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高血压性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分析

李强;杨健文

关键词:高血压:壳核出血, 引流术, 微创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予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患者,依据CT片,根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80例患者出院70例。其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10例,无变化1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70例患者中失访9例,其中61例随访6个月~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DL1级23例,占37%;ADL2级16例,占26.7%;ADL3级12例,占20.0%;ADL4级7例,占11.1%;ADL5级3例,占4.4%。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清创黏合术在皮肤裂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清创黏合术对皮肤裂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皮肤裂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应用皮肤黏合术,对照组患者应用皮肤缝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程度、伤口的愈合效果等。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9±2.6)min、伤口疼痛程度评分为(4.5±1.9)分,对照组分别为(22.4±4.3)min、(8.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伤口愈合方面无铜继续意义差异(P>0.05)。实验组对伤口愈合的满意度的优良为41例、占68.33%,不满意1例、占1.67%;对照组分别为6例、占10.00%,46例、76.67%;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黏合术手术用时较短,伤口愈合良好,且患者对伤口外观满意度良好,清创黏合术是对于治疗皮肤裂伤、改善愈合外观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

    肝胆管结石病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同时也会对于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精准肝切除术能够较好的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探讨了精准肝切除术在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80例高血压性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予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患者,依据CT片,根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80例患者出院70例。其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10例,无变化1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70例患者中失访9例,其中61例随访6个月~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DL1级23例,占37%;ADL2级16例,占26.7%;ADL3级12例,占20.0%;ADL4级7例,占11.1%;ADL5级3例,占4.4%。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强;杨健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研究与探讨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与日俱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自我管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正如火如荼,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管理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研究情况,综合描述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概念及意义、自我管理的现状以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并对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忽视患者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应对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作者:宋志勇;穆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伴同疗法组、序贯疗法组和标准三联疗法组。治疗2周后随访,主要观察Hp根除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ITT和PP分析显示7 d伴同疗法的根除率明显高于7 d标准三联疗法(P<0.05),而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之间或序贯疗法和伴同疗法之间的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三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患者的依从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7 d伴同疗法根除Hp的疗效优于7 d标准三联疗法,且治疗方案不复杂,可推荐作为克拉霉素耐药高发地区的Hp感染的标准一线治疗。

    作者:胡湘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两组疗效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西医疗法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治疗,与单纯西医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曹雪艳;王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防针对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影响

    目的:给予预防针对性护理以降低腰椎骨折患者伤后腹胀发生率。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腹围、饮食指导、伤后腹部顺时针按摩等预防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腹胀。结果观察组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骨折伤后腹胀发生与腹压、饮食、肠蠕动相关,伤后早期及晚期采取预防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彭巧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在护士长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士长管理下的护理人员18例,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从护士长管理工作计划、护理工作内容以及护理工作的实施等多方面实施细节管理。结果实施管理后,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性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长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朱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分析及策略研究

    目的:研究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并制定研究策略。方法搜集本院急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给予院外急救的167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从而制定提高院外急救的措施。结果①在167例实行院外急救的患者中,发生医疗纠纷30例,发生率为18.0%,P<0.05;②引起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服务态度不满意7.2%为主,其次急救资源短缺延误派车4.2%、收费过高3.6%,P<0.05;③13例服务态度不满意发生纠纷中,其中对出诊医护人员服务不满意占46.2%;调度室工作人员服务不满意占53.8%,P<0.05。结论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所以医院应该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急救资源储备,增加车辆和车次、降低收费等方式,提高医院院外急救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余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不同手术止血效果的观察

    目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常用产后出血止血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类型将我院13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A组)、血管结扎组(B组)、联合止血组(C组)、压迫缝合组(D组)、宫腔填塞组(E组),比较各术式手术时间、总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及止血效果。结果 A、E组手术时间短,较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总出血量A、D组低,与其他组比较(P<0.05),红细胞悬液输入量A、D组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与总出血量负相关;A组止血成功率96.8%,显著高于另外4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医师操作技巧是产后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动脉栓塞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显著,对红细胞悬液输入依赖较小,综合价值较高,应作为计介入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观察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93例,将其根据手术床位编号分为疼痛控制组45例与常规组48例。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对比12周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结果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阳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65)、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为生;吴群玫;袁琛;尹作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龙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

    目的:对龙骨药材的质量评价建立可靠的研究方法。方法对16批龙骨进行理化鉴别、重金属和砷盐检查以及总钙含量测定。结果16批样品在理化鉴别中均呈阳性反应;重金属均低于10μg/g,砷盐均低于10μg/g;生龙骨总钙为89.1%~95.7%,煅龙骨总钙为95.8%~101.1%。结论建议重金属含量不高于10μg/g,砷盐含量不高于10μg/g,生龙骨总钙不低于85.0%,煅龙骨总钙不低于90.0%。

    作者:董敏;宋翔;张佳丽;周红艳;李云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患者均采取院前急救,同时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取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至医院,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二次伤害发生率8.3%;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对比, 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稳定患者情绪变化。

    作者:冯建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就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及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两组患儿在复发率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将健康教育加入到常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并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钱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讨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探讨入院后患者未出现腹胀时予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疗效。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60例老年股骨骨折便秘患者,将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是在患者入院后未出现腹胀时开展艾灸天枢、大横、气海、支沟、足三里穴位加腹部穴位按摩。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出现便秘后采用开塞露塞肛及口服麻仁软胶囊常规的方法通便。比较两组缓解便秘的效果,患者接受及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示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效果更好。

    作者:刘秀环;谢艳玲;李燕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987例需输血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予以分析。结果对987例需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6例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出现抗体阳性,阳性概率为0.60%,6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2例抗-E、3例抗-cE、1例抗-D,后有2例患者未输血,经血液中心配合血液输血患者有4例,均没有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良好,可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的疗效,对相关溶血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及研究价值。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观察组采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湿化噪音影响和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湿化噪音影响情况现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噪音,不影响患者睡眠,杜绝医源性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蒋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吉林省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1、2、3、4个疗程后的化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化疗后1、2、3、4个周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化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采用循环肿瘤细胞患者实施有效的化疗治疗,不仅可以缩小乳腺癌患者病灶,降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量,而且还能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为后期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借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奥;朱超齐;严岩;于帅;黄鑫;佘敏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孕妇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

    目的:对孕妇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至12月间建卡的孕妇1000例孕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早孕妊娠妇女展开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促甲状腺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为13.5%,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异常率为7.9%,促甲状腺素正常组与异常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胎儿影响极大,因此对孕妇开展常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并对异常结果进行干预,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陈爱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