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刘秀环;谢艳玲;李燕梅

关键词:艾灸, 腹部, 穴位按摩, 干预, 老年, 股骨骨折, 便秘
摘要:探讨入院后患者未出现腹胀时予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疗效。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60例老年股骨骨折便秘患者,将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是在患者入院后未出现腹胀时开展艾灸天枢、大横、气海、支沟、足三里穴位加腹部穴位按摩。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出现便秘后采用开塞露塞肛及口服麻仁软胶囊常规的方法通便。比较两组缓解便秘的效果,患者接受及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示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效果更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患者的相差显微镜检查及肾脏病理分析

    对血尿患者进行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及肾脏病理分析,以明确血尿的原因及其评价肾脏疾病的重要作用。对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患者做相差显微镜检查,对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做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血尿患者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应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改变,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夏宇欧;许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防针对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影响

    目的:给予预防针对性护理以降低腰椎骨折患者伤后腹胀发生率。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腹围、饮食指导、伤后腹部顺时针按摩等预防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腹胀。结果观察组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骨折伤后腹胀发生与腹压、饮食、肠蠕动相关,伤后早期及晚期采取预防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彭巧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体mRNA表达及血清IL-18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中NLRP3炎性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的变化,探讨该炎性体及IL-18在A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10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C)和100例AGA患者(观察组,T)治疗前(D0)及应用药物治疗后第3天(D3)、第7天(D7)、第14(D14)天NLRP3炎性体mRNA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应IL-18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一般生理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NLRP3 mRNA表达水平D0、D3及D7vs 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14 vs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阶段ASC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0、D3及D7 vs C(P<0.01)、D14 vs C(P<0.05);观察组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D0及D3 vs 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7及D14 vs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0、D3、D7、D14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NLRP3炎性体及IL-18在AGA患者治疗过程中水平异常,提示它们在AGA发病中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在炎症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丁焕发;徐晓辰;王尚云;刘淑娟;兰立强;韦涌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80 kV)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2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80 kV管电压;B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结果 A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4个,合格率为96.85%,优秀率为83.46%;B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8个,合格率为96.9%,优秀率为85.27%。A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低浓度的碘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作者:周立华;白铁阳;姜波;白雪;刘洪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即溶灵芝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即溶灵芝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3.44~17.19μg/mL,回归方程为y=5.4036m+0.0370(r=0.9996);三批样品中灵芝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9.0±0.25),(24.1±0.93)及(14.6±0.17)g/100 g。结论本法简便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稳定性强,能对即溶灵芝的实际样品进行质量检测。

    作者:张佳丽;宋翔;李云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HDF)治疗尿毒症各种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收治的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里选择高血压(难治性)12例,不安腿综合征8例,皮肤瘙痒20例等尿毒症并发症共40例,采取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结果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尿毒症并发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刘丽萍;李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芬太尼联合丙酚泊在瘢痕子宫早孕患者无痛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在瘢痕子宫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模式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手术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不良反应率3.33%(2例),手术不良反应率13.33%(8例),各项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实施无痛流产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梁艳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析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索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展开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5%,护理满意度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60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运用护理技术给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用。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来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出60例,运用平均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成护理组及对照组,运用护理技术为护理组患者实施看护,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普通看护。对比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疾病治愈有效程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疾病治愈有效概率为96.67%,对照组是73.33%;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技术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看护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基层医院应普及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冯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肿瘤标志物在检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分析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乳腺癌患者49例,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9例,将其设为A2组(对照组1);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49例,将其设为A3组(对照组2);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CA15-3水平、CA125水平以及CEA水平等实施临床检测,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检测后,在血清CA15-3水平、CA125水平、以及CEA水平几方面,同A2组以及A3组进行比较,A1组表现为明显升高(P<0.05);针对A1组患者,对其完成临床手术后,在血清CA15-3水平、CA125水平以及CEA水平几方面,同手术前比较,表现为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其自身血清CA15-3水平、CA125水平以及CEA水平表现为显著的升高,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手术后,三项指标表现为显著降低,将三种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的敏感度。

    作者:成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观察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93例,将其根据手术床位编号分为疼痛控制组45例与常规组48例。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对比12周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结果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阳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80例高血压性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予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患者,依据CT片,根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80例患者出院70例。其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10例,无变化1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70例患者中失访9例,其中61例随访6个月~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DL1级23例,占37%;ADL2级16例,占26.7%;ADL3级12例,占20.0%;ADL4级7例,占11.1%;ADL5级3例,占4.4%。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强;杨健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施行手术治疗的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围术期内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上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应及时给予诊断与治疗。具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现状、病理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表现,进一步对急性心肌梗死者进行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总结新的治疗方法与诊断手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陵;贾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支撑喉镜及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有效性评估及对照

    目的:分析探讨支撑喉镜及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有效性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8例声带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鼻窦内镜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撑喉镜的基础上给予声带息肉患者鼻窦内镜进行切除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长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令人堪忧。通过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而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的针对性对策大多数十分有效。注重实际情况,适量投入人力物力,对医院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改善可以明显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意义重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手卫生进展方向都应重点放在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上,切实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洗手的质量。

    作者:覃淑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患者均采取院前急救,同时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取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至医院,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二次伤害发生率8.3%;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对比, 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稳定患者情绪变化。

    作者:冯建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效果并评价。方法选择在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接收的自然分娩产妇9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则采取一般基础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始泌乳时间、产后泌乳充足率、满意度均较对照组占据很大的优势,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及充足的乳量,从而将母乳喂养率提高,值得应用于临床上。

    作者:胡仕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糖尿病剖宫产60例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糖尿病孕妇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血糖水平等情况以及新生儿的身体情况。结果60例行剖宫产的GDM产妇术后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其中2例产妇发生术后感染;新生儿中1例低血糖,3例因高胆红素血症而转新生儿科治疗,未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产妇血糖水平,提高母婴安全的保障水平。

    作者:杨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甲状腺疾病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人体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中,甲状腺疾病处于首要位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甲状腺疾病诊断方法有很多,其中MRI、CT等无论是诊断、治疗还是改善预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分析MRI与CT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后期的研究进展,现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黄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