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予系统化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疲乏改善程度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无疲乏比例23.68%高于对照组的5.26%,且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对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护理纠纷是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在未作出正式结论之前,医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发生纠葛或对过失等的不同看法。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医疗需求和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患者在追求良好诊治疾病的同时,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有必要探讨护理纠纷发生的护患因素和避免措施。
作者:王铁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参附汤加味汤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基础病或诱因予相应的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加服参附汤加味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疗效、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积分总疗效、血清NT-proBNP值和6 min步行试验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加味方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郑文达;甄玉成;邝开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诊后分别给予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标准,观察腹部B超和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检查的准确性,以及对超声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62例异位妊娠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与术中直视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腹部B超138例符合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5.18%,阴道B超152例符合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3.83%。阴道B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B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B超对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与假孕囊的检出率均高于腹部B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检查结果有更高的准确率,而且对孕囊内结构的检查更加清楚。
作者:刘小莉;沈建强;马东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真菌种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感染的真菌依次为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新生隐球菌13.9%(10/72)、热带假丝酵母菌8.3%(6/72)、伪热带假丝酵母菌2.8%(2/72)、角膜假丝酵母菌4.2%(3/72),光滑假丝酵母菌1.4%(1/72);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中分离出60株(83.3%),脑脊液中分离出12株(16.7%);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以两性霉素B 100%敏感,其次为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稍差。结论艾滋病(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多以马尔尼菲青霉菌38.9%(28/72)和白假丝酵母菌30.6%(22/72)为主,两性霉素B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作者:杨艳秋;徐红英;汪林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入院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评分为(7.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5±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39.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1.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级康复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边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诊断为戊型肝炎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1例。患者平均年龄(75.6±10.8)岁,男性27例,女性24例,分析51例患者住院时间及预后,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51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24 d,平均住院时间为(18.5±4.1)d,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优质的护理能够明显减少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伟;付贤云;张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喻教学法在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比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性教学实验,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比喻教学法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变力,同时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适合在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
作者: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护士在儿童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健康宣教的执行者;温馨、整洁、舒适就诊环境的营造者;儿童健康信息采集及保健手段的实施者;数据统计、汇总、上报和资料留存、保管的履行者;重点专科创建及科研工作的参与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前锋;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后卫。作为一个儿童保健科的护士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优质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儿童保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曾德秀;查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将864例(8月龄~4岁)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2例儿童,对照组运用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有393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1%,观察组有428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9.1%,观察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从而更好的预防麻疹疾病的发生。
作者:程建;彭佳;刘治会;曾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传统的中药采用水煎法制备,煎煮的过程会使其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变化,多种成分的共同存在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麻黄-附子在临床上是常用的药对,附子又可称为回阳救逆的首选药物,但是其中的双脂型乌头碱有着强烈的毒性,能够引发心律失常。为了降低附子的毒性常常将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等配伍,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配伍方式对其功效和毒性都有不同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几种进行配伍的方式,然后阐述里对其毒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总生物碱、脂型和非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后根据不同配伍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王彩云;万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联系,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取所有患者的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70例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数量为4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数量为30例。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越高则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疾病的概率越大。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致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发生,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外用药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重要手段,疣、单纯疱疹等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常以外用药为主[1]。此时要了解各种主药的作用、性质和浓度,针对不同病毒性皮肤病造成的皮损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给予的局部对症治疗。临床实践中,亦可选用免疫治疗法。
作者:郭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双缓释肠溶胶囊的含量。方法用C18柱;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5.7∶34.3,用磷酸调pH值至(4.0±0.05)];检测波长242 nm。结果线性浓度在5.105~15.315μg/mL范围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0.84%(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执行力、服务沟通以及设备环境、规章制度等主、客观角度入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文燕;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其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62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平均住院天数为(5.29±1.38)d,治愈60例,治愈率96.77%,1例欠矫,1例过矫,均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昕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它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为此,本文仅就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略谈体会,简要阐述。
作者:姜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深入分析肺功能严重减低对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部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通过肺功能测定的方式,将患者按照肺功能正常以及肺功能严重减低进行分组。80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肺功能正常,设置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肺功能严重减低,设置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7~14 d内接受针对性的肺功能改善治疗。对两组患者采取肺癌手术的方式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6.67%(2/3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严重减低并未对肺癌手术的危险性造成影响。同时,相较于全肺切除术,肺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对肺叶切除术的耐受度更高,值得重点应用。
作者:张泉河;尹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FEF 25%~75%)和大呼气流速(PE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龙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57.5%),有效15例(37.5%),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术后2个月再出血率以及总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较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瑞;赵俊亭;许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