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何澍清

关键词:普外科, 护理不安全因素, 满意度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护理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未接受培训20名)、乙(接受培训20名)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理人员,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所累及器官、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各种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率高,依诺沙星和洛美沙星低。喹诺酮药物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软骨和变态反应。结论患者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需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尚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过程中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的患者12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修复的适应证状进行分析和总结,观察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共有12例患者,其术后移位皮瓣均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的情况发生,创面均得到了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后发现患者手功能丧失均<60%,供区下肢的功能正常。结论在对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运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供区创面供皮量大,不用吻合血管等特点和优势,手术的成功率和皮瓣成活率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和依那普利组,倍他乐克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依那普利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的总有效率93.94%,倍他乐克组的总有效率72.73%,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倍他乐克,是一种心力衰竭的一线治疗药物。

    作者:努尔巴努木?沙吾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B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的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的评分。在治疗后的2个月,对手术预后进行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在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不同的手术治疗,A组的失血量平均为(28.7±7.5)mL, B组的失血量平均为(437.8±239.5)mL (P<0.01);脑内血肿的清除率方面,A组的血肿清除率均值为(87.8±5.9)%,B组的平均值为(65.8±28.6)%(P<0.05);在GOS上,手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A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轻度残疾,8例患者重度残疾,5例患者恶化为植物人,2例患者死亡(放弃治疗导致死亡)。B组的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恶化为植物人,7例死亡(其中4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经神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比开颅的患者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神经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比开颅治疗更高效、迅速、失血量少,伤口更小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成天;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12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合理的针灸配合推拿方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其痛苦,促进其身体康复,并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接种疫苗主要是指使用疫苗制剂直接在人体中进行接种的技术,接种疫苗能给人体提供抵抗相应病原体或者相似病原体的免疫能力,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外来的病原体,通过筛选制造出能对病原体或者相似病原体产生抵抗的抗体,避免人体受到病原体的影响,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由于卫生中心自身的原因以及外界的干扰,使得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提高社区儿童的免疫能力。

    作者:彭应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夏贵生;黄宝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伴感染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伴感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患者资料为我院收治的矽肺并感染患者7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常规吸氧、祛痰、退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疗程为7~10 d。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肺啰音、咳嗽、胸片炎性病灶消失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黄连注射液对肥大细胞组胺及己糖胺酶释放的影响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评价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与大鼠体内肥大细胞共孵育,测定引起的组胺及己糖胺酶的释放率,分析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阳性对照药Compound 48/80能引起肥大细胞组胺及己糖胺酶的显著释放,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组胺及己糖胺酶释放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别。结论大鼠肥大细胞自身释放组胺及己糖胺酶较多,不适于体外评价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过敏介质释放。

    作者:叶宇;柳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例数均为6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状况。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状况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面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时候,予以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自残率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验组)以及57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孕妇(对照组)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两组孕妇均实施空腹血糖、餐后1h、餐后2h血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孕妇均实施空腹血糖、餐后1 h、餐后2 h血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检测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值以及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为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应对其加强妊娠期健康体检,严格控制血糖代谢。

    作者:陈颖;王立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法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法对开胸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开胸治疗后的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汤剂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氨溴索口服液,两组均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治疗8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PaO2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PaCO2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C%、FVC%、FEV1%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法在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方面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董泽清;刘玉学;徐绍敏;李陆平;魏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整理我院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一般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强化干预组患者通过强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一般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强化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一般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一般对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强化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一般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8.88%,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使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足部管理,提升其足部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和减少患者的糖尿病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NP、hs-CRP和LVEF水平及观察组NYHY不同级别患者的BNP、hs-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

    作者:杨华芝;丁娅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例发生低血糖症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度等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多,需要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取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5例,均给予肋骨切开复位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3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治疗后6个月的FEV1值、MVV值、VC值和FVC值显著地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佳,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明显缓解骨折疼痛症状,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作者: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方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把102例出血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抗凝透析,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C组采用肝素钠抗凝透析。通过三组不同的抗凝方法,从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和护理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情况:A组80例次完成了透析,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B组76例次进行了透析,出现了体外循环三级凝血,透析终止,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C组84例次进行透析,其中有2例次发生出血情况。由此可见,B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远远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分析得出,患者血液透析采用A组抗凝透析比较安全,护理流程相对简单;B组抗凝透析由于不能顺利进行,效果低于A组;进行C组透析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安全性相对比较低。

    作者:张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的临床检查并应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6%,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针对性治疗,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秀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75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并采取护理。结果经早期严密监测以及护理,75例颅脑术后患者出现急性脑积水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后,其中4例肢体障碍,3例语言障碍,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颅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对其进行及早地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付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护理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未接受培训20名)、乙(接受培训20名)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理人员,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澍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