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急诊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杨绍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 胃镜
摘要:目的:考察使用不同急诊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终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胃镜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危害及干预措施。方法资料抽取2014年9月份,通过对2000例(其中双胎10例,早产儿2例)婴幼儿作了贫血状况调查,其中1000例来自乡镇,1000例来自城区。结果婴幼儿贫血的高发阶段在1岁以内,乡镇贫血发生率要高于同年龄段的城区。1岁以后贫血发生率开始下降,3岁后降至低。结论小儿各年龄段的血红蛋白值与其营养关系相当密切,3岁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消化能力的提高,饮食量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科学的喂养方式,对防治婴幼儿贫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12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合理的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其痛苦,促进其身体康复,并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替吉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研究肺癌患者替吉奥代谢相关酶表达水平与替吉奥疗效及毒性反应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60例经病理学或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患者,既往患者接受过含铂类化疗方案(不包含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患者据体表面积接受替吉奥胶囊口服,即BS<1.25 m2予80 mg/d,1.25 m2≤BS<1.5 m2时予100 mg/d,BS≥1.5 m2时予120 mg/d,分2次口服,d1~14,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抽外周血检测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胸苷磷酸化酶(TP)及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情况,均接受佳的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只接受佳的支持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CR+PR+SD)为26.67%(8/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5个月。单纯支持治疗组mPFS和MST分别为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实验组MST较对照组延长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mPFS较对照组延长0.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替吉奥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及血液学毒性,所有不良反应均无Ⅳ度情况发生。血DPD活性与实验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实验组TP(+)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优于TS(-)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优于TS(-)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TP、TS检测对预测替吉奥用于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翁洁;胡建兵;文芳;沈二冻;周强;谢王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失眠症及其症状学的研究进展

    失眠症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失眠症患者其社会活动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失眠症患者也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较多,如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较少,遭遇较多负性生活事件等,因此探讨与失眠症相关的症状学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

    作者:黄慧昳;杨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程序在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实施要点解析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实施要点。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于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朋霞;高淑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显著比对照组67.27%高,且Barthel评分(78.86±8.54)分比对照组(55.10±7.63)分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曹玉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本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循证护理模,观察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空腹血糖、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住院时间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使用循证护理,明显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关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相关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主要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及收缩期末内径)的变化情况,记录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内径、舒张期末内径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越虹;庄军;安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于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法进行治疗。为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6.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都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肠梗阻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明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期前性收缩的临床初探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并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人们长期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但是,20余年来仍没有明显的突破。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应用范围也逐渐缩小。但不能否认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原因为:①多数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仍需用药物终止发作;②一些引起症状的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需用药物进行控制和预防复发;③缘于经济困难而不能安放ICD或进行射频消融的心律失常患者,仍需药物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有致心律失常、损害心功能及心外脏器不良反应,而中药却有着明显的优势,联合治疗疗效更佳,优于单独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小红;潘梅;王文义;王丽杰;徐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方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把102例出血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抗凝透析,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C组采用肝素钠抗凝透析。通过三组不同的抗凝方法,从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和护理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情况:A组80例次完成了透析,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B组76例次进行了透析,出现了体外循环三级凝血,透析终止,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C组84例次进行透析,其中有2例次发生出血情况。由此可见,B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远远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分析得出,患者血液透析采用A组抗凝透析比较安全,护理流程相对简单;B组抗凝透析由于不能顺利进行,效果低于A组;进行C组透析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安全性相对比较低。

    作者:张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快速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正规降血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第2天和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疗效显著,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仍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朱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判定

    目的:观察并且判定用盐酸氨溴索来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被确诊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情况。结果经过两组的对比,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时间、退热的时间都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体内的细菌清除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用盐酸氨溴索来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能够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并且能够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张狄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00例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组与常规组均为50例,均接受全天候pH监测以及吻合口静息压检测。结果综合组pH<4站卧位时间所占比重分别为(1.49±1.37)%、(1.12±1.67)%,pH<4总时间、总次数比重分别为(1.14±0.97)%、(26.87±15.77)%,>5 min反流次数以及大反流时间分别为(26.87±15.77)次、(4.97±6.01)min,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为客观存在,而综合护理配合24 h食管pH检测为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为后期促动力药或者黏膜保护剂的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李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给予分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半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半年生存率、未控率、复发率分别为94.00%、6.00%及2.00%,对照组分别为76.00%、24.00%、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荆冬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生化指标水平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对自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胆碱酯酶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较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均能较好的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评价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学杰;李惠;杨雪梅;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纪明哲;王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例数均为6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状况。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状况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面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时候,予以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自残率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9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24 h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护理的经验及有效的措施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运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有了较大的改善,其结果优于比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结论医院采用24 h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情,并能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