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何澍清

关键词:普外科, 护理不安全因素, 满意度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护理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未接受培训20名)、乙(接受培训20名)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理人员,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显著比对照组67.27%高,且Barthel评分(78.86±8.54)分比对照组(55.10±7.63)分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曹玉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西药+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实践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价值。方法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同意接受研究,常规治疗45例为对照组,降氮排毒液治疗45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有效率75.56%。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降氮排毒液治疗后,有效率97.78%。对照组的疗效远不如观察组乐观。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有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西药+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实践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较佳,获得了医学界的认可。

    作者:刘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服用8周后停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停药后3个月随访观察,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A、IgG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相比均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gA、Ig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4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测定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比较,合并颈动脉斑块组FMD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5.07±3.88)%vs(7.09±4.43)%],而IMT[(1.22±0.61)mm vs(0.80±0.25)mm]、hs-CRP[(7.14±11.14)mg/L vs(2.21±2.07)mg/L]值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示FMD与IMT(r=-0.409)、hs-CRP(r=-0.30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AS的内皮舒张功能较差,并且内皮舒张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成负相关。

    作者:全菊花;袁永红;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体质量成年大鼠,根据体质量,进行百草枯中毒模型的建立,共制造了百草枯中毒大鼠80例。其中50例大鼠给予常规洗胃灌肠等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大鼠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作为观察组。所有大鼠均给予一般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2天,观察组的大鼠IL-6、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因子的水平。

    作者:张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眼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眼针为主治疗肝肾阴虚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突发性耳聋肝肾阴虚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眼针组35例,对照组25例。眼针组给予眼针加用中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疗法。3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听力疗效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效果都有所改善,眼针组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有效率76.00%,两组的治疗率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眼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聋肝肾阴虚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温晓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B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的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的评分。在治疗后的2个月,对手术预后进行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在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不同的手术治疗,A组的失血量平均为(28.7±7.5)mL, B组的失血量平均为(437.8±239.5)mL (P<0.01);脑内血肿的清除率方面,A组的血肿清除率均值为(87.8±5.9)%,B组的平均值为(65.8±28.6)%(P<0.05);在GOS上,手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A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轻度残疾,8例患者重度残疾,5例患者恶化为植物人,2例患者死亡(放弃治疗导致死亡)。B组的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恶化为植物人,7例死亡(其中4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经神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比开颅的患者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神经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比开颅治疗更高效、迅速、失血量少,伤口更小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成天;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程序在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实施要点解析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实施要点。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于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朋霞;高淑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血糖检测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可以实现单纯的饮食控制,30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40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接,间隔5 min对皮下间质组织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每次检测中用餐的时间记录,对餐后240 min的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中,用餐到高血糖的峰值时间有着相似性的特点,主要为90 min,早上、中午和晚上三餐之后的血糖峰值时间大致相同。其中40例Ⅰ型患者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主要为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为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为餐后的90 min左右,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更有助于对血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王丽喆;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的临床检查并应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6%,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针对性治疗,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秀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给予分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半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半年生存率、未控率、复发率分别为94.00%、6.00%及2.00%,对照组分别为76.00%、24.00%、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荆冬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87.23%),并发症(8.68%)少于对照组(21.27%),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多种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史冬梅;袁维华;陶瑞霞;张春红;高子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施行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落实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夏贵生;黄宝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期前性收缩的临床初探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并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人们长期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但是,20余年来仍没有明显的突破。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应用范围也逐渐缩小。但不能否认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原因为:①多数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仍需用药物终止发作;②一些引起症状的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需用药物进行控制和预防复发;③缘于经济困难而不能安放ICD或进行射频消融的心律失常患者,仍需药物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有致心律失常、损害心功能及心外脏器不良反应,而中药却有着明显的优势,联合治疗疗效更佳,优于单独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小红;潘梅;王文义;王丽杰;徐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下尿路症候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下尿路症候群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在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中医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比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尿路症候群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韩旭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全的U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给予不同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缓释颗粒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P<0.05,表明差异显著;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给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UC,临床疗效较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病变部位局部药物浓度增大,与单独美沙拉嗪口服给药相比,并未增加全身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于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慢性重度苯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整理慢性重度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重度苯中毒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按照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58例患者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占患者总数的48.27%,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27.58%,白血病症状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5.51%。经过早期脱苯作业与临床治疗,48例患者得以好转出院,好转率为82.75%。其余10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慢性重度苯中毒是一种职业疾病,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治疗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占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验组)以及57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孕妇(对照组)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两组孕妇均实施空腹血糖、餐后1h、餐后2h血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孕妇均实施空腹血糖、餐后1 h、餐后2 h血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检测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值以及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为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应对其加强妊娠期健康体检,严格控制血糖代谢。

    作者:陈颖;王立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实施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实施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另外25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结论应用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尽快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