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巴努木?沙吾提
接种疫苗主要是指使用疫苗制剂直接在人体中进行接种的技术,接种疫苗能给人体提供抵抗相应病原体或者相似病原体的免疫能力,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外来的病原体,通过筛选制造出能对病原体或者相似病原体产生抵抗的抗体,避免人体受到病原体的影响,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由于卫生中心自身的原因以及外界的干扰,使得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提高社区儿童的免疫能力。
作者:彭应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施行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落实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所累及器官、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各种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率高,依诺沙星和洛美沙星低。喹诺酮药物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软骨和变态反应。结论患者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需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尚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夏贵生;黄宝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本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循证护理模,观察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空腹血糖、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住院时间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使用循证护理,明显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关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减肥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进行药学监护,探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不合格减肥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临床药剂师积极的参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生化指标采用保肝给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教育,协助医师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对患者及时进行保肝治疗以及用药教育后,患者的药物性肝炎病情减轻,终痊愈出院。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炎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及时准确的给出治疗方案,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危害,保证合理、安全和有效用药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桂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本院治疗的手足癣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克霉唑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真菌学消除率。结果停药时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停药8周时两组的真菌学清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停药8周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足癣患者采取清癣外洗方与克霉唑乳膏联合用药是可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洪起;于延;刘毓姿;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分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意外,意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1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文案书写合格率均为100%(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5%(29/40)以及文案书写合格率77.5%(31/4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护理工作制度是对传统护理制度的创新和补充,在临床应用中显著了提高了基础护理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苗丽;苏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87.23%),并发症(8.68%)少于对照组(21.27%),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多种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史冬梅;袁维华;陶瑞霞;张春红;高子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路径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护理者31例纳入常规组,采用路径管理者32例纳入路径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路径组住院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活动出血停止时间低于常规组,路径组并发症合计例次率31.25%低于常规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管理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评价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与大鼠体内肥大细胞共孵育,测定引起的组胺及己糖胺酶的释放率,分析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阳性对照药Compound 48/80能引起肥大细胞组胺及己糖胺酶的显著释放,不同浓度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组胺及己糖胺酶释放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别。结论大鼠肥大细胞自身释放组胺及己糖胺酶较多,不适于体外评价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过敏介质释放。
作者:叶宇;柳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显著比对照组67.27%高,且Barthel评分(78.86±8.54)分比对照组(55.10±7.63)分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曹玉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例发生低血糖症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度等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多,需要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实施要点。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于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朋霞;高淑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级康复护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给予分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半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半年生存率、未控率、复发率分别为94.00%、6.00%及2.00%,对照组分别为76.00%、24.00%、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荆冬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比较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和依那普利组,倍他乐克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依那普利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的总有效率93.94%,倍他乐克组的总有效率72.73%,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倍他乐克,是一种心力衰竭的一线治疗药物。
作者:努尔巴努木?沙吾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取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5例,均给予肋骨切开复位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3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治疗后6个月的FEV1值、MVV值、VC值和FVC值显著地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佳,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明显缓解骨折疼痛症状,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作者: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过程中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的患者12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修复的适应证状进行分析和总结,观察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共有12例患者,其术后移位皮瓣均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的情况发生,创面均得到了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后发现患者手功能丧失均<60%,供区下肢的功能正常。结论在对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运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供区创面供皮量大,不用吻合血管等特点和优势,手术的成功率和皮瓣成活率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体质量成年大鼠,根据体质量,进行百草枯中毒模型的建立,共制造了百草枯中毒大鼠80例。其中50例大鼠给予常规洗胃灌肠等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大鼠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作为观察组。所有大鼠均给予一般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2天,观察组的大鼠IL-6、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因子的水平。
作者:张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护理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未接受培训20名)、乙(接受培训20名)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理人员,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澍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