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后各指标表现明显优于晚期患者,2组存在显著差距(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具有应用价值,早期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陆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施行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落实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服用8周后停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停药后3个月随访观察,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A、IgG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相比均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gA、Ig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实施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另外25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结论应用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尽快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伴感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患者资料为我院收治的矽肺并感染患者7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常规吸氧、祛痰、退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疗程为7~10 d。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肺啰音、咳嗽、胸片炎性病灶消失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NP、hs-CRP和LVEF水平及观察组NYHY不同级别患者的BNP、hs-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
作者:杨华芝;丁娅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正规降血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第2天和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疗效显著,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仍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朱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方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把102例出血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抗凝透析,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C组采用肝素钠抗凝透析。通过三组不同的抗凝方法,从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和护理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情况:A组80例次完成了透析,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B组76例次进行了透析,出现了体外循环三级凝血,透析终止,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C组84例次进行透析,其中有2例次发生出血情况。由此可见,B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远远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分析得出,患者血液透析采用A组抗凝透析比较安全,护理流程相对简单;B组抗凝透析由于不能顺利进行,效果低于A组;进行C组透析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安全性相对比较低。
作者:张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评价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与大鼠体内肥大细胞共孵育,测定引起的组胺及己糖胺酶的释放率,分析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阳性对照药Compound 48/80能引起肥大细胞组胺及己糖胺酶的显著释放,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组胺及己糖胺酶释放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别。结论大鼠肥大细胞自身释放组胺及己糖胺酶较多,不适于体外评价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过敏介质释放。
作者:叶宇;柳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减肥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进行药学监护,探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不合格减肥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临床药剂师积极的参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生化指标采用保肝给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教育,协助医师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对患者及时进行保肝治疗以及用药教育后,患者的药物性肝炎病情减轻,终痊愈出院。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炎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及时准确的给出治疗方案,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危害,保证合理、安全和有效用药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桂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失眠症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失眠症患者其社会活动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失眠症患者也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较多,如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较少,遭遇较多负性生活事件等,因此探讨与失眠症相关的症状学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
作者:黄慧昳;杨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夏贵生;黄宝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